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吃飯都是山珍海味嗎?用膳規矩多,皇帝愛吃的各不同

對於現代人來說,成為一名吃貨是非常不錯的選擇。每天品嚐不同的美食,成為朋友圈裡的業餘美食家,這樣的日子很是愜意。

古代也有美食家,不過那個時候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沒有現在那麼好,能夠品嚐各種美食的人,基本上是官僚和貴族。而最讓人好奇,莫過於皇帝的膳食。

畢竟作為天下之主,想吃啥山珍海味都有,足以讓普通人垂涎三尺。

今天,筆者就跟大家來聊聊,清代皇帝的御膳歷史。


清朝皇帝吃飯都是山珍海味嗎?用膳規矩多,皇帝愛吃的各不同


吃飯規矩多

如果用一個詞來表達對皇上吃飯的形容,那隻能是奢侈。

皇上吃飯奢侈應該能理解,畢竟在電視劇上看到的情景,皇上吃個飯特別的講究,規矩很多。

末代皇帝溥儀,在他的回憶錄《我的前半生》裡提到過,皇帝吃飯,別人絕對不能叫飯,要叫“膳”,吃飯就得說“進膳”,做飯的廚房叫“御膳房”,清朝時全名叫“御茶膳房”,是專門給皇帝、皇后提供膳食的地方。

比如雍正以前的用膳地點主要在乾清宮,到了後來經常在養心殿東暖閣。其實皇帝進膳的地點很不固定,被稱為“飯隨帝走”。

皇帝身邊有幾個“背桌子”的侍從。皇帝想吃飯,一聲“傳膳”令下,侍從立即將膳桌擺開。傳膳太監手裡就捧著膳盒,從御膳房到皇帝用膳的地方,把御膳房已準備好的飯、菜、粥、湯等依次擺在膳桌上。


清朝皇帝吃飯都是山珍海味嗎?用膳規矩多,皇帝愛吃的各不同


皇帝吃飯規矩很多:

首先,“吃菜不許過三匙”。為了防止壞人瞭解皇上的喜好,針對性地下毒,所以皇上的御膳每一道菜都不能吃三勺以上。如果皇帝一道菜連吃了三口,此後半個月都不會再有這道菜。

第二,進膳不能有人陪,皇帝只能吃“獨食”, 在皇上傳膳完後,只剩下一個侍膳太監,負責給皇帝佈菜。

第三,喜愛的菜需賞賜妃嬪。在皇上進膳的膳桌旁邊專門設置一個几案,以備皇帝賞賜用,皇帝覺得哪道菜特別可口,說聲“賞”,這道菜待會兒就送到被賞賜的妃嬪宮中。

因為害怕有人要毒害皇帝,試毒的招數也有要求:

第一步,銀器試毒。銀器包括試毒牌、銀筷、銀碗。侍膳太監先在每道菜上放上試毒牌,並以這個試毒牌變沒變色為標準,來檢驗飯菜是否有毒或變質,還可以檢查各菜所用的原料配合在一塊是否會產生一些毒素反應。

第二步,太監嘗膳。御膳在用試毒牌檢驗過之後,讓太監再親口將每道菜嘗一口,叫做“嘗膳”。這樣驗證無誤後,皇帝才示意侍膳太監將自己喜歡吃的菜盛至碗中,開始享用。

第三步,御廚負責。每一道菜都有專門的廚師負責,同時也會將廚師的名字寫在每道菜名字下面,具體的責任到每個廚師,出了事情就找對應的負責人。


清朝皇帝吃飯都是山珍海味嗎?用膳規矩多,皇帝愛吃的各不同


年夜飯豐富

那皇帝逢年過節吃什麼呢?滿漢全席嗎?非也。

《天廬叢錄》上說:每年過年皇上賞賜群臣的是白水煮肉,不加任何調味料。

祭祀場所在坤寧宮,每次都要殺兩頭純黑的豬祭神,祭祀的過程用豬血灌豬腸,切好煮完的豬後拼成完整的豬,各位王爺、大臣身穿蟒袍補服,向神靈和皇上行禮,然後坐下來一起吃祭神肉。

為什麼“肉不能加醬油?因為清太祖努爾哈赤起兵時在老哈河被圍,在一個磨豆漿老婆婆的草垛裡躲過一劫,努爾哈赤為了報恩修建了萬曆媽媽廟,因為萬曆媽媽是做豆腐的,所以清朝祭品中不允許有豆製品,醬油包括在內。

