《天龍八部》一吃就是10年,搜狐暢遊僅剩一副皮囊

文|shirley

體驗要點: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做法拖垮搜狐的遊戲業務,暢遊有多久沒出過新遊戲了?

2007年,搜狐暢遊推出《天龍八部》,並藉此一躍成為端遊巨頭,10年過去了,搜狐暢遊還在靠《天龍八部》賺錢,甚至可以說也只靠它賺錢。

暢遊的艱難手遊之路 2016年營收淨利雙降30%

暢遊的前身是搜狐的火狐工作室, 2009年在納斯達克上市。

2011年-2013年,暢遊的營收和淨利潤屢創新高,其中,2012年,搜狐遊戲的市場份額一度僅次於騰訊和網易,擠掉盛大,躋身網遊市場第三位。

2014年,暢遊首度虧損2100萬美元,2015年暢遊扭虧。

《天龍八部》一吃就是10年,搜狐暢遊僅剩一副皮囊

但業內都知道暢遊是如何度過這場危機的,出售資產、收縮業務和大規模裁員。

2014年11月,把暢遊一手帶起來的CEO王韜離職,隨後,暢遊內部啟動一輪大規模裁員計劃,主要裁減範圍除了王韜打造的卓越管理系統的大批員工外,還包括併購的17173和第七大道等業務。

2015年4月,暢遊再次被曝大幅裁員,一些遊戲業務部門成為瘦身對象。

2015年8月,暢遊宣佈出售第七大道等三家全資子公司,套現逾2億美元,17173也傳出要易主的消息。

這幾個資產對暢遊來說意義重大。第七大道的兩款頁遊《彈彈堂》和《神曲》都是月流水近億元的產品,17173也是當年市場份額超過50%的遊戲媒體,後者的緋聞對象包括騰訊、遊久等多家上市公司,有些甚至被證實進入洽談階段,最後都以失敗告終。

2016年,暢遊營收5.25億美元,同比減少31.1%,淨利潤1.53億美元,同比減少32.9%。同時,暢遊從端遊向手遊轉型也異常艱難,四季度,暢遊的手遊收入僅佔遊戲收入的20%。

內鬥、無產品等負面纏身
搜狐還借走10億元

2013年,為應對手遊市場的爆發,暢遊提出平臺化戰略,遊戲賺錢養平臺,平臺佔渠道推遊戲,並從網龍手裡買下17173。

這個策略沒有問題,但騰訊手握微信、手機QQ和應用寶等渠道迅速佔據壟斷地位,同時,營業成本不斷攀升的暢遊也脫離了搜狐對它的定位,王韜離職後,暢遊推翻平臺計劃,又重新回到只埋頭“賺錢養家”的狀態。

要知道為了打贏視頻之戰,搜狐一直在遊戲和搜索版塊中抽血,2016年10月,搜狐公佈的文件顯示,其子公司北京搜狐新媒體向暢遊的子公司北京暢遊天下最多貸款不超過10億元人民幣,用於公司運營,但不包括暢遊和搜狗業務。

如今,圍繞暢遊的大多是內鬥、無產品等負面消息,它最近一次開新品發佈會還是2015年3月。

《天龍八部》一吃就是10年,搜狐暢遊僅剩一副皮囊

與之相對應的,這兩年,暢遊的口碑也急劇下滑,其代理的經典國產單機遊戲《仙劍奇俠傳6》惡評如潮,自研的《天龍八部》手遊熱度曇花一現,仍在打磨階段,備受期待的端遊《蠻荒搜神記》、手遊《仙劍5》和《軒轅劍》都拖延到了今年才稱有望上線。

《天龍八部》一吃就是10年,搜狐暢遊僅剩一副皮囊

然而,遺憾的是,源源不斷的抽血輸送也沒能拯救搜狐的視頻業務,目前來看,搜狐視頻已掉出第一梯隊,這也加劇了搜狐的危機,2016年成為搜狐的第4個虧損年,全年,搜狐營收16.5億美元,同比減少15%,淨虧損2.19億美元,去年同期虧損5100萬美元,其中,品牌廣告、網絡遊戲業務的營收均下滑,僅搜狗業務有所增長。

關注更多上市公司內幕,請加關注(stock-tes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