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想明白這幾點!再選擇去“大公司”還是“小公司”?

去大公司還是小企業?這個職場問題,接近於是個偽命題。

先想明白這幾點!再選擇去“大公司”還是“小公司”?

這件事,你不用能動機去分析,因為有的人選擇大公司是看中穩定,有的人選擇小企業恰恰也是看中安逸;有的人中意大公司是因為有挑戰,有的人非要去小企業的原因亦復如此。所以,不能說選擇大公司,就代表擁有一模一樣的職場態度。就好像,你不能說每一個穿superme的人都刷過抖音一樣。

讓我們來看一種典型的選擇困難。

一名剛入職場一兩年的年輕人,遇到了跳槽的機會,一邊是大公司,一邊是小企業,他很苦惱。

於是有人會有這樣一種典型建議:

1.如果你計劃三年之後跳槽,需要一段鍍金的日子,那麼去大公司是最好選擇。這樣當你離開的時候,既有品牌力,也具備了對組織的理解能力;

2.如果你計劃創業,那麼去小企業吧,你能迅速獲得完整操盤一家公司的能力,這不正是你想要的嗎?

年輕人深以為然。

這樣的建議,當然非常標準而且誠懇。只是考慮到這個世界足夠複雜,這樣的建議,本身掉進了兩個陷阱——

一、有些大公司,不一定大。我們其實最好用“成熟”來定義大公司。因為有些急劇人數增長的大公司,如果仔細看,其實只是小團隊搭上了大公司的架子。這樣的結構,使得大公司的抗風險能力,有可能還比不上小企業,說倒就倒了——看看某些P2P公司,品牌力已經是負分。

二、小公司和創業公司不能畫等號。它們之間的重大不同,是市場是否還在持續增長。比如說,修鋼筆的公司,無論如何都只能歸類為小公司,而不是創業公司,因為這個市場容量決定了它只能越來越小,它最大的規律就是:正在消失。這個舉例很極端,但很能說明問題。

類似的陷阱還有一些。

我們可以讓這個題目更仿真:一份華為這樣的大公司offer,普通職位,不帶團隊,薪酬中等;一份某人工智能創業公司,技術高級總監,帶研發小團隊,薪酬中上。你選哪一個?

其實無論做哪種選擇,都很難“正確”。

因為如果你對最尖端的技術非常有感,而且對成為一個小團隊的管理者這種事毫無興趣,也就是沙因教授在職業錨理論中描述的“技術向人才”,那麼進入像華為這樣的側重研發的大公司,是對的;同樣,如果你的成就感來自帶領一群比自己強的人去實現目標,是“管理向人才”,那麼第二份工作更合適。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於是,我們會看到,衡量一份工作值得不值得的指標,“大公司”和“小企業”不是唯一選項,甚至不是最重要的選項。我們不是在為邏輯選擇答案,我們是在為人選擇答案。

先想明白這幾點!再選擇去“大公司”還是“小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