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連續4年考研的快遞小哥嗎?現已成博士,有理想何時都不晚

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經這樣說:“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

。”

理想,就像是我們人生路上的一座燈塔,為我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

哪怕這一路上充滿了艱難險阻,哪怕實現理想的日子遙遙無期,可只要理想不會熄滅,我們就不會失去信心、失去奮鬥的勇氣

有這樣一位快遞小哥,他的理想是考上研究生、博士生,深入研究他喜歡的歷史知識。

他白天做快遞,晚上覆習功課,費盡心血,前後4次考研,卻都慘遭失敗

屢遭挫折的他還會再堅持下去嗎?他的理想最終實現了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還記得連續4年考研的快遞小哥嗎?現已成博士,有理想何時都不晚


堅強小哥,屢敗屢戰

這位快遞小哥名叫譚超,來自山東煙臺。

他平時特別喜歡閱讀歷史、軍事書籍,認識他的人都知道他是個性格耿直的大男孩,說話很有深度,看問題也特別深入。

或許就是這樣,他才會有很多與眾不同的想法

2003年,他考入了煙臺大學。4年本科畢業後,他決定考清華大學的碩士研究生

從2008起,他連續三次衝擊考研,都沒能成功。

他的父母看不下去了,苦勸他改變想法,學會“妥協”於現實,而不是“一條道走到黑”。

他自己也覺得不該一直讓家裡供自己考研,何況他的家庭條件並不寬裕。

有志氣的他決定找一份工作,賺錢供自己讀書


還記得連續4年考研的快遞小哥嗎?現已成博士,有理想何時都不晚


他的想法一直非常明確:自己人生的主線是讀書學習,工作只能算是副業,所以工作時間、工作內容都不能與學習相沖突。

為此,他只能找一些時間靈活的工作,像擦玻璃、收廢品這樣的工作他都做過,還曾經到母校校園裡收過廢品。

他並不在乎熟人訝異的眼光,也沒覺得自己這麼做有什麼不好。他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是找一份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既能減輕生活壓力,又不會耽誤學習進度。

後來,他終於找到了這樣的工作,那就是做快遞。這份職業雖然辛苦,但他做起來卻覺得得心應手,而且白天送完快遞,就能回去學習,也讓他感到非常滿意。


還記得連續4年考研的快遞小哥嗎?現已成博士,有理想何時都不晚


就這樣,他成為了一名快遞小哥,一干就是10年。

從最初風裡來、雨裡去,每天只能送出10餘件,到後來擁有自己的代理點,每天派件超過1000件,這其中的酸甜苦辣是人們難以想象的。他曾經在送件的路上出過車禍,不但撞壞了三輪車,腿也被壓成了骨裂……

在這種情況下,他仍然牢記自己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即使工作再忙,他也沒有一天停止過複習。

遺憾的是,在2011年,他第4次報考清華研究生,結果還是失敗了。他決定接受調劑,到母校煙臺大學讀研,專業是中國少數民族史。

雖然結果不如人意,但他並不氣餒,又給自己制定了考博士的目標。

同樣靠著半工半讀的方式,他在2016年實現了新的夢想——考上了

吉林延邊大學世界史專業的博士研究生


還記得連續4年考研的快遞小哥嗎?現已成博士,有理想何時都不晚


愛崗敬業,創新思考

考上博士之後,譚超並沒有像人們想的那樣完全丟下自己的快遞工作

他人雖然不在自己的代理點,卻一直記掛著工作,到了“雙十一”快件量井噴的時候,他甚至會專門從吉林飛回煙臺的代理點,幫忙派件。

人們都說“幹一行,愛一行”,這句話用在譚超身上特別合適。對待快遞工作,他從來沒有產生過絲毫的輕慢之心,而是以敬業的態度、本本分分、踏踏實實,一心要把工作做好

剛開始做快遞的時候,因為快件不多,客戶上門,馬上就能找到相應的快件。可隨著快件數量暴增,譚超發現每次都得花不少時間為客戶找件,實在耽誤時間。


還記得連續4年考研的快遞小哥嗎?現已成博士,有理想何時都不晚


喜歡思考的他就開始琢磨起來,看看能不能給每個快件編上獨特的號碼,這樣一看到編號就能知道快件的收發時間、體積大小、品類等信息。

還別說,經過一番鑽研後,他還真設計出了一套好辦法。用上他的編碼後,客戶一上門,說出自己從短信中收到的編碼,他馬上就能從相應的貨架上找到快件,可以說是又快又準。

類似這樣的小問題,可能在別人看來不值得花費心思去考慮,但譚超卻從不放過,總會想到很多好點子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也讓客戶對他的工作讚不絕口。

有人曾經做過統計,譚超送件已經接近百萬件,“雙11”單日派件更是接近3000件,這些數字便是對他工作成績的最好證明


還記得連續4年考研的快遞小哥嗎?現已成博士,有理想何時都不晚


追求理想,值得佩服

譚超以博士身份送快遞,曾經遭到一些人的非議,人們說他是不務正業、大材小用,更有人指責他搶了低學歷者的飯碗。

可事實上,譚超的所作所為無可厚非,他是一個熱愛研究學問的人,也是一個認認真真做好本職工作的人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他都是一個值得佩服的人,我們不但不應當懷疑、貶低他,反而應當學習他追求理想、愛崗敬業、勤于思考、勇於創新的精神。

如果我們也有一份遠大的理想,就要勇敢地去追求它;如果現實條件還不具備,我們也不應該輕易氣餒,更不該隨波逐流,連嘗試都不嘗試,就讓理想變為泡影。

如果我們正在做一份養家餬口的工作,就一定要對自己的職業多一些敬畏之心,要像譚超一樣腳踏實地去打拼,不要敷衍了事、三心二意。

人生的不平凡其實就孕育在每一點看似平凡的努力之中,您說對嗎?

我是【親子育兒堂】,一個熱愛讀書、學習的老爸,長期關注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問題,願與爸爸媽媽分享育兒、教育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