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透支11張信用卡去爭取的,是一份“傳銷”工作

採寫/ 張吉

編輯/ 石愛華

他透支11張信用卡去爭取的,是一份“傳銷”工作

採購員的工作環境寬敞明亮,他們很難把自己的工作與傳銷聯繫在一起



在2020年11 月因涉嫌傳銷被查處前,深圳永利遠集團向員工展現出來的,是雄厚的實力。


官方宣傳裡,成立於2019的永利遠集團擁有多家分公司,主營直播銷售化妝品;公司自稱投拍電影、有明星代言、與阿里巴巴合作、甚至準備上市……


來這裡上班的採購員,只需在指定網站上墊資去採購化妝品,一週內就能拿回貨款和每單700元的佣金,投入越多回報越多。為此,員工不惜去發展外援、貸款、透支信用卡。


直到公司無法兌付貨款和佣金,員工們才發現這是一家包裝出來的“空殼公司”。去年底,永利遠集團因涉嫌傳銷被調查,28名高管被警方依法採取刑事拘留。正如電影《楚門的世界》裡,男主角生活在一個影棚佈景的虛擬的世界,在永利遠集團,採購員每天購買的產品、物流信息也疑似是偽造出來的“道具”,只為套取員工的現金。


至今,事情曝光已有半年,拿不回貨款的採購員面臨著數十萬甚至上百萬難以償還的貸款。採訪中,很多員工認為自己也是受害者,對公司的真實情況並不知情,他們也正在蒐集公司詐騙的證據,以便維權。


對於永利遠集團及相關責任人的調查情況,深圳南山區經偵表示目前不便透露。


他透支11張信用卡去爭取的,是一份“傳銷”工作

公司提供的購物網站上,13180元一套的護膚品在其他購物平臺卻搜索不到


“購物”即掙錢

去年,受疫情影響,貨車租賃經營不佳,跑車司機駱新明失去了工作。


2020年中旬,一位在深圳上班的老鄉向他拋出了橄欖枝,“到我們公司做採購員吧,底薪5000,有五險一金和節假日,每天給公司買東西就行了。”


“還有那麼輕鬆的工作?”駱新明最初不太相信。


老鄉就職的公司名為“傲視天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崗位是採購專員。據老鄉介紹,這家公司屬於深圳的永利遠集團,在深圳就有三十餘家分公司,在東莞、安徽、武漢、河南、蘇州、蘭州等地設分公司及辦事處數十家,主要業務是網絡直播帶貨,在杭州福田,還有專門的直播基地和團隊。


除此之外,永利遠集團還打造了一個名為“無糖姑娘”的共享衣櫥品牌,“共享衣櫥剛剛起步,未來一定會像共享單車一樣好。”老鄉說完,帶駱新明到深圳南油參觀了“無糖姑娘”的實體店,這次參觀讓駱新明產生了投奔老鄉的念頭,他記得,那家實體店鋪以墨綠色為主基調,“看起來很高大上”。


老鄉告訴他,採購員的工作是通過公司指定的網絡平臺,購買一款叫“肖邦海界”的化妝品,一套13180元,包括水、乳、霜和洗面奶。採購員的購買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公司出資,採購員下一單就有100元佣金。另一種是採購員自己出資下單,一單700元佣金。下單貨品統一填寫總公司地址。一週後,公司會返還員工墊付的貨款,併發放佣金。


“下單就可以掙錢,沒有任何風險,集團運作一年多了,一切順暢”,老鄉的說辭令待業許久的駱新明心動不已。


2020年7月31日,駱新明加入了老鄉的公司,成為一名試用工。大專畢業的駱新明沒想到,面試聊聊天就結束了,他發現,來這裡求職的,不少都和他一樣也是待業人員,急需一份工作。


原本,駱新明只想通過公司出資的方式採購,“佣金雖然少,但風險也小”。但公司內部人士告訴他,這種方式只有公司老總的熟人才能做。無奈,他只能用自己的錢下單,每下一單,賬戶上就少掉一萬多元,駱新明覺得“有點緊張”。


葉梅是另一家分公司的採購員,比駱新明入行早幾個月。公司在面試時告訴她,為確保採購員墊付貨款的安全,公司會與採購員簽訂採購合同,約定採購物品種類、金額、物流時間等。葉梅覺得,員工出差墊付車費、住宿費很正常,墊資幫公司買東西也可以理解。她看到公司經營證件齊全,還有合同保證安全,因此認定公司是可靠的。面試當天,她就簽訂了《深圳市勞動合同》、《肖邦海界臻選化妝品回購合同》,次日上班。


