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敏感期”,你需要知道这些……

提起“敏感期”一词,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它总是经常活跃在各种育儿书籍,及众多早教产品的宣传广告中。


关于孩子敏感期的种类,网络上也给出了诸多千奇百怪、五花八门的命名,多达几十上百种,仿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任何行为,都可以有一个对应的敏感期来背锅,而相当一部分都是对这个概念的滥用和误读。

关于“儿童敏感期”,你需要知道这些……

敏感期的5大种类

作为“儿童敏感期”理论的提出者,玛利亚·蒙特梭利博士本人对儿童的科学观察与研究的过程中,只总结出了如下5种会出现在0-6岁婴幼儿身上的敏感期

一、语言的敏感期

  • 口语:胎儿7个月-2.5岁左右
  • 书写:3.5岁-4.5岁左右
  • 阅读:4.5岁-5.5岁或6岁左右
  • 数学:4.5岁左右

二、动作的敏感期

  • 获取自主动作:0-2.5岁左右
  • 精致化动作:2.5岁-4岁左右

三、感官的敏感期

  • 获取感官印象:0-3岁左右
  • 感官分类和精致化:2.5或3-6岁左右

四、秩序的敏感期:0-5岁左右

  • 细小事物敏感期:15个月-2.5岁左右

五、社会性行为敏感期

  • 断奶:5-6个月左右
  • 优雅和礼仪:2.5岁-6岁左右

敏感期只存在于0-6岁的婴幼儿时期,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孩子身上都会体现。

在同一时期,可能会有不同的敏感期同时出现,但是它们不会相互重叠,因为每个敏感期到达高峰的时间点是不一样的。

关于“儿童敏感期”,你需要知道这些……

敏感期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孩子成长到某些特定的时段,会对不同事物有着特殊的敏感性,如“聚光灯”一般吸引孩子关注到环境中的特定方面。

这种内在产生的无法遏止的冲动驱使孩子将精力都聚焦在这个他所被强烈吸引的事物或活动上,从而产生探索和学习的热情,直到这种特殊需求被满足后,这股动力或敏感力才会消失,蒙特梭利将儿童的这段特殊的时期称为“敏感期”。

敏感期的呈现规律:刚开始慢慢出现(这个过程往往很难被发现)→持续发展→达到顶峰(可以很明显的观察到)→逐渐消退,直至消失→进入下一个敏感期。

敏感期具有暂时性和时间限制,每个敏感期只会持续一段时间,通常是几个月或几年,它不会伴随孩子的一生,而且消失后就不会再回来了。

敏感期一旦错过就无法再把它追回——这也是最容易引发家长焦虑的一点,因为担心会错过孩子发展的关键期而无法弥补。

关于“儿童敏感期”,你需要知道这些……

“狼孩”是一个极端特殊的案例,证明了在长期脱离了人类环境的情形下,孩子就会永远丧失获得人类语言、动作,甚至是智力的机会。

然而,在当代家庭中,错过孩子的敏感期,孩子也会在现有的环境下获得一定的发展,只是某些方面的能力发展由主动转为被动,获取这种技能和行为的能力就会减弱,日后可能需要多付出数倍的努力,潜能的激发可能不够完全。

对一个两岁左右正处在动作发展敏感期的幼儿来说,此时的他正怀有强烈的意愿想要自己去做事情,如果环境没有顺应他敏感期的需求,不给他提供自己穿衣、自己吃饭和练习做家务活的机会的话,那么当孩子四五岁时,就不会想要再去做这些事情了,因为这个敏感期已经过去了。

敏感期的外在呈现

敏感期的外在呈现是我们很容易观察到的孩子的表现:当一个敏感期到达顶峰时,我们会看到孩子重复做某项工作的热情。

当我们看到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不知疲倦地一遍又一遍练习上下楼梯时,我们会觉得这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然而对于正处在动作的敏感期,迫切地想要掌握上下楼梯的技能的孩子来说,这却是一件令他无比快乐的事情。

敏感期的内在转变观察不到,而这个吸收与内化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关于“儿童敏感期”,你需要知道这些……

蒙特梭利强调:敏感期是孩子的特定能力和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机,把握好这个时期,孩子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

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儿童敏感期"或其他蒙氏教育理念,欢迎学习CMI0-3/3-6蒙特梭利主教认证课程,资深讲师为你细致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