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大壩挖出“白蟻王宮”

活捉16對蟻王蟻后消殺千萬只白蟻

水庫大壩挖出“白蟻王宮”

綿陽新聞網訊 輕輕撥弄掉表層的泥土,一個約80多公分的深褐色蟻巢就出現在眾人眼前。隨著挖掘繼續深入,在它周邊還發現了幾十個副巢,成千上萬芝麻粒大小的白蟻就伏居在這些縱橫互通的巢穴裡,宛如一個巨大的“王宮”!

這一幕,出現在4月22日上午安州區白水湖的水庫大壩邊上。

水庫大壩挖出“白蟻王宮”

□胡文文 高露琿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安崢 文/圖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白蟻一方面破壞了堤壩的完整性,減低了堤壩的抵禦能力;另一方面由蟻道貫穿堤壩的內外坡,一旦水位超越正常水位時,常常引起管漏險情,搶險不及時或不當時就會造成崩堤垮壩。

今年以來,白水湖水利服務中心投入專項資金、引進專業團隊,啟動了對水庫大壩的蟻害專項治理。經過一個多星期的跟蹤定位、治理施工,目前,白水湖水庫大壩的白蟻專項防治工作進入尾聲。現場共挖掘出了大小16個白蟻主巢,159個副巢,活捉蟻王蟻后16對,消殺阻隔上千萬只白蟻。

雷喜平從事白蟻防治工作已有46年之久,這些天來,在他的帶領下,4人組成的白蟻消殺小分隊出入於大壩兩側100米範圍內,對白蟻進行全面誘殺滅治,防止水庫堤壩外的蟻源區的白蟻再次入侵。

“雨後樹林裡會冒出三大菇,菇群下面一般都會藏身白蟻。”白蟻防治專家尹紅平告訴記者,白蟻是畏光性昆蟲,害怕陽光的它們喜歡藏身於陰暗處,樹枝、草皮、泥土是它們最好的遮擋物。

順著一個白蟻啃噬痕跡明顯,已被蛀空木條的垃圾桶往山坡尋跡上行,來到一個直徑一米多,深80多公分的大洞前。“這是我們前兩天發現的一個蟻巢,裡面的蟻道四通八達,通往四面八方。”尹紅平告訴記者,對找到的白蟻窩,要先清理蟻穴,用藥物對蟻巢

進行消殺處理,最後再進行回填。

在挖出的蟻巢中,記者看到了傳說中的蟻王蟻后,長達3-4公分的白色蟲子為蟻后,顏色較深,體積小數倍只有1公分左右的為蟻王。據介紹,白蟻的繁殖能力非常強,白蟻蟻后像一部巨大的產卵機,每天能產上萬個卵,在一窩白蟻中,蟻后決定了這窩白蟻的存在與消亡,一旦被捉,這窩白蟻也就不存在了。同時蟻后還是個“長壽婆”,能自然存活幾十年。

在大壩兩側,專家們還挖出了一條近300米的毒土隔離溝,附近埋了2000多個“白蟻誘捕包”,就像在樹林與壩體之間建起了一道“防護牆”。

白水湖水利服務中心水利股股長朱恆告訴記者,建成於1958年的白水湖水庫,是安州區唯一的一所中型水庫。水面面積3000餘畝,蓄水量1672萬立方米,關係到下游三個鄉鎮十幾萬居民的生產生活用水,因此,重視水庫堤壩安全及加大水庫堤壩白蟻的防治投入意義重大。

“單一的防治無法對水利白蟻進行根治,最主要的預防在於加強日常對水庫的管理。”朱恆說,近年來,白水湖水利服務中心遵循“安全環保、防治結合、綜合治理、持續防治”的原則,每5年集中進行一次白蟻防治工作。

白蟻,亦稱蟲尉屬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蜚蠊目,類似螞蟻營社會性生活,其社會階級為蟻后、兵蟻、工蟻。人們會誤認為白蟻就是螞蟻的一種,實際上白蟻和螞蟻是兩種不同物種。白蟻體軟而小,通常長而圓,白色、淡黃色,赤褐色直至黑褐色。白蟻分佈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以木材或纖維素為食。白蟻是一種多形態、群居性而又有嚴格分工的昆蟲,群體組織一旦遭到破壞,就很難繼續生存。

編輯:李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