入職第一天,部門組長就教她如何下單,葉梅沒有立馬採購。組長告訴她,新員工有兩個月試用期,首月採購數量達到20單,兩個月累計採購達到50單才能轉正,否則無法享受正式員工的基本工資待遇。


猶豫之際,葉梅在公司微信群裡看到,有人分享了收到貨款和佣金的消息,也有人分享當日下單情況。於是她放下戒心,按公司要求在指定網站上採購,並在群裡分享了訂單情況。


一週後,她在公司內部提供的物流清單裡看到自己採購的貨品,並於當天下午收到了墊付貨款和相應佣金。之後公司把一份蓋章的勞動合同給到她手裡,“感覺一切都挺穩的”。


這種“穩定感”還來自於公司井井有條的辦公節奏。


葉梅介紹,每天早上,部門都會開會通報前一天的下單情況。會議期間,偶爾會有物流打來電話,通知領導貨已經送到樓下。領導會安排不同部門輪流下樓收貨,並協助搬運到倉庫,至於貨物最終去向,大家並不關心。白天,大家在工位上使用公司配置的新電腦下單;飯點,大家到員工食堂吃飯,偶爾還可以喝下午茶。葉梅眼裡,公司的一切都井然有序。


他透支11張信用卡去爭取的,是一份“傳銷”工作

各個分公司招聘採購專員的招聘信息中沒提及學歷和專業要求,人脈豐富優先


發展外援,採購數量“上不封頂”


多位採購員證實,進入永利遠集團旗下的公司做採購員,有業績要求。代購合同中明確標出:“代購數量有最低要求,但無封頂限制。”


合同顯示,試用期間的“最低要求”是每月20單,需要兩個月累計達50單或三個月累計達70單才能轉正。這意味著,採購員每星期至少花費約16萬元去採購產品。正式員工的最低要求則是每個月50單。


團隊經理的業績要求更高,據內部員工介紹,團隊經理在試用期需每月完成35單,連續兩個月方可轉正,經理的佣金每單比普通員工高100元。團隊經理轉正後,每個月的業績標準提升為100單。


在公司工作近1年,葉梅親眼看到了公司的“成長”。只要分公司發展得差不多,集團老闆便會督促經理“另立門戶”,再成立分公司。


公司群裡也經常發來“好消息”,有時是知名歌手給公司送祝福的視頻,有時是影星給公司代言的新聞。一位經理曾在群裡說,公司投資了一個名叫《颱風行動》的電影,主演是古天樂、彭于晏、任達華,有人回應“想要簽名”。有員工提到,最能顯示集團實力的,是集團對內發佈通告稱,將與阿里巴巴合作,甚至準備上市。


隨著公司越做越大,葉梅說,經理們會以“公司擴張快”、“提高員工水平”、“公司要上市”等理由,不斷提高採購員的下單數量。據老員工反映,最早,公司試用期的業績只要5單,現在是20單。正式員工採購標準從最早的每月20單,提高到70單、甚至100單。


據內部員工介紹,若試用期員工下單未達標,即視為兼職。兼職員工又稱“外援”,無底薪,無福利,只能通過正式員工下單,外援的工資通過正式員工下發,佣金從300-700元不等,由正式員工自己決定。


由於大多數正式員工都沒有足夠本金去承擔一萬多元一單的貨款,幾乎所有采購員都不得不去發展外援,這也是公司鼓勵的。


江風君是一名入職較晚的採購員,她最初下單“很保守”,一天最多下10單。後來,為了完成業績,她不得不向親戚朋友借錢。江風君說,大約有一半員工發展外援只是為了完成任務;另一半人發展外援,則是為了賺取佣金的差價。


他透支11張信用卡去爭取的,是一份“傳銷”工作

駱新明辦了十幾張信用卡,分期後,一個月要還15萬餘元



貸款下單


公司不斷提高業績,員工不僅發展外援下單,還四處借錢下單。


一位採購員透露,部門經理常常鼓勵員工使用信用卡下單,在公司,常有辦信用卡的人來“吆喝”,很多人都辦了信用卡,還不止一張。


駱新明進入公司時,採購試用期的最低標準已經漲到了每月100單。因為手頭資金緊張,他刷爆了6張信用卡,每張卡的額度從1萬到6萬元不等。後來,他又陸續辦了5張,額度最高的一張有12萬元。最後,11張信用卡的信用額度全部透支。


駱新明說,公司的各種政策,總能刺激採購員不斷下單。


去年8月,“為迎接中秋國慶備戰雙十一”,永利遠集團發佈《集團8.28-10.8期間任務獎勵方案》,小組團隊表現突出的部門前三名獎勵3臺奔馳e級車;集團前三百名每人獎勵一部蘋果手機;前五百名員工的獎金每套翻倍。


