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剛:養牛促脫貧 日子有奔頭

吳燕剛:養牛促脫貧 日子有奔頭

4月15日,石家莊鎮通村水泥路旁苗圃中的松樹苗滿目蒼翠,生機無限,閃現著自然舒適的清新綠色。筆者看著如畫的風景順路來到吳家灣村貧困戶吳燕剛家。

拿起籮筐,放入草料,吳燕剛來到牛槽旁。“哞、哞、哞”,黃牛奔向槽裡的玉米杆,大口啃起來。

38歲的吳燕剛是吳家灣村四組村民,小時候因為家裡窮,小學沒畢業,年紀很小就外出打工,一年到頭沒多少結餘,成家後,回到村裡種地,供兩個孩子上學,日子過得緊巴巴,2014年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2017年,在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幫助下,吳燕剛通過戶貸戶用貸款5萬元,同時向親戚朋友借款3萬元,買了8頭牛餵養。通過母牛生仔,留母牛賣小公牛,每年滾動銷售、循環養殖。到2020年,吳燕剛養的牛達到19頭。

“剛剛賣的4頭都是公牛。一頭小牛從出生到出欄需要一年,平均能賣14000元。加上公益性崗位工資、貧困戶自主創業獎勵、種植補貼等,2019年純收入3.1萬元。”吳燕剛和筆者算起脫貧賬,“今年賣小牛,估計能賺4萬多元。”

“再也不用擔心每個月電費貴了,而且每年還能收入3000元。”吳燕剛指著屋頂上一排排藍色的太陽能光伏板說。

寧武縣分佈式戶用光伏發電精準扶貧項目為全縣46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建設3千瓦分佈式光伏發電系統,總裝機容量0.1392千瓦,總投資0.0696億元,可使每戶每年增收3000元。

為了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吳燕剛的妻子在忻州一飯店打工,雖然辛苦,但一個月也能掙2千多元,添補家用。

“養牛是找對了門路。”吳家灣村黨支部書記吳玉文說,石家莊鎮是全縣氣候最溫暖的地方,又位於汾河岸邊,有天然優良牧草。吳燕剛耕種10畝地,大部分種植玉米,為飼養黃牛提供草料。

這幾年牛肉行情好,加上天然飼料和散養的餵養方式,這裡出產的牛膘肥體壯,比一般牛多賣幾百元。

“我將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爭取收入翻一番,同時帶領所有貧困戶吃上養殖飯。”吳燕剛對今後的日子信心滿滿。(佀應生 郭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