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浩:社區應形成常態化防控方案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4月2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夏瑾 張曼玉)“隨著復工復學和復產的推進,人員流動顯著增加,社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上面臨著人手不足的現實問題,更需要增強社區防控的精準性和科學性,形成常態化的社區防控方案。”在4月21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北京市豐臺區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曾任中央指導組防控組社區防控專家組組長的吳浩說。

首先,專家要根據疫情變化不斷研判,對不同風險等級地區採取不同的防控策略,並做好相關的預案准備工作。“比如對小區封閉管理等措施進行不斷調整,以適應民眾的生活需求和生產需要。同時,要運用信息化手段,加強科學防控,實現人防加技防,加強各單位、各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把信息化手段引入到社區防控之中。”

其次,要持續推動群防群控工作,廣泛發動群眾參加防控工作,推動社區小區民眾防控自治。“這是彌補人力不足的重要辦法,也容易把防控網織密和做牢。”吳浩說,“要積極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通過群眾防控知識普及,提高群眾自我防護的技能。作為社區衛生機構,要與轄區街道、居委會密切合作,對社區給予科學防控知識的培訓,協助對轄區內企事業單位、樓宇、商超、學校等進行疫情防控指導,引導復工復產單位落實和完善防控方案,特別要做好落實‘四早’工作。”

最後,要加強基層衛生機構醫務人員傳染病防控能力的提升,加強機構院感管理。“基層衛生機構要發揮人熟、地熟、情況明的優勢,為居民就近提供能夠找得到、看得見、聽得著的科普宣教,同時做好日常的診療工作,以避免因醫院的排隊聚集帶來的不必要感染。”吳浩說。

本文源自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閱讀更多精彩資訊,請下載中國青年報客戶端(http://app.cyol.com)

作者: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夏瑾 張曼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