看到有人完成業績,在群裡炫耀奔馳,員工們都躍躍欲試,繼續尋找外援,四處借錢,加大下單量。


甚至一些外援也在刺激之下,貸款下了單。


王珍是一名“外援”,她在正式員工張明霞的推薦下開始投錢下單。


王珍本是一家養生館的老闆,張明霞是她的顧客。閒聊時,張明霞透露自己是永利遠集團的採購員,基本工資5000,有五險一金,採買化妝品即可月入上萬。張明霞告訴王珍,她是公司的得力員工,不僅業績好,和老闆的關係也好到天天見面喝茶,其他員工的佣金是700元一單,她是900元一單。


王珍說,張明霞隔三岔五就會在養生館說起自己的收入,有時候一週就賺4000多。張明霞還提到,公司正在發展業務,大家有閒錢可以找她做兼職。她願意通過平臺幫大家下單,獲得佣金後分給大家。


張明霞還曾帶著養生館的朋友到公司參觀,王珍說,看到整齊劃一的工位、西裝革履的接待時大家都很興奮。之後,她們還去共享衣櫥的實體店參觀,當天,養生館的一位朋友就通過張明霞下了幾單,一週後,收到了回款。


將近50歲的王珍不懂平臺下單的操作,但看到張明霞和朋友都掙到錢,又覺得張明霞是個仗義、靠譜、頭腦靈活的人,便將疑惑拋到腦後,於2020年2月開始下單。不久她也收到回款,看著每單500元的佣金,她心裡竊喜,覺得自己收了熟人的“肥水”。


掙到錢後,王珍加大下單力度,在張明霞的指揮下,她前後辦理8張信用卡,還開通微粒貸,借錢下單。她從最初每天下2單,漸漸變成每天下10多單。


他透支11張信用卡去爭取的,是一份“傳銷”工作

永利遠集團及分公司因涉嫌傳銷被查封


無法提取的佣金和貨款


輕鬆掙錢的日子並不長久,2020年下半年開始,集團的資金開始出現問題。


據知情人士透露,永利遠集團將近3000餘員工,大部分為採購員,每人每月下數十單,每月流水達上百億。為避免大量現金短期內流進流出,公司鼓勵員工每週只支取佣金,本金則繼續下單——這種方式又稱“轉單”。


2020年年中,中國人民銀行發佈《關於開展大額現金管理試點的通知》,深圳市被列入開展大額現金管理試點城市。集團發佈通告稱,在政策的影響下,員工兌付可能會受影響,並鼓勵員工跳過平臺,直接把貨款打到指定私人賬戶。記者查詢該通知後瞭解到,只要客戶依規履行登記義務,大額現金存取並不受到限制,但很多員工對此並不瞭解。


2020年9月18日,駱新明發現應該到賬的佣金沒有打入銀行卡。當天,集團發出通告稱,“過節期間金融監管比較嚴,對公賬戶不能對私轉賬,並且每天回貨訂單太多,金額龐大,導致超限”。通告裡提到,不能兌付的佣金,第二天恢復限額後會及時兌付。


第二天凌晨,包括駱新明在內,很多員工收到了前一天的佣金。一位員工說,雖然佣金延遲了一天,但他相信公司所說,只是銀行限額導致的。


情況並沒有好轉,之後,永利遠旗下各公司陸續出現了延遲兌現的情況,員工應得的本金和佣金不斷轉單,無法取出。9月底,駱新明和同事懷疑永利遠集團的資質存在問題,到公安局報警。駱新明記得,深圳南山區經偵部門和公安局回覆說,永利遠集團為正常經營,不用擔心。大家聽說公司沒問題,懸著的心又放了下來。


公司延遲兌現的情況下,採購員下單也不積極了。這種情況下集團發出通告,催促員工下單,稱國慶雙節是網絡採購的高峰期,貨物供應不能減少,如有減少的,扣獎金。


此時,葉梅已經掏空了所有積蓄,沒有能力再去下單,於是產生了離職的念頭。當她提及要終止勞動合同時,部門經理在會上宣佈,由於月底和國慶節臨近,公司近期不能正常兌付,如要辭職,公司會通過法務部兌還本金。聽說法務部的流程漫長,葉梅沒能及時離職,無奈只能繼續按要求下單,“現在想來,十分後悔”。


此後公司兌現都不太及時,2020年9月29日,公司再次以“多人過分兌付導致銀行限額”為由,完全停止兌付。駱新明曾到總公司質問相關情況,工作人員只給了他1萬元,安撫情緒。


