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月珍,何許人?

許月珍,是協助導演曾國祥創作《七月與安生》《少年的你》的幕後功臣,也是周冬雨在金馬影后激動感謝的“J0 J0”,同時也是陳可辛30年多來的黃金搭檔,是除了吳君如之外最瞭解陳可辛的女人。

許月珍,何許人?

曾國祥的引路人

一個年輕導演的背後,必定少不了一個經驗豐富的監製,許月珍對於曾國祥來說,就是這樣的引路人。2001年,曾國祥從多倫多大學社會學系畢業回到香港,在父親的介紹下,曾國祥去了陳可辛剛開的電影公司。“你未來想幹什麼”許月珍問曾國祥,“我想要當導演”曾國祥回答。此後,許月珍就帶領著這位非科班出身的“星二代”,從打雜、場記到劇本討論,最後幫助他成為了第二副導演。

三年之後,許月珍找到曾國祥,建議他轉型做導演,她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表示:“我覺得該學的他都學得差不多了。他其實跟我挺像,我是電影學院畢業,大家都覺得你應該當導演,但我一直沒有多大信心,然後一直在幫陳可辛,一直在忙,沒有時間坐下來想,就一直沒做成導演。”

許月珍的一番話點醒了還處在迷茫期的曾國祥,在此之後,他不再接演香港電影中類似“廢青”的角色,放下手上的雜活,將自己封閉起來,潛心專研寫劇本。沒過多久,

曾國祥就憑藉《戀人絮語》獲得第47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提名。

後來,曾國祥在接受採訪時坦言,很慶幸自己跟對了師傅,“做電影其實挺容易學壞的,有的製作人處理事情會用一些小聰明。但許月珍對每個細節都很認真,有些小的細節可能不是她這個級別的人會去管的,但她會管。”

在《七月與安生》之前,許月珍找過曾國祥幾次合作拍電影,曾國祥都沒有答應,但唯獨《七月與安生》,被曾國祥一眼相中。《七月與安生》是由嘉映影業發起的項目,原本許月珍只想掛個名,提提意見,但當她知道曾國祥確認執導後,便決定把《七月與安生》當做自己的電影一樣對待。許月珍做了監製這麼多年,有一套行之有效創作方法,她非常擅於整合資源。她找來了近8年沒有聯繫的香港作家林詠琛,幫忙出了一份大綱,然後找內地編劇做故事細節和對白的部分。

最終,這種香港和內地編劇搭檔創作的方式在《少年的你》中也被沿用了。

厲害的監製很會判斷市場,但不完全依靠市場,還會有著自己的想法,許月珍正好擁有這樣敏銳的嗅覺。《七月與安生》是如此,《少年的你》亦是如此。《少年的你》最初是被監製許月珍看上的,然後她把這個項目,交給了導演曾國祥,最終搬上了銀幕。

許月珍,何許人?

許月珍在接受《芭莎電影》採訪時表示,最初被《少年的你》中關於“希望”和“傷痛”的故事藍本所吸引,“裡面有一股勁……你覺得這個世界上有兩個人,好像大家都幫不了他們,但他們還揣著一點點希望,兩個人碰到了,他們決定要一起往希望去奔。”

“這個世界有太多的孩子需要別人的幫助,我們做大人的真的在幫他們嗎?”許月珍帶著對世界的疑惑,於是就有了《少年的你》。

許月珍,何許人?

許月珍和曾國祥一直相處得很默契,其中最大的原因是,他們都特別喜歡研究人性,許月珍說自己曾在拍電影的途中想過去研究兒童心理學,如果有一天自己不拍電影了,就會去讀兒童心理學。而曾國祥也同樣是個有思想的人,喜歡在電影中注入當下自己對於社會的思考,於是兩個人經常一拍即合,在創作中配合默契。

陳可辛的知己

相比監製這個頭銜,許月珍更像是一個“藝術家”和“評論家”,由她監製的電影,她要和導演、攝影、剪輯們都進行精神溝通。劇組裡面如果遇到很難對付的藝術家,許月珍一定要通過溝通讓雙方達到共識。

最好的監製其實是要讓導演知道,你明白他的,那個不是裝明白,是你要真的知道他為什麼要堅持某一個點,就算那個點是錯的。然後告訴他,不是不讓他保留,而是真正去討論這個點的意義,是不是合適在這個地方。當兩個人可以真正明白對方的話,就等於有了一種共患難的感覺了。

”許月珍的這份理解,也是陳可辛一直欣賞的一點。

《如果愛》《投名狀》《十月圍城》《中國合夥人》《親愛的》《七月與安生》《喜歡你》......觀眾知道這些電影背後都離不開監製許月珍,許月珍的確和陳可辛創造出不少輝煌成績。但在這背後,許月珍和陳可辛也共同經歷了從香港到內地拍電影的艱辛,見證資本市場的冷卻和人情的冷暖。

在拍攝《雙城故事》時,許月珍凌晨4點回公司打印劇本,公司裡面悄無一人,許月珍看到陳可辛房間開著燈,他在裡面擺弄分鏡頭。陳可辛的執著認真,給她留下深刻的印象,許月珍理解陳可辛的孤獨感。第二天,許月珍給陳可辛帶了份早餐。

許月珍和陳可辛監製的最困難的一部戲是《十月圍城》。《十月圍城》是個多難多災的項目,導演陳德森很早就開始籌備了,歷經了兩度擱置——1999年,景都搭好了,但一個投資方出了狀況,停了下來;2003年,遇上非典,重新換了投資方,但一年後,投資方自殺了。許月珍和陳可辛當時來內地拍戲,對於各種狀況並不適應,也出現了問題。影視基地找來的建築團隊不合格,置景砸死過人,重新置景費嚴重超支,拍攝基地的老闆僱人封了置景地,當時,許月珍疲於去解決各種問題,每天一睜開眼睛就要去警察局報道,請求政府渠道的支援,可讓她沒有想到的是,當時地頭勢力太猛,道理根本講不通。

那段時間,許月珍感到極其的壓抑,陳可辛跟她說:“還是我們太天真了,我們會覺得所有的東西都可以通過正規的途徑來解決。”

許月珍,何許人?

後來,許月珍在接受採訪時說道:“我覺得我跟陳導有一個很類似的東西,我們很多時候遇到事情,會先想自己錯了什麼,那個東西是讓能你人生比較開心的,你不要一直埋怨人家,就是他講了我聽進去。是啊,我太天真了,但是從這種天真裡面,我也會找到我自己的路。”

陳可辛和許月珍的信任,是建立在共患難的基礎之上。所以,在對待項目上,陳可辛與許月珍的溝通和表達更加直白,許月珍在接受界面娛樂採訪時說道:“我們是很多年的朋友,所以有時候說話就會很直接,遇到觀點不合的時候會直接說出來,有時候就會爭吵。但我們倆個有一點好,都是對事不對人,吵過了就沒事了。都是為了項目,把對方更好的東西逼出來吧。”

“從不在作品上留遺憾”是許月珍對所有參與作品的堅持。對於整個影視行業來講,她就像一個傳承者,陪伴著知名導演一路成長,成為他們事業上堅不可摧的夥伴。她更是一位引路人,幫助中國新一批有才華的導演綻放光芒,“監製”這個職位在許月珍身上有著沉甸甸的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