清朝皇帝吃飯都是山珍海味嗎?用膳規矩多,皇帝愛吃的各不同

史料記載,清朝每逢除夕,從午時開始,皇帝就會在保和殿賜宴群臣。賜臣宴當天滿族官員和漢族官員先分開站立等待皇帝,等皇帝落座了,之後群臣開始進殿。

《大清會典》中有明確規定,除夕、元旦、皇帝萬壽等宴席用“四等滿席”。滿席一共分為五個等級:四等和五等都是宴席上供皇上和臣子享用的,一、二、三等都是專供祭祀用的,皇上、大臣和嬪妃都是吃不到的。

賜宴步驟也有講究。首先群臣先叩頭,接著賞菜順序是賞奶茶、賞酒,賞主食,每賞一道菜,受賜的王公大臣就要叩頭一次。整個的賜宴時間為45分鐘左右。

皇帝的家宴相對來說排場比較大。乾隆四十九年的除夕家宴:一桌酒宴有豬肉六十五斤,二十五斤野豬肉,肥雞三隻,菜雞七隻,豬肘子三個,關東鵝五隻,羊肉二十斤等。


清朝皇帝吃飯都是山珍海味嗎?用膳規矩多,皇帝愛吃的各不同

清宮《膳食檔》中記載:光緒皇帝過年喜歡吃餃子,有一回吃肉餡餃子,豬肉長壽菜餡餃子十三個,豬肉菠菜餡餃子十三個。

喜歡吃的各不同

清朝皇帝的御膳主要由滿族菜、山東菜和蘇菜組成。

清朝的皇帝是滿族人,所以在入關後喜歡吃自己民族的菜。同時清朝入關後,沿襲了明代宮廷的飲食習慣。明朝宮廷裡主要以山東菜為主,所以清朝的膳食也逐漸以山東風味為主。

蘇菜是因為在乾隆皇帝的數次南巡中,蘇杭菜點受到乾隆的賞識和喜愛,之後很多蘇州菜才開始在宮中流行。


皇帝的御膳好不好吃,和廚師的廚藝有很深的聯繫,所以御廚的技術是行業內數一數二的。


清朝皇帝吃飯都是山珍海味嗎?用膳規矩多,皇帝愛吃的各不同


皇上們的食材都是山珍海味,不過各代的皇帝也有自己特別鍾愛的菜餚,有些可能還是是大家生活中很常見的菜餚。

比如乾隆就喜歡菠菜豆腐。

乾隆第四次下江南,來到了福建北部順昌洋口,此時正值中午,乾隆發現自己很餓卻沒有帶錢。有一個老婆婆看他可憐就留他在家吃飯,桌上只有一盤普通的菠菜豆腐。

但是乾隆很餓就嚐了一口,覺得非常好吃,便問老婆婆菜名,老婆婆回答道“金鑲白玉板紅嘴綠鸚”。後來乾隆就對這道菜念念不忘,還請這個婆婆進宮做菜,同時這道菠菜豆腐也成為了洋人團圓席的經典菜。


清朝皇帝吃飯都是山珍海味嗎?用膳規矩多,皇帝愛吃的各不同

菠菜豆腐

道光皇帝則不愛美食愛吃雞蛋,因為道光皇帝非常的節儉。

道光剛登基就發佈了《御製聲色貨利諭》,就是道光的施政綱領,倡導全國官民集體節儉度日。規定除了太后、皇帝和皇后之外,其他人非節日不得吃肉

這種節儉度日的方式,道光皇帝過了一輩子。不過,道光是歷史上最愛吃雞蛋的皇帝,幾乎頓頓離不開雞蛋,每天吃二兩雞蛋就覺得很奢侈。

末代皇帝溥儀深受西方文化影響,非常喜歡吃西餐,那溥儀為何愛吃西餐呢?

嬪妃婉容是溥儀西餐的啟蒙老師,帶著溥儀吃了他生平的第一頓西餐,此後溥儀的洋老師莊士敦就開始規範的教導溥儀,如何正確的食用西餐。

之後在宮裡建設西餐廚房,僱請了幾位外國廚師負責。家裡有廚師專門做西餐,溥儀還經常帶婉容一起去利順德喝咖啡,去西餐廳起士林吃西餐,跟道光相比,真是很奢侈。


清朝皇帝吃飯都是山珍海味嗎?用膳規矩多,皇帝愛吃的各不同


現在國人的生活都富裕了,想吃什麼有什麼,不用像以前那樣羨慕皇帝。甚至咱們現在吃的東西比以前皇帝還要好,每道菜不用只吃三口,想吃就多吃點。

吃飯這個事,也不是說花很多錢就好,也不用特意節省,只要吃的開心、健康,一家人其樂融融,就是人間幸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