10月16日,集團通報稱,由於公司失誤,導致單位和上游公司的訂單數量存在7000套出入。公司要員工繼續下單,補齊7000單差額才能分兩批兌付總計4億元的貨款。


葉梅說,她所在的分公司被要求補齊其中300單,只有補齊訂單才能正常兌付佣金。公司還通知說,優先加單的同事具有優先兌付的資格,如果不加單,採購員的佣金會延期兌付或不兌付。在這樣的壓力下,葉梅只能向朋友借錢加單。


到了11月,貨款和佣金仍未能兌現。永利遠集團董事長告訴員工,這次不能兌現貨款的原因是:“由於11月採購任務有可能完不成,按照與上游簽訂的合同,只能在12月兌付,希望員工耐心等待。”


他透支11張信用卡去爭取的,是一份“傳銷”工作

警方通報



傳銷還是詐騙


員工們並沒等到好消息。


2020年11月19日,還在等待上游公司結款的員工發現,一家分公司的部門經理失聯了。公司房東上門催繳房租時大家才發現,公司已經拖欠房租和物業費許久。


員工報警後得知,包括這名失聯的經理在內,28名永利遠集團骨幹成員,已於11月1 2日被警方刑事拘留。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對外發布通報稱,經前期立案偵查,永利遠集團涉嫌組織傳銷,詳細情況正仍在調查中。


消息一傳出,永利遠集團各工作群瞬間炸了,葉梅也傻了眼,從去年10月初到11月,葉梅一直沒有提現,截至11月6日,她一共墊付254單貨款,共兩百多萬。


公司被查時,駱新明還沒有轉正,不僅一分錢的基本工資沒有拿到,還搭進去46萬的貨款,這46萬全是借款和貸款。至今,他仍舊吃不好睡不下,不敢把事情告訴家人,“怕一說家就散了。”


自始至終,江風君從來沒有發現不對勁,直到公司高層被抓,她才恍然大悟,近百萬的貨款“打了水漂”。


東窗事發後,員工們覺得自己被騙,開始尋找公司“詐騙”的證據。他們發現,公司與阿里巴巴簽署的合同是假的,投資的電影也不存在,共享衣櫥的實體店除南油一家再無其他,在各大購物平臺也搜索不到永利遠集團直播帶貨的痕跡。


江風君記得,剛進公司時她曾詢問經理,下單的商品如何查詢物流信息。經理解釋,內部物流與供應商那邊簽了合同,物流信息直走內部消息,員工看不到。由於公司經營證件齊全,江風君也沒再追問,現在想來,一切早有端倪。


大部分員工認為,公司的行為屬於詐騙而非傳銷。


北京市京翰(長春)律師事務所張維平律師指出,這個案件如果被定為組織傳銷罪,沒收參與者投入的所有資金,不予返還;如果被定為詐騙罪,則可依據具體情況返給受害人。


永利遠集團被曝存在組織傳銷的嫌疑後,曾稱自己是“得力員工”的張明霞隨即解散了60餘人兼職群,將好友一一拉黑。外援王珍不停地給張明霞打電話,希望討個說法,可對方一直佔線。王珍從未與公司其他人接觸過,79餘萬貨款和140萬佣金,不知道還能找誰要。


群裡的60多個人,情況都和王珍相似。其中,葉藝明認識張明霞近3年,前後共投入120餘萬元。


後來大家才知道,張明霞早在2020年8月就從公司離職撤單,卻沒有告知任何外援,也沒有把大家的錢撤出。葉藝明後來猜測,可能是張明霞與公司老總走得近,有內部消息。葉藝明、王珍等人在當地公安局、檢察院等地來回奔走,舉報張明霞個人詐騙,得到的回應是“不能告個人詐騙,只能告公司。


採購員和外援們的生活也隨著永利遠集團被查處而受到了重創。


再次失業後,駱新明又幹回了老本行,跑車,早上6點出門,晚上9點回家,每個月5000元。銀行每天電話催他還款,但5000元只夠一家人的生活開銷,根本還不起貸款,他只能任由貸款逾期。


因貸款下單,王珍現在每個月有上萬元的貸款要還,去年,她經營的養生館因生意不好被迫關門,她到外地打工的錢也不夠償還貸款,只能用一張信用卡的錢還另一張的貸,拆東補西地湊合過日子。


像王珍、駱新明一樣受到打擊的家庭還有很多,一位採購員告訴記者,為了完成工作業績,她曾向親妹妹借款50萬元去下單,出事後,她和妹妹反目成仇,如今,姐妹倆連話都不說了。


(應受訪人要求,文中葉梅、江風君、王珍為化名)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北青深一度】所有,今日頭條已獲得信息網絡傳播權獨家授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