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勝敗論英雄——宋仁宗時期之好水川之戰

最近熱播劇《清平樂》有一集說到李元昊反叛入侵宋朝邊境,朝廷主張應戰,結果環慶路馬步軍副總管任福敗於好水川,任福及將士共有六千餘人戰死。消息傳回京城,仁宗內疚痛心不已,他跪在祠堂,向祖宗傾訴:“我不甘心,我亦想建功立業,想破陣止戈,但敗了……”

歷史上,好水川之戰是發生在宋康定二年(1041年),西夏軍進攻宋涇原路,在好水川(今寧夏隆德西北)地區擊敗宋軍的一次伏擊戰。

不以勝敗論英雄——宋仁宗時期之好水川之戰


李元昊反叛朝廷以來,對宋西北邊地的進攻頻繁。當時,夏竦為陝西經略安撫使,韓琦、范仲淹為副使,共同負責對戰西夏,韓琦主持涇原路,范仲淹負責鄜延路。面對西夏的進攻,韓琦主張集涇原、鄜延兩路兵反擊,而范仲淹則主張先固守,視形勢伺機而進。

一個力主進攻,一個是力主堅守,面對兩位得力干將,仁宗猶豫不定。正當他拿不定主意的時候,狡猾的李元昊卻一邊先發制人集重兵攻宋,另外又遣使到涇原、鄜延議和,以此麻痺宋軍。韓琦很快識破李元昊的陰謀,命各將士戒備準備隨時反攻。

不以勝敗論英雄——宋仁宗時期之好水川之戰

宋康定二年(1041年)二月,李元昊率兵十萬兵馬從折姜(今寧夏同心縣預旺東)進發,經天都寨(今寧夏海原),沿瓦亭川(今葫蘆河)南下,直抵好水川地區。李元昊最擅長的就是設伏圍殲的戰法,當初的延州之戰已經用過此法,大敗宋軍,此時他故技重演,主其主力埋伏於好水川、姚家川兩側谷口,只遣一小部分兵力到懷遠城誘宋軍入伏。

韓琦聽得李元昊十萬兵馬來攻,緊急調鎮戎軍數萬,命環慶路馬步軍副總管任福統率出擊,以涇原駐泊都監桑懌為先鋒,鈐轄朱觀、都監武英等各率所部從徵。臨行前,韓琦千叮萬囑,令任福等並兵自懷遠城、得勝寨,抵羊牧隆城,出夏軍之後,伺機攻擊,如不利於戰,則據險設伏,待西夏軍回師截擊。

不以勝敗論英雄——宋仁宗時期之好水川之戰

任福、桑懌率輕騎數千人從新壕先發兵,朱觀、武英等後繼。進至龍落川,與夏軍戰於張義堡,西夏軍棄馬、羊、駝佯裝敗退。桑懌帶騎兵追擊,任福在後面跟隨,這樣反常的情況引起武英的警覺,他認為前面必定有埋伏,讓大家不要輕易追擊,但諸將不聽。後又有偵察來報說西夏軍兵少,宋軍諸將聽了便放鬆警惕。

任福與桑懌匯合後組紮在好水川,朱觀、武英等組紮在龍落川,雙方約定次日匯合。他們深入敵方,後勤補給跟不上,部隊缺糧食三天,人馬睏乏。但是任福等人輕敵,只顧全力追擊敵人,卻沒有做好應敵的準備,當他們追到籠竿城北時,敵人從六盤山中出現,任福等方知中計。縱然任福、桑懌等拼死力戰,亦不能脫身,最後,任福與其子任懷亮及桑懌等戰死。

不以勝敗論英雄——宋仁宗時期之好水川之戰

懌馳犯其鋒,福陣未成列,賊縱鐵騎突之,自辰至午,陣動,眾傅山欲據勝地。俄伏發,自山背下擊,士卒多墜崖塹,相覆壓,懌、肅戰死。敵分兵數千,斷官軍後,福力戰,身被十餘矢。有小校劉進者,勸福自免。福曰:“吾為大將,兵敗,以死報國爾。”揮四刃鐵簡,挺身決鬥,槍中左頰,絕其喉而死。——《宋史.任福傳》

而另一路的朱觀、武英等行至姚家川,亦陷入西夏軍的重重包圍。行營都監王珪率後來援救亦未能改變戰場劣勢。最終耿傅、武英、王珪、趙律等戰死,只有朱觀率一千餘人退據民垣,與前來救援的漢原部署王仲寶合軍還師。

不以勝敗論英雄——宋仁宗時期之好水川之戰

乃人並兵攻觀、英。戰既合,王珪自羊牧隆城引兵四千,陣於觀軍之西;渭州駐泊都監趙津將瓦亭騎兵二千繼至。珪屢出略陣,陣堅不可破,英重傷,不能視軍。敵兵益至,官軍遂大潰,英、津、珪、傅皆死;內殿崇班訾贇、西頭供奉官王慶、侍禁李簡、李禹亨、劉鈞亦戰沒;軍校死者數十人,士死者六千餘人。唯觀以兵千餘保民垣,四響縱射,會暮,敵引去,與福戰處相距五里,然其敗不相聞也。福子懷亮亦死之。——《宋史.任福傳》

西夏軍獲勝後,聽閒宋環慶、秦鳳路派兵來援,便退兵回師。

《宋史》評曰:“方元昊傾國入寇,福臨敵受命,所統皆非素撫之兵,既又分出趨利,故至於甚敗。”意思是說:當元昊以所有的力量來進攻宋朝的時候,任福臨危授命,所帶領的並不是經過訓練的正式軍隊,卻又沒有正確認清形勢,輕易就中了敵人的詭計,所有他才會失敗。

不以勝敗論英雄——宋仁宗時期之好水川之戰

事實上,韓琦對這場大戰已經竭盡所能將各部佈置穩妥,他安排了每隔四十餘里就有軍寨接應任福等人,只要任福他們耐心地等到直到李元昊軍力竭之時,尋機出戰,即使不能全勝,也必定能將敵軍打得狼狽不堪。他還寫一張紙條給任福:“苟違節度,雖有功,亦斬。”如果你不聽命令,沒有按照我事先安排的方式去作戰,就算勝利了,我也要砍你的頭。

任福原本是要等待,是要隱蔽,然後在最合適的時機給予李元昊致命一擊。然而,任福一上戰場就將韓琦的命令拋諸腦後,不但不聽命令,還追擊敵人三天深入敵方,又因輕敵中了埋伏,將韓琦一手穩妥的好牌打成爛結局。真可謂是人算不如天算啊!

不以勝敗論英雄——宋仁宗時期之好水川之戰

當然,雖然好水川一戰責任多在於任福,但是,也不能抹殺任福的英勇事蹟,在他陷入包圍時,他的親兵讓他先行逃走,他說一句震耳欲聾的話:“吾為大將,兵敗,以死報國爾。”最後,他挺身而出,身負數十處傷,最終戰死。

好水川之戰是敗了,但敗得壯烈又有意義。《宋史》還有一句這樣的評價:“好水之敗,諸將力戰以死。噫,趨利以違節度,固失計矣;然秉義不屈,庶幾烈士者哉!”他們不是貪生怕死,而是為國盡忠,縱然打了敗仗,可無損於烈士的英名。

沒錯,我們不以勝敗論英雄,只以英勇論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