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自己,理性做出好決定

每天一本書


《做出好決定,理性掌握工作與生活》

原著 | 斯蒂芬·P·羅賓斯

解讀 | 玻璃面具


各位慈懷讀書會的讀者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我們的每天一本書欄目。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書是《做出好決定,理性掌握工作與生活》,在這裡,我們將為您提供10分鐘的簡版內容。

認清自己,理性做出好決定


我們每天面臨著各種選擇,在不經意間,我們做出的決策或許將改變自己的一生。如何做好決定,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課題。但是,當我們做出決定時,往往會受到經驗、衝動、偏見等影響,這些干擾項會大大降低我們決策的準確性,為日後埋下後悔的種子。


莫爾說:人生最困難者,莫過於選擇。那我們能否通過一些方法,提高決策能力,做出更好的決定呢?


斯蒂芬·P·羅賓斯在《做出好決定,理性掌握工作與生活》這本書中告訴我們,在做出決策時,必須保持清醒和理智,對理性的干擾項時刻保持警惕,這是理性決策的必要條件。


斯蒂芬·P·羅賓斯作為管理學大家,長期研究從事決策學研究。其著作曾被翻譯為20種語言、暢銷600多萬冊,在全球數千所學院中作為教科書使用。


本書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揭示了大多數人普遍存在的決策偏見。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提高做出好決定的重要能力吧!


認清自己,理性做出好決定

理性決策,是成功的關鍵


我們看似平凡無奇的生活,其實都是由各種決定堆積而成的,即我們的決定塑造了我們的生活。


比如,佔有先天優勢的人會因為做錯決定而搞砸自己的生活。相反,平凡普通的人卻因為明智的選擇而過著富足的生活,明智的選擇讓人受益終生。


你的生活質量取決於你決策的質量,而良好決策的基礎就是理性。


書中肖恩·諾瑞斯的例子,驗證了生活中的理性因子,對決策的巨大影響。


高中畢業的肖恩正面臨人生的一個重要決定:到底要去哪所大學。這將決定他以後的發展方向。


他羅列了選擇大學的標準:有會計專業;不能超出15000美元一年的學費;女生比率要高於男生。


但不是所有的標準都同等重要,他通過給每個標準打分,確定了可能就讀的大學名單。


然後,他通過查閱資料獲得大量信息,並把這些大學與之前所列的標準進行對比,每所大學的優劣一目瞭然。


最終,肖恩選擇了得分最高的那所大學,做出了人生中的一個重要決定。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決策需要嚴謹的邏輯和精細的分析,只有這樣,決策才能產生最好的結果。


既然理性決策如此重要,我們是否有可行性的方法可以參考呢?


作者告訴我們,理性決策有以下四個步驟:


第一步,識別和確定問題,瞭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掌握現實和理想的差異。


你可以通過網上查詢資料,實地調查,或者與當地居民瞭解情況,確定問題是理性決策的第一步。


找到問題後,接下來我們就要確認決策標準。


你要仔細觀察自己在做什麼事情時最專注,把自己的價值觀、興趣、目標和喜好納入決策標準。


接下來,你需要給這些標準排序打分,每個標準的重要性都不同,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最後,我們手上會得到多個不同的方案,對每個方案進行評分,然後選擇得分最高的方案,這就是最理想的選擇了。


人生處處是選擇,一些不經意的決定極有可能改變我們的一生,所有決策都值得我們用心對待。


提高決策能力,理性思考,才能在成功路上邁出關鍵的一步。


認清自己,理性做出好決定


認清自己,理性做出好決定

承認錯誤,及時止損


大多數人都會受到沉沒成本的影響,他們會因為沒有吃完自己點的所有菜,或者買了電影票而缺席,就認為浪費了之前投入的所有時間、金錢和精力。


但是,今天做出的決定只能影響你的未來,當前的任何決定都無法糾正過去。


為什麼我們更加註重過去,而不是未來呢?


因為忽略沉沒成本會讓我們看起來優柔寡斷、不一致。好面子,不願意承認之前做出的決定是錯誤的。


有一些人在一些觀念的教導下,認為“浪費”是一種不良的品質。所以,我們都希望避免浪費,我們都強調不浪費是一種美德。


當我們掉進“沉沒成本”的陷阱後,我們會認為如果不堅持原來的決定,那麼之前的努力就會付諸東流。但卻沒有意識到,我們不能改變過去,卻能影響未來。


那麼,當我們認識到沉沒成本後,怎樣才能做出更好的決定呢?


