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酷真相、野蠻人性與信仰救贖——《少年派奇幻漂流》的哲理意蘊

殘酷真相、野蠻人性與信仰救贖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的名字,讓人覺得它可能僅僅是一部情節簡單的歷險片,或一部展示海上奇觀的風景片,或最多是一部像《老人與海》那樣的勵志片。但正如以貌取人常有出錯一樣,以影片名斷定一部電影值不值得看更是如此。在30分鐘近乎平淡的開頭部分,你會意識到影片將貫穿信仰與理性的哲理探討,在30分鐘之後印度少年Pi海上歷險似乎落入俗套的故事中,實際內蘊著人性與獸性的深刻反思,最後部分青年的Pi講出第二個故事時,又引出殘酷真相與美好假象的選擇判斷問題。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部啟人思考、給人無限遐想的電影,是一部驚心動魄、讓人越想越毛骨悚然的電影。

殘酷真相、野蠻人性與信仰救贖——《少年派奇幻漂流》的哲理意蘊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真?

人們追求真、善、美的統一,註定是不可能實現的目標。因為有些事情是真的,就不一定是善的、是美的,有些事情是假的,卻可能是善的、是美的。一些不善的、不美的真相,我們會不願意相信它是真的,一些善的、美的假象,我們卻更願意去相信是真的。人總免不了從主觀的感受,去判斷真相還是假象,假如真相是邪惡的、殘酷的,我們會從心理上拒絕,假如假象是美好的、仁慈的,我們就會輕易去接受。從影片名上看,《Life of Pi》就有想讓觀眾不可能得到真相的言外之意,它不是說名叫Pi或π這個人的生活本身,而是用π來指代有無限意蘊的人的生命本身,它意蘊豐富、無窮無盡,根本難以完全堪透。影片明顯還把真假與善惡、美醜的悖論提出來,來考驗觀眾對殘酷真相的接受能力,告訴觀眾人求善求美的良好願望註定捕捉不到真相本身。

電影的故事似乎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了,Pi跟一個作家講述自己少年時的海上歷險故事,他跟隨父親、母親、哥哥乘船移民加拿大,不幸地是輪船遇上海難而沉沒,只有他幸運地落在救生艇上活了下來,與他同坐一艇的倖存者還有:鬣狗、斷了一條腿的斑馬、失去兒子的母猩猩、以及一隻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一艇不容多虎,可怕的事情發生了,鬣狗咬死斑馬並生吃了它,猩猩試圖阻止鬣狗反被其咬死,老虎則突然殺出撕碎了鬣狗。倖存的Pi與老虎在遊艇上從對立到相互依存,在經歷與天、與海、與鯨魚鬥爭的漫長曆程後最終活了下來。故事可謂精彩,Pi創造了平常人難以想象的神奇,令人歎服。

但就在電影的最後十幾分鍾,Pi講述了故事的第二個版本,無情摧毀了觀眾的美好想象。救生艇上根本沒有任何動物,而是四個人:船上的廚師、斷了腿的水手、他的媽媽和他自己。事情則是相似的,廚師在救水手無望的情況下殺死並吃掉水手,Pi的母親因保護水手與廚師發生爭執,也被廚師殺死並被扔進大海。Pi在怒不可遏的情況下殺死並吃掉了廚子,最後得以存活下來。同樣的情節,但故事已經是一個血淋淋地、近乎兇殘地、人吃人的故事了。從理性判斷看,第一個版本過於“奇幻”而不值得相信,它只可能存在於小說、電影這些藝術形式中,而絕難出現在平凡人的現實生活中。第二個版本更符合客觀現實,更符合理性的推理,也更接近真相。Pi沒確切地說哪個是真得,他問得是,兩個版本,你更喜歡哪一個?

電影中的作家和保險理賠員均選擇喜歡第一個,我們和他們一樣也從心理願意接受第一個。我們的內心無法承受生命中如此沉重的現實,這會讓本來明淨的心靈蒙上厚厚的陰霾。不能相信第二個,因為它太可怕,儘管它是真相。我們可以容得下刺激、緊張、兇險、冒險,我們卻難以容下兇殘、殘忍、邪惡、殺戮,儘管它是真相。

更可怕的是,Pi極有可能在第二個版本中隱含了更為可怕的第三個版本的事實。那就是她的母親死掉後,不可能被扔進大海喂鯊魚,為了求生的需要,她至少是被廚子吃掉或者是被Pi自己吃掉。這個故事被導演有意地遮蔽了,但通過Pi明顯矛盾的講述又隱隱約約地呈現出來,因為導演知道,第二個版本的被接受度已經很弱,這第三個版本更容易遭到千夫所指。

我還可以更無情地設想出故事的第四個版本,這個版本會導致很多人心理的崩潰。登上游艇的還是四個人,但不是廚師和水手,而是Pi的父親和哥哥。哥哥受傷無法救治而死,父親為求生存決定吃其肉(影片前面交待父親吃肉而母親和Pi吃素),母親阻攔父親與其發生爭執被失手殺死,並被扔進大海(這就回答了為什麼“廚師”不吃母親的問題),Pi則一怒之下殺死父親(這也回答了為什麼“廚師”幾乎沒有還手就被殺的問題),最後為了生存而不得不吃其肉。這個版本不會遭到千夫所指,而是會遭到千萬夫所指。Pi已經不肯相信第二個版本,他不肯說出第三個版本,當然更會完全否定第四個版本。作為觀眾,我們當然也不肯相信這個版本是最真的真相。我們最願意相信,Pi實際上什麼也沒遭遇,他就是一個人在船上漂流,一切都是他打發無聊生活的想象。但如果,第四個版本是真的呢?你會信嗎?

人們常說,你看到的,你聽到的,不一定就真的是真相,問題在於,你看到的,你聽到的,它就是真相,你願意相信它嗎?

殘酷真相、野蠻人性與信仰救贖——《少年派奇幻漂流》的哲理意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