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著力打造六大新增長點 共繪2020年廈門市海洋發展新藍圖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記者 郭欽轉)高崎漁港“漁市遊”提升,打造市民遊客休閒娛樂新地標;抓好遠洋捕撈業,讓市民餐桌上能有更多高品質的海捕海鮮……昨日下午,廈門市海洋發展局召開新聞發佈會,通報了2020年廈門市海洋發展工作要點。海洋經濟、海洋發展成為此次發佈會的關鍵詞。

廈門著力打造六大新增長點 共繪2020年廈門市海洋發展新藍圖

高崎漁港將打造成城市形象新門戶、漁人碼頭新標杆和旅遊休閒新地標。王火炎攝

“逆水行舟,砥礪奮進。”發佈會上,市海洋發展局以這樣的開場白展現出積極、堅決的發展態度。儘管廈門的海洋經濟受到此次疫情的影響,市海洋發展局並沒有調低2020年的發展目標,反而要按照上級指示提振精神,多措並舉積極促進復工復產,迎難而上克時艱,化危為機謀發展。

2020年,廈門市將繼續實施海洋強市戰略,牢固樹立“綠水青山”“碧海藍天”的意識,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生態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堅持以創新為驅動力,加快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建設步伐,全力推動“兩港一區”載體建設,培育海洋經濟新興產業,推動海洋經濟創新發展,以開好“全市海洋經濟發展大會”,辦好廈門國際海洋周為指揮棒,形成廈門海洋經濟相關產業發展新的增長點。

推動開展海洋發展立法

晨報記者從發佈會上了解到,在今年加快海洋強市建設的步伐中,廈門啟動開展了兩項有關海洋與漁業立法的工作,分別是推動《促進海洋經濟發展條例》立法調研,加快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建設;開展《漁港經濟發展管理條例》立法調研,促進漁港的規範化管理和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據介紹,這兩項立法工作目前已被市人大定為正式的法規立法調研項目,這兩項課題的調研工作目前正在開展當中。

開展有關海洋與漁業立法的工作,體現了廈門對於發展海洋經濟更深層次的探索與思考,有利於鞏固海洋經濟發展成果,形成良好的機制體制。

近年來,我市圍繞海洋發展下了不少功夫,已先後獲批為國家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試點城市、首批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國家海洋高技術產業基地試點城市、廈門海洋生物產業———國家科技興海產業示範基地等。

2019年12月28日,全國海洋經濟示範區現場會暨海洋經濟工作推動會在廈門召開,廈門與深圳作典型發言,受到普遍好評。

高崎漁港“漁市遊”提升

發佈會上,廈門提出“兩港一區”載體建設的全新概念。據介紹,這是廈門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具體是指通過高崎中心漁港、歐厝漁港建設提升和推動歐厝漁港以東形成海洋高新產業聚集園區,形成海洋經濟發展的平臺載體。

其中,高崎漁港“漁市遊”提升工作備受關注。未來,這裡有望成為市民遊客休閒娛樂的廈門新地標。

根據介紹,高崎漁港將以打造城市形象新門戶、漁人碼頭新標杆和旅遊休閒新地標為目標。在“遊”的方面,高崎漁港將依託現有漁港的各類設施載體,圍繞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開發各種互動式漁事體驗活動,讓老百姓“吃得歡、玩得樂”。

目前,高崎漁港北堤已經初步形成了集觀光、餐飲於一體的新型漁市,並聚集了一定的人氣。以夏商水產品批發市場為主體的經濟圈目前已初具規模。

未來,高崎漁港的其他片區還將推動建設休閒娛樂業態,音樂噴泉、燈光秀等人文景觀;開發露天咖啡吧、休閒吧;開展遊艇、OP帆船等水上項目;推動海上交通、道路交通、增設停車場等公共配套設施落地,打通旅遊客運海陸接駁。

讓市民吃上更高品質海鮮

未來,市民餐桌上有望增加更高品質的海捕海鮮。抓好遠洋捕撈業將是廈門漁業生產的努力方向。廈門將進一步加大遠洋和國內高品質捕撈漁貨回運補助力度,跟蹤服務好遠洋捕撈船實施捕撈作業生產,在滿足市民消費的同時,為打造高品質水產品交易物流集散中心創造基礎條件。

此次發佈會圍繞海洋產業提升,描繪了未來廈門發展現代漁業的藍圖。

除了發展遠洋捕撈業,在本地養殖方面,將大力扶持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養殖模式。提升改造現有養殖企業(場)尾水處理方式、水體加溫方式,促進我市養殖業向陸域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方向發展。

此外,還將實施品牌種苗戰略,扶持“廈興龍”“新榮騰”“百利”“龍程”等現代種苗企業品牌,引導漁民個體育苗場加盟企業品牌,提高廈門蝦苗品牌佔有率及經濟效益,帶動漁民轉產就業增收。

在水產品精深加工行業,廈門著力扶持培育一批水產品加工與綜合利用企業,鼓勵支持水產品加工企業技術創新和產品結構調整,開發高附加值功能性食品及高端生物製品,支持福建安井、金達威、匯盛、海林生物等龍頭企業引領國家行業標準。

此外,廈門還將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強化漁民技能培訓、轉產轉業、就業創業扶持,今年計劃開展漁民技能培訓1000人次以上。

廈門著力打造六大新增長點

在加快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建設過程中,廈門將主要打造以下海洋產業為發展的新增長點:

1.海洋生物醫藥與製品產業。重點發展以海洋生物製藥、功能保健品、生物材料和種苗工程為主導的海洋生物產業集群,推進海洋生物產業規模化發展。

2.海洋高端裝備製造業。重點發展船舶智能導航通信設備、水下機器人,海洋精細監測、檢測設備,海洋工程和現代漁業工程高端裝備、海洋新材料研製等產業,通過技術引進、合作、合資、聯合開發等方式帶動海洋高端裝備製造業的發展。

3.海洋信息化產業。重點推進“海洋+互聯網”,培育一批海洋大數據產業、區塊鏈技術、漁業線上交易平臺和海洋經濟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綜合體產業,推進海洋數字經濟、平臺經濟加快發展。

4.海洋現代服務業。堅持“高端、高效、高輻射”的發展方向,加快打造現代海洋服務業產業體系。持續推動海洋產業創投基金與擔保貸款業務等海洋金融產業發展;推動漁業加工產業智能化改造;重點打造五緣灣、東坑灣、香山帆船遊艇基地建設,推動帆船遊艇製造業和展覽會,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5.海洋文化科普產業。重點發展“海洋科技文化+海洋科普研學”為主題的海洋文創產業,推動海洋傳統產業與第三產業深度融合,建設虛擬海洋館、航海博物館、海洋綜合體驗館等,帶動文化旅遊等第三產業發展。

6.濱海旅遊業。整合優化濱海旅遊資源,提升“海上花園大廈之門”品牌形象,培育發展郵輪旅遊業,推動郵輪遊艇帆船產業鏈延伸;開發海島生態遊、濱海休閒度假遊等濱海旅遊產品,做大做強“廈金遊”品牌。

展開閱讀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