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女兒的17封信(動亂阿富汗)


給女兒的17封信(動亂阿富汗)


本書作者法齊婭·庫菲是阿富汗第一位女議長,有兩個女兒。阿富汗常年戰亂,作為極少數從政的女性,法齊婭·庫菲每天都充滿危險。她在出門前用寫信的方式告訴女兒,如果她不在了,女兒們要如何面對生活。

這本書就是以給女兒的17封告別信為引子,描述了阿富汗的動盪生活。

給女兒的17封信(動亂阿富汗)

庫菲的爸爸是阿富汗的國會議長,在當地很有威望。當時阿富汗實行一夫多妻制,庫菲是23個孩子中的第19個。阿富汗極度重男輕女,1975年庫菲出生時,被扔在門外大太陽底下曬著。後來想起她來的時候,還沒曬死,大家覺得這孩子命大,就撿回來了(這個傳統和我們差不多嘛)。

庫菲四歲的時候,父親被阿富汗游擊隊殺死,一家人東躲西藏,逃脫了游擊隊的追捕,投奔了親戚(一夫多妻的大家族,生這麼多孩子,一方面死亡率高,一方面也是希望在危難時刻,親戚間可以互相幫助吧)。

庫菲的母親是一個有遠見的人,知道教育的重要性。生活一穩定,就讓孩子們開始上學。

夜裡,我和哥哥穆基姆睡在母親的床上,我們的日常生活都差不多:母親每天都會問我們學了什麼,我們把學到的一一說給她聽,還背誦《古蘭經》給她聽,不對的地方她都會一一糾正。這是她間接體驗我們的教育的方式,而她對此也是樂此不疲。等我去法扎巴德第一高中——帕米爾高中就讀的時候,我已經是一個自信的女孩。

1989年,蘇聯從阿富汗撤軍,游擊隊掌握了政權。游擊隊內部不同派系之間開始了延續十幾年的內戰。

1994年塔利班興起,1996年在阿富汗掌權,以嚴厲且落後的"伊斯蘭教法"統治阿富汗。

塔利班挨家挨戶搜查,要求居民交出武器,他們不相信喀布爾會有人不藏武器,根本不會把“沒有”當作回答。如果誰不交出武器,或者真的沒有武器可交,就會被拘捕,關進監獄。有些家庭只好出去買武器,交給塔利班,為的是讓他們釋放被關押的親人。

幾個月前,以穿著最時尚的服飾拿著書本上大學為榮的女性現在卻遭到不洗澡不識字的文盲的審判。

亂世中,人命如草芥,自古如此。

總之,阿富汗一直是戰亂狀態。庫菲在這樣的情況下還堅持學英語,學醫,後來不得不放棄學業,四處逃亡。

給女兒的17封信(動亂阿富汗)

庫菲結婚了。新婚沒幾天,丈夫就被塔利班抓走,庫菲四處奔走營救丈夫。在塔利班的折磨下,丈夫患上肺炎,身體一直不好。在第二個女兒出生後不久,丈夫就去世了。

2001年911事件發生,美國率領"北約"入侵阿富汗,塔利班伊斯蘭政權被推翻。此後塔利班分子以"游擊隊"的形式分散在阿富汗。

由於庫菲懂英語,得到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工作的機會。

2005年,庫菲當選阿富汗國會議長,進入政界。她大力提倡女性受教育的權利,致力於兒童保護工作。

由於社會觀念落後,她出門工作的時候,經常遭遇暗殺事件,雖然幾次都轉危為安,但她每次出門都要給女兒留一封信,以防萬一。

2011年,本書出版,庫菲談到出書目的:“我出這本書,一方面是為了我女兒:萬一我不在了,我要留下清楚的訊息給她們;另一方面,我要讓世界認識阿富汗女性的堅強。這個世界通常只知道阿富汗女性的貧窮、文盲,我卻要顯出她們另一面:在這一切的艱困之下,阿富汗女性依舊堅強。”

給女兒的17封信(動亂阿富汗)


讀完這本書,給我很大的衝擊。

一方面為自己生活在安全的國度而慶幸,另一方面也對阿富汗這個國家印象深刻。現在還經常有戰亂的新聞。希望他們能儘早實現和平。

要珍惜我們現在的和平生活,重視女性的教育,建設一個強大的國家。這不是空喊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感受。畢竟我們的和平來之不易,也就最近這幾十年過得還比較舒服。

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