首先,要認識到今天做的決定隻影響未來,而不是過去。所以做決定時,不要注重過去的虧損和成本,而是要忽略沉沒成本。


比如,在一段持續很久的關係中,可以問問自己:如果今天是第一次跟這個人約會,我下次還希望再見到他嗎?


其次,要勇於承認錯誤。


承認錯誤是為了知道什麼時候應該適可而止,我們要能區分繼續走下去的這條路是康莊大道還是歧途。


最後,認識到一致性不總是正確的,靈活性也是一種美好的品質。


如果你能客觀地證明堅持下去是錯誤的,那麼適可而止也是一種智慧。過去的決定是在過去特定的條件下做出的,它可能不再適用現在已經發生改變的情況。


總之,我們需要忽略沉沒成本,勇於承認錯誤,靈活地處理現狀和渴望狀態的差異,在不斷變化的情況下,提升自己的決策能力,理性掌握工作與生活。


認清自己,理性做出好決定


認清自己,理性做出好決定

設定長期目標,抵抗立即享樂的誘惑


現在越來越多商家打著“活在當下”的旗幟,讓“現在買,以後付”成為消費者的口頭禪。但如果我們長期超前消費,就會陷入慾望的深淵,無法自拔。


謝莉在一個富裕的家庭中長大,從來不知道省錢。看到想要的東西,她就會立即買下來。


謝莉現在25歲,擁有一份全職工作。她的公寓裝飾一新,衣櫃裡的東西琳琅滿目。不過,她收到了一大堆賬單。一個禮拜不到,她的信用卡公司就給她打電話催繳賬單。


她猜測自己大概有15000美元的欠款,但實際上她所有的賬單加起來,總數目達到了37000美元。


相比長期獲益,人類會更趨向於及時享受快樂,避免當下的代價。如果感覺很好,我們會想要立即享受。如果感到痛苦,我們就想無限期延遲它。


生活中許多決定需要長遠的目光和富有耐心,而這些決定通常都很重要。


那麼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如何來抵抗立即享受的誘惑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自己對立即享樂的方式。


你可以把自己面對及時享樂時的選擇記錄下來,這是一種審查也是提醒自己,下次遇到這樣的情況,要堅決抵抗誘惑,延遲享樂。


我們還可以設立一個長遠目標,並經常檢查這個目標。


把注意力集中到長期目標上來,會讓你覺得在做出一個在未來才能享受到好處的決定不再那麼痛苦。如果,你不清楚未來10年或20年,你想做什麼,那你就很容易忽視未來,只享受當下。


我們還要充分考慮未來可能產生的代價,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如果我們一直做月光族,那麼想象一下等我們年紀大了以後,一無所有是什麼感覺。


清楚地瞭解自己對待及時行樂的方式,認識到“活在當下”的危險性,可以幫助你更好地設定長期目標,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代價。


認清自己,理性做出好決定


以上是這本書的精華內容。


我們的生活是由無數個選擇組成的,重大的決策能夠影響我們的人生軌道,而小決定也會改變我們的生活。


也許,你曾有過這些經歷,家庭和事業的抉擇;異地戀中,是工作重要還是愛情至上;找工作了,是找自己專業還是真正感興趣的。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當你渴望家庭的溫馨,那就需要從工作中抽出部分精力照顧家庭;當你選擇跟另一半回老家生活的時候,就要放棄大城市的繁華。一旦做出錯的決定,那麼結果可能跟我們想象中的截然不同。


決策的質量至關重要,我們賺多少錢、身體健康狀況如何、人際關係以及我們整體的幸福水平主要取決於我們所做出的決定。


沒人能擔保,永遠做正確的選擇,但可以讓自己的選擇不後悔。


所以,從現在開始,讓我們理性看待問題,勇敢承認錯誤,及時止損,明確目標,拒絕及時行樂的誘惑,做出好決定,邁向美好的生活吧!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


*注:配圖來自攝圖網


*文:玻璃面具,慈懷每天一本書籤約作者,越努力越幸運,始終做你想成為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