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庭春秋之大风歌》第二章、帝国幻灭(中)


《汉庭春秋之大风歌》第二章、帝国幻灭(中)

章台宫,是咸阳宫的正殿,帝国的权力中枢。夜色深沉,正在熟睡中的嬴政被近侍叫醒,他乘坐御辇急匆匆的从后宫赶往章台宫,而此时,一名谒者已在章台宫外等候多时,他的衣襟混合着汗水和泥土,风尘仆仆。这名谒者来自帝国南境零陵县,专程赶来向嬴政汇报灵渠的修筑进度。

嬴政召见了这名谒者。

“陛下,灵渠凿通了!”

嬴政大喜,重重的赏赐了这名谒者,并连夜召见任嚣和赵佗,三人围着作战地图推演了一通宵,制定出详细的作战计划。部署妥当后,嬴政委任任嚣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十万大军再次攻打百越地区。

百越地区大概在今江苏南部沿着东南沿海的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越南北部这一长达七八千里的弧形圈内。地势多为崇山峻岭,交通十分闭塞,且气候极其炎热,瘟疫横行,人口也不多,只有区区五十万人,是一片没有开化的蛮荒不毛之地,似乎并不值得耗费国力去占领,然而,嬴政在统一六国之初就盯上了这块地方,发誓要拿下它,这是为何?后世有很多人说是由于秦始皇的好大喜功,其实不然,真正原因如下:

其一,百越地区在先秦时代一直是楚国的势力范围,楚国被灭后,楚国的部分贵族逃亡到这一地区,依靠当地的部落势力兴风作浪,企图颠覆秦帝国的政权;

其二,百越地区控制着南海贸易,如东南亚地区出产的犀角、象牙、翡翠和茶晶等奢侈品深受中原贵族们喜爱,但由于陆路不通,这些奢侈品都只能经过南海运到百越地区进行交易,百越人再以高价转手卖给中原的贵族,因此,占领百越地区就意味着掌控了南海的贸易,这无疑会给帝国带来巨大的财富;

其三,巩固国防。在先秦时代的人看来,茫茫的大海就是世界的尽头,因此,嬴政认为只要能拿下百越地区就是将帝国的南疆拓展到了世界的尽头,南方将永绝边患。

正是基于以上三方面的原因,嬴政早在二十八年就发动了第一次百越战争。

百越地区散落着大大小小上百个部落,但其中有五个部落的实力比较强大,它们支配着周边的小部落,从而将百越地区瓜分成五大势力范围,它们分别是位于浙江一带的东瓯国,位于福建一带的闵越国,位于广东一带的南越国,位于广西一带的西瓯国和位于越南北部的雒越国。西瓯国擅长制作弓弩,百越地区大多是山地,不适合骑兵和战车作战,于是,装备了弓弩的步兵就成了这一地区的“兵王”,西欧国凭借这支特种部队横扫其它四大部落,成为了百越地区的霸主。嬴政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在部署第一次百越战争作战方针时,任命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三十余万精锐和十余万楚国降卒,兵分五路攻打百越地区。第一路大军向东攻取东瓯和闽越;第二路和第三路大军向南攻取南越;第四路和第五路大军向西攻取西瓯和雒越。百越方面,为抵抗秦军的进犯,西瓯国迅速联络其它四大部落组成军事同盟,集结了五万军队阻击秦军。

秦军无论是在军队数量还是武器装备方面都远远强过百越联军,因此,在开战之初,秦军势如破竹,很快便攻入了敌方腹地。一路军更是一举歼灭东瓯和闵越两国,并在此设置了闵中郡。然而,随着战事的推进,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至,首先是士兵无法适应南方的湿热气候,纷纷病倒,瘟疫开始在军中蔓延;其次是山路不通,粮草无法及时运往前线,这使军心产生了动摇,楚国降卒出现兵变,开始大批的叛逃。而这些不利条件对百越联军而言却是最有力的武器,他们生长于此,早已适应了当地的气候和地形,秦军中出现的问题对他们而言统统不是问题,于是,他们趁着秦军疲惫不堪之际,屡次出兵袭击秦军,并取得了较大的战果,这增长了百越联军的斗志,也让联军首领——西瓯国君译吁宋变的师心自用,他盲目地率领五万大军与秦军决战,结果被屠睢击败,五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区区六千人逃了出来,译吁宋也被秦军斩杀。

屠睢虽然获得大胜,但由于粮草运输十分困难,不能支持大军进行纵深作战,他仍然无法完成对百越全境的占领。而百越联军也没有放弃抵抗,译吁宋死后,桀骏继任西瓯国君,成为联军的新首领,继续率领残军抗秦。

