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種田離“人定勝天”還有多遠?

高枕隱士


農民種田離“人定勝天”還有多遠?

我們從農民的“”的字面上就可以看到,一個農夫戴著草帽勾著腰拿著鋤頭在辛苦農作的場景。從古至今我們的農民都是靠天吃飯,天氣好了收成就高,天氣壞了收成就差了。即使科學發展到現在,人類依舊把控不住天氣。在大自然的面前,我們人類還是太渺小。但是否農民種田就一直被天氣所限制呢?我想這肯定是未必的。

“人定勝天”的路,我們已經走了很遠。

幾千年來,我們農民都是日升而作日落而息,但是我們和古人比起來,在農業生產工具上已經有了質的飛越。近兩百年的科技發展,也惠及了農業的發展進步。現在很多的農民都在使用高科技的生產工具來進行農業化生產,說白了就是利用科技來和天鬥!比如:

1、現代化的蔬菜大棚。我老公的父親在15年就投資了一個近10畝的塑料大棚,這個大棚的可以忽視天氣氣候的變化,而為作物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它可以自動灌溉,溫度高了就開風扇抽風降溫,陽光太大屋頂有電動防嗮網。這個大棚就是一個人為創造的適宜作物生長的小環境、小氣候,這其實也是我們人類在不斷的征服自然的體現。

2、準確的天氣預報。我們農民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就是看看每天新聞聯播後的天氣預報。中央氣象局每天都為我們農民提供了準確的天氣情況,這使我們能夠為一些災害天氣做好提前預防。比如前幾天的倒春寒,山東和山西等地都有降雪,有了天氣預報,我們農民就可以提前做好防護,防止農作物被凍傷或凍死。

3、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的傳播和普及。如今我們的農業專家都在向我們廣大農民傳播和普及農業知識,學習了這些專業的知識,我們能夠在種植生產下創作更多效益。

4、互聯網下的新農業已成常態。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也帶動了我們農民的收益,很多農民種植的作物都開始利用互聯網進行銷售。過去農民總是說種的東西沒有銷售渠道賣不出去,現在有了互聯網,我們農民的產品都能夠有路可銷。比如像淘寶、拼多多等電商平臺,還有頭條這樣的通過三農領域的頭條號網紅,向廣大網友銷售自己家鄉的特產。

只有想不到的辦法,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農民想要“人定勝天”,就是要不斷的找方法、找出路我們農民不一定就非得和田槓上就如我們井岡山,我們當地的農民個個都是小洋樓,一個小山區人口也只有十幾萬,為何能找到出路呢?因為因地制宜,雖然井岡山可耕地面積少,但是很多農民都開始做民宿、開農家樂,這樣一年下來掙個十幾萬很輕鬆;還有的就種植水果,旅遊城市人口流動大,所以水果的銷路也有保證。


莊主田小慢


我是農村人,一直以種地為生,對“人定勝天”這詞,聽起來不陌生,做起來很難,對農民而言,好像是天方夜譚,就此談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人定勝天這詞,不是現在提出來的,就偉大的毛澤東時代,就已經提出來了,那個時代修梯田,改水渠,農民大搞農田基本建設,就提出了“人定勝天”這個詞!距此已經過去五.六十年了吧,回顧一下,又怎麼樣了呢?

其次,人定勝天這詞就農業來講,遙不可及,用事實舉例來說,我們這個地區是種大田玉米的,春天的時候遇到乾旱無法播種,我們做水耕種,使得播種出來了苗,看似勝過了老天,但是如果老天繼續幹旱一個月兩個月呢,又能怎樣,誰有能水澆一季呢?

三,苗期是過去了,老天降溫,冰雹再現呢。誰又能種幾茬呢。這都是遇到過的大自然不可抗拒的災害!

四,八九月份,老天爺給你來場狂風,正在拔節抽穗的莊稼都刮趴下了,農民又有什麼辦法,老天爺啊,它既然敢稱爺,就此百姓霸道,風災是農民,也是人類無法抗拒的天災!

五,八九月份,正是農作物正常的成長期,那個時候,也是蟲災的可發期,大中國遇到過的蟲災,一走一過,遍地荒涼,真的不是人的力量可以抗拒的!

六,水災,從五六十年代,我們全國是大力興起,大搞水裡基本建設,那只是預防,真正的水災,人啊是無法抗拒啊!上古有水漫金山一說,抗日戰爭時期,老蔣一句話,淹沒了多少土地,淹死了多少人!人能勝天嗎?

千古傳說【種地在人,收地在天】,農村老百姓就是老天吃飯的種族!

以上純屬個人看法,如有不同觀點請來評論區評論!


