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的小昭,戴著手銬腳銬,怎麼換內褲,難道說沒有穿?

文·蕭中九歌

倚天屠龍記,金庸武俠小說的經典之作

裡面的張無忌、趙敏、周芷若、滅絕師太等人物,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武當派、茅山派、魔教等各大門派鬥爭的武俠時代,讓人回味無窮。

倚天屠龍記的小昭,戴著手銬腳銬,怎麼換內褲,難道說沒有穿?


倚天屠龍記中,除了張無忌外。

對於大部分觀眾而言,比較討喜的女性角色,就不得不提及小昭了。

她對張無忌愛的,讓人感動,最為純粹。

甚至到了完全不考慮自我的地步。

最後竟然願意為了張無忌,獨自一人去遙遠的波斯當教主。

這種愛情,在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顯得極為難能可貴。

倚天屠龍記的小昭,戴著手銬腳銬,怎麼換內褲,難道說沒有穿?

影視:小昭

不過,今天本文的話題,並不是來追憶張無忌與小昭的愛情。

而是談談古人的服裝。

就以小昭為例。

故事發生的背景,在元朝末年。

眾所周知,小昭出場的時候,刻意打扮成為一個醜女。

還裝成一個瞎子,估計是為了保護自己。

那時候的她戴著手銬腳鐐,可以說得上是活動範圍極為有限。

那麼她究竟是怎樣解決生理問題的呢?

倚天屠龍記的小昭,戴著手銬腳銬,怎麼換內褲,難道說沒有穿?

影視:小昭

難道說她已經學會了張無忌的乾坤大挪移,來一個借力使力以此來解決生理問題?

想多了,肯定不是。

這問題的背後,其實涉及到古時候的女子,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穿內褲的。

據考古考證發現:內褲最早出現在7000年前的部落時期。

那時候的人類已經有了男女分工的意識。

基本上就是,男子出門打獵,女子在家搞後勤。

男子出門打獵的過程中,為保護自己身體最重要的部位。

就利用現有材料獸皮來保護自己的下體。

畢竟這是人類繁衍的根本所在;還有一個原因是,甩來甩去,高速奔跑追擊獵物,非常影響發揮,影響打獵。

這樣的有趣的考古發現,在古代埃及壁畫裡就有清晰的記載。

倚天屠龍記的小昭,戴著手銬腳銬,怎麼換內褲,難道說沒有穿?

先秦時期以前國古人,都是不穿內褲的,直接套一件衣服(或許是獸皮),就出門了。

時間到了先秦時期,科技進步。

紡織業得到發展,人們懂得利用麻等植物纖維來製作衣服。

不過那時候的衣服,是上衣下裳。其樣式類似於今天的裙子(或漢服早期的模樣)。

時間到了春秋時期,褲子這一現代概念才真正開始成形。

其造型非常類似於今天小孩子穿的開襠褲。

因為有上身寬大衣服的遮蔽,平常生活時,所以不必擔心自己在外會走光。

不過也有例外的情況,過河、幹農活等特殊情況出現。

難免有人會把衣服提起來,以防止衣服被打溼弄髒。

倚天屠龍記的小昭,戴著手銬腳銬,怎麼換內褲,難道說沒有穿?


朝廷為規範社會秩序,就定下一條法律,。

出現過河、下雨、幹農活等特殊情況,一律不準把衣服提起來。

違反者將會受到懲罰。

還有一個原因是,漢朝以前女子是不被允許穿上褲子的。

在朝廷精英看來這不符合傳統禮儀。

從當時的法律和古人的服飾習慣中,其實不難看出為什麼要求女子呆在家裡面,不準外出。

相信讀到這裡的你,肯定秒懂。

倚天屠龍記的小昭,戴著手銬腳銬,怎麼換內褲,難道說沒有穿?

到了漢代以後,一些北方少數民族,

如匈奴人在一段時間內經常騷擾入侵內地,戰鬥力極為強盛。

匈奴人騎馬跑得很快,不受褲子的影響。

這種現象給了漢人啟發,就改良了傳統服飾。

給褲子加上了護檔,以保護身體免受騎馬時受到的傷害。

褲子改良以後,漢軍的戰鬥力得到提升。

倚天屠龍記的小昭,戴著手銬腳銬,怎麼換內褲,難道說沒有穿?

在霍去病、衛青的帶領下,打得匈奴人哭爹喊娘,最後不得不西遷。

改良的褲子被稱之為褌(Kun),並從上層階級向下層階級普及。

富有的家庭,一般而言都會使用絲織品等上等材料來製作褲子。

普通老百姓普遍比較窮,褲子的質量差。

所以也就有了紈絝子弟這一成語。

起初是用作褒義詞的,比喻家庭比較富有。

倚天屠龍記的小昭,戴著手銬腳銬,怎麼換內褲,難道說沒有穿?

後來,因為富人子弟給人的印象逐漸崩壞,這才成了貶義詞。

1935年,現代意義上的內褲才最終成型,之後通過不斷地演化,今天的款式也更加的多樣。

話題回到題目,倚天屠龍記的小昭,戴著手銬腳銬,怎麼換內褲,難道說沒有穿?

倚天屠龍記的大背景是元朝末期

那時候,不管男女都是沒有內褲的。

談不上穿不穿,關鍵是壓根就沒有。

這冷知識,估計會讓人掉一地眼球吧。

@蕭中九歌:一個學新聞的歷史故事持有者。關注我,這裡有現象背後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