桀骏此时能指挥的军队只有六千人,要抵抗几十万秦军的进攻,无疑是以卵击石,于是,他在冷静地分析双方的优劣势后,决定采用游击战。他先是出兵破坏位于秦军后方的供给线,使原本就物资紧缺的秦军更加火上浇油,五十万大军被困在大山中动弹不得;然后他充分发挥联军擅于攀山和驾船的优势,对秦军进行游击,士兵们白天休息晚上出击,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绝不恋战,经常在半夜搞得秦军鸡飞狗跳,无法休息,而白天酷热的天气令秦军更加难以入眠,久而久之,秦军损失越来越大,士气也越来越低落。战局开始转变为对百越联军一方有利。

面对桀骏的游击战,屠睢感到手足无措,他往往在自己睡的正熟的时候打进来,当集结好军队准备反击的时候,他又消失的无影无踪,形同鬼魅,屠睢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而秦军的损失却在一天天变大,短短两年的时间就损失了数十万士兵。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屠睢变得越来越暴躁,经常屠杀百姓,这激起了当地的民愤,他们将屠睢的藏身地告诉了桀骏,并协助他率军夜袭了秦军大本营,将尚在熟睡中的屠睢斩杀。主帅一死,秦军全线溃败,一直退到广西东部边界一带才开始驻防,此时,秦军只剩下十余万人。

至此,历时两年的第一次百越战争以秦军损失三十余万人的惨败而结束,而百越联军一方也是惨胜,主力只剩下六千多人,没有力量继续发动进攻,双方形成了对峙局面。

此战的惨败在帝国朝堂引起激烈的争议,大部分官员都建议退军,不赞成在这块不毛之地上再耗费国力。但嬴政是个不轻易服输的人,在这里跌得这么重,又怎么甘心放弃,他坚持要打!

但是,百越之战打的不是兵马武器,而是钱粮和恶劣的气候,损失的三十多万兵马有一大半是死于酷热和饥饿,因此,这场战争的关键是速战速决,拖得越久损失越大。但是当地的地形条件又不利于快速行军和运输粮草,因此,当务之急是修建一条能够实现大规模快速运输的通道。

在帝国宽阔的驰道上,一辆马车朝咸阳城的方向疾驰而去,马车上坐着的是一位操着越地口音的监御史,这个人是帝国的水利专家,姓氏不详,史籍上只记载他名字叫做“祿”。嬴政在章台宫隆重地接见了他,并交给他一项艰巨的工程——在广西十万大山深处的零陵县修建一条运河。

这条运河就是后世闻名遐迩的“灵渠”,一旦建成,它将沟通湘江和漓水,大军及粮草便可通过漕运从长江顺流而下,穿湘江、漓江直达百越南端的珠江,这将大大提高行军的速度和物资供给的效率,从而解决南征百越的最大障碍。然而在两千多年前的秦代,要在茫茫大山中修建一条运河又谈何容易!

“祿”率领帝国十万能工巧匠扎根深山,风餐露宿,在没有炸药和挖掘机等现代工程设备的条件下,使用当时所能用的一切技术和办法,一尺一寸地凿山破石,仅用了短短四年的时间便将这条运河凿通。其中的艰辛、困难和牺牲对今天的我们而言已不可知,任何赞誉之词也显得苍白,唯有至今还在奔流不息的运河水才是对它最大的肯定和慰藉!

当灵渠凿通的消息传到咸阳后,便出现了本章开头的那一幕,嬴政表现得大为惊喜,并趁着大胜匈奴的余威,他迅速部署了第二次百越战争。

鉴于第一次百越战争的惨痛教训,任嚣和赵佗决定采取速战速决的作战方略,依托灵渠顺流而下占领重要军事据点,对残存的六千多联军进行围剿。这次桀骏无计可施,面对秦军的围追堵截,百越联军毫无抵抗之力,很快就全军覆没,任嚣很顺利地占领了百越全境,并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百越战争从秦始皇二十八年打到三十三年,参战双方死伤达四十余万,均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最终以秦帝国彻底征服百越地区而告结束。这场战争虽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它也为秦帝国带来了辉煌的成就,帝国的疆域因这场战争延伸到了东南沿海,国土面积增加了三分之一,百越地区正式纳入华夏版图,为这场战争而修建的灵渠在战后也成为了中原沟通岭南地区的交通要道,进一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因此,当南征百越的胜利消息传到中原时,举国沸腾,嬴政在天下人眼中成为了不可被战胜的神话,走上神坛!朝野上下也出现了对他的歌颂的声音,他努力营造的“天下归心”似乎即将大功告成,然而,随着帝国疆域的扩大和嬴政渐渐增大的年龄,朝堂上关于政治体制的争议甚嚣尘上,而让嬴政万万没有预料到的是这场政见之争最终导致了天下人心的巨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