風的浪漫gga1


農村是離大自然最近的地方。

招頭是天,低頭是地,中間是農民。

問:農民種田離“人定勝天”還有多遠?呵呵,用詩說:那是一個地平線的距離;用浪漫說:那是遠方。


人,特別是農民種田,真的可以勝天嗎?理性講,難!

毋庸諱言,農民整一個大棚,將微環境提高到適合作物生長的溫度,通過澆水,提高了作物需要的溼度,點亮燈泡,為作物帶來了合適的光照,因此,各家的餐桌上一年四季都有了新鮮的疏菜。從這一點上說,農民種田的確改變了環境,人力勝了天。

但是——

其一、一場大風將大棚掀了個底朝天,一場冰雹,將現代化大棚砸回到了“解放前”。儘管我們可以說,是大棚建的標準不夠,但作為農民,能把大棚建到可以抵禦一個石頭般大小、從百米、乃至千米高速衝下的的冰蛋的架構,卻是很難想像的。從大的範圍說,人何曾勝天?

其二、這些年來人們所說的“菜不香,果無味”,都是這種違和自然種植方法種植出來的。從此角度看,人也許改造了自然,但大自然的回饋就是讓人的口中“淡出個鳥來”。由此再看這種勝天壯舉,是人改變了自然,還是自然改變了我們?

其三、走進人改造出來的環境,瞭解這種情況種植的方式,那你看到的是蔬菜瓜果,聽到的卻是因違和自然而來的細菌和病蟲,以及千奇百怪的黑科技,還有數不清的化肥農藥,甚至還有致癌激素。由此再看,也許人勝了天,但天可曾輸過?

當然,做人,必須要有人定勝天的雄心,這是進步的動力。

先祖們千古一人,雄才大略,能說出這是個四字,絕對有其深刻的道理。

回望中國近代史這局大棋,不能不為這種改天換地的氣概、人定勝天的魄力所折服!八年抗日戰爭、三年解放戰爭,將壓在中國人頭上的數千年三座大山推倒,從千孔百瘡、百廢待舉的廢墟上艱難站起來,用羸弱的肩膀、瘦到皮包骨頭的雙手,把備受凌辱的偌大中國,僅用幾十年的時間,建設成雄視世界的國度,沒有人定勝天的偉力,沒有人定勝天的格局,是絕對做不到的。

人定勝天,是撼天動地的氣概,是“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英雄情結,大至一個民族,中至一個國家,小至一個個體,沒有這種雄心,只會陷入“無為”的無為輪迴,不可取,也要不得。

那麼,為什麼要“人定勝天”呢?

農民種地,雖然是最底的社會行為,但“人定勝天”之心仍然要有,目的只有一個:生活得更好。

放眼社會,人類的種種行為,無一不是這個目的,從原始社會的刀耕火種,到現代人的機械化,從古時的茹毛飲血,到現代人的錦衣玉食,無一不是在這種改變中進步著。

具體到農民種地,改變環境,改變耕作方式,主觀上是為了增加收入,客觀上提高了人們的生活。

所以,作為願意進取的人類,“人定勝天”之心是不可以沒有的。

然而,不循大自然規律的改變是要不得的。

凡事都需要“度”,一旦走出上天為人類劃出的圓圈,得到的回報卻是難以承受的。

為了經濟的發展,濫砍濫伐,無節制開發,帶來的後果卻是水土流失、山崩地裂;亂排亂放,過度索取,帶來的後果是資源枯竭、空氣汙染;為了拓展人類的勢力範圍,人進物退,人類越來越成為孤獨的群體。

種田的農民,為了多一些收穫,大量使用化肥農藥,就人類發展階段而言,土地的產出是有極限的,土地承載的生物也是有數的,要取其一極,就需要犧牲另一極,於是菜不香了,果無味了,產出的食物成了人們致病的源頭。

有時想問,人又為什麼要戰勝自然?

其實,改變自然是一種進步,前提則是尊重自然,探索自然規律,順勢而為。

在天地之間,人只是依附其間的生命體之一,要從自然中獲取更多,就要與自然好好相處。儘管人類已上踏上月球,到達火星,但因此就說戰勝了自然,仍然是託大,真實的情況,只是人類越來越多地瞭解了自然,然後利用自然規律,邁出了一步。

不要試圖戰勝自然,人相對“天”,不過一粒塵沙,與“天”處好關係,“天”會給人以較好的回報,相反,一旦觸犯“天”威,隨時會被長風吹去。

善待自然,其實就是善待環境,善待我們自己。我們是自然的一分子,不存在誰戰勝誰。

敬畏,是立身之本,天人合一,是人融於自然的本真。

農民種地,可以尋求突破,但不可以逆天,我們可以擁有勝天之心,但先要學會敬畏。

農民如此,人人如此。


關注鄉村滋味,趣聊農家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