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為什麼會被貶去黃州?

宋朝有個大才子叫蘇軾,字子瞻,別號東坡,四川眉山人。此人天資聰穎,過目不忘,出口成章,有曹子健之才,年少成名,官拜翰林學士,在當時的宰相王安石門下。王安石非常欣賞他,但蘇軾自恃聰明,常常口無遮攔。王安石著作有《字說》,一個字解釋為一個意思。 一次,王安石說到蘇東坡的坡字,說“坡字一個土一個皮,所以坡就是土之皮”。蘇東坡譏笑道,“按你這樣說,滑字就是水之骨了”。一天,王安石說,“鯢字,一個魚一個兒,就是魚子的意思。他接著說四匹馬稱為駟,天蟲稱為蠶,古人制定文字,一定有它的意義”。東坡說,“那你知道鳩字由九和鳥組成是什麼原因嗎?”王安石不知道他要開玩笑,所以認真的向他請教。蘇軾笑著說,“《毛詩》裡說,鳴鳩在桑,其子七兮,連娘帶爺一共9個”。王安石沒有說話,但心裡認為蘇軾比較輕薄。不久將蘇軾貶到了湖州任刺史。

轉眼間,蘇軾在湖州三年任滿,回京述職,住在了大相國寺。蘇軾想,當初得罪王安石都是自己咎由自取。常言說,未去朝天子,先來見相公。所以,他就叫人備好車馬,去拜見王安石。到了相府,看到許多人在那等候。蘇東坡就問,“諸位,老太師在堂上嗎?” 守門兒的說,“我家老爺還在睡覺,請您先到門房裡坐一會兒”。蘇軾就到門房裡坐下等待。這時候就過來一個青年,眾人都向他拱手行禮。蘇東坡一看,這不是徐倫嗎?趕緊叫人把他喊住。徐倫過來一看是蘇軾,馬上說,“哎呀,這門房不是您蘇爺待的地方,咱們進府,到東書房等待”。徐倫把蘇軾領到東書房,然後叫人給他泡好茶伺候著。徐倫對蘇軾講,“我家老爺讓我去太醫院取藥,我不能在這陪您了,還請見諒”。蘇東坡說,沒事,你去吧。徐倫走了以後,蘇軾閒來無事,就左右看了一圈。這時候,他看到桌子這個硯臺下壓著一張兩折的紙。他拿起來展開一看,上面寫了兩句沒有完成的詩,他認得出這是王安石寫的,詩的題目叫詠菊。蘇東坡想,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以前我在他身邊為官的時候,這老頭筆下千言,都不由思索,這才三年就不行了,真是江郎才盡了。他又看了看那兩句詩: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蘇東坡唸了一遍,心想這兩句都是胡扯呀。西方屬金,西風就是金風,也就是秋風。菊花是開在深秋的,不畏秋霜,怎麼可能一陣風吹來就落滿地呢?蘇軾拿起筆來,在紙上接了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於詩人仔細吟。蘇軾寫完以後就後悔了,心想萬一這老頭兒出來,看到這詩當面跟我理論,豈不失去了體面。他就想把那張紙放在袖子裡,但又一想,那老頭兒找不到詩,可能會怪罪徐倫,最終他還是把那個詩壓在了硯臺下面,走出了書房。他對守門的說,“一會兒等老太師醒了,你就對他說,我在這等了他很長時間,現在有點兒事兒,需要處理,明天再過來拜見”。蘇軾雖然跟門房說了,但他不知道規矩,也沒給守門的人好處,所以守門官也沒管他的事。等徐倫取回來藥,王安石叫他放在那個東書房,然後他也就跟著去了東書房。王安石進去以後,拿起詩一看,就問徐倫剛才誰來過了。徐倫說,剛才蘇軾來了。王安石一看這個字跡,認出後面兩句是蘇軾寫的。王安石心想蘇軾這小子,雖然遭遇了點挫折,但輕薄的毛病還是沒有改掉,他自己不懂,還過來譏諷我,明日早朝我一定要奏明聖上將他削職為民。但王安石又一想,這也不能怪蘇軾,他沒有去過黃州,不知道那裡的菊花會落。王安石叫徐倫把幹部名冊拿來,看黃州還有什麼空缺。一看黃州就空著一個團練副使,其他都滿著。第2天早朝,這個王安石奏明聖上,說蘇軾當刺史能力不夠,應當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皇帝准奏。蘇軾接到聖旨,心想一定是我改了王安石的詩,讓他很生氣,這老頭兒公報私仇。但他也沒辦法呀,只能磕頭謝恩。這時候王安石過來了,蘇軾向他躬身行禮,王安石對他說,“午後到我家吃飯”。蘇軾領命,然後就各自回去了。到了中午,蘇軾去王安石家拜見,王安石正在堂上喝茶。蘇軾向他行禮,然後坐下。王安石對他說,“你到黃州任職,是皇上的主意,我也沒有辦法,你可不要怪我”。蘇軾說,“都是我才疏學淺,能力達不到,哪能怨老師”。王安石笑著說,“你可是一個大才子,能力哪能達不到呢,去了黃州,閒著無事可要多讀些書呀”。蘇軾謝道,“多謝老太師指教”。口中雖然這樣說,但蘇軾心裡想,都知道 我讀書破萬卷,他還故意勸我讀書,心裡很是不服氣。王安石很簡樸,準備的菜也簡單,他們倆吃了幾口菜,喝了幾杯酒,就算用膳完畢了。蘇軾起身告辭,王安石握著他的手說,我年輕的時候,讀書太用功,不注意身體,染上了一種病,太醫說必須喝陽羨茶。承蒙皇上厚愛,賜予老夫陽羨茶,但必須用瞿塘峽的中峽水烹製。那裡是你的老家,我希望你利用夫人去黃州的機會給我帶一罈中峽水來,那老夫感激不盡。蘇東坡領命記下了。

到了黃州,蘇東坡與陳季節常結為好友,整日登山玩水,飲酒作詩。轉眼過了重陽節,連日大風。一天風停了,蘇東坡與陳季常一起去看菊花,他驚訝的發現,菊花真的落滿了地。他這才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心想原來王安石把我貶到黃州,是讓我看菊花來了,心中十分羞愧。後來蘇東坡借回京進表的機會,去拜見王安石,向他賠罪。但由於時間緊急,他帶了一罈下峽水給王安石。王安石在東書房相見,蘇軾一進門,見那首詩正貼在牆面上,心中更加羞愧。蘇軾將那壇水獻給王安石,結果被王安石一下認出是下峽水,蘇軾更加的羞愧。後來王安石連考蘇軾三對,蘇軾一個也沒有對出,這才知道做人要謙虛慎言,一個人再聰明也有不足。這正是,海鱉曾欺井內蛙,大鵬張翅繞天涯。強中更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誇。

王安石還是十分看重蘇軾的才華的,第2天奏明聖上,讓蘇軾恢復了翰林學士的職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