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年代父亲的故事十二

七、告别野战军,来到大军区机关

1978年7月,我从莱阳县(现莱阳市)26军调任济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1980年,任济南军区后勤部副政委,1985年离休。


和平年代父亲的故事十二


前排右一济南军区副政委张志,在军区后勤部副部长王萍(右二)、后勤部副政委刘乃晏(右三)陪同下视察济南军区军医学校

83、服从组织安排到军区后勤部工作

1978年,我接到济南军区命令,让我去军区后勤部工作,顿时心中五味杂陈,有些想不通。毕竟我在26军这支部队战斗、工作了38年。从一当兵开始,我就一直在26军,先在77师230团,1953年至1965年离开77师,任78师坦克团政委和33师98团政委,1965年11月又回到77师,先后任77师副政委、政委,后又到军政治部工作。我对26军富有感情,深有感触,有说不完的心里话,那是我当兵的起点,战斗成长的摇蓝。对这支部队,我倾注了全部心血和精力。现在,突然让我调离26军,我实在不情愿。过去曾有过几次差点调离26军,但命运却让我继续留在了老部队。1954年,我带26军78师坦克团归属南京军区60军181师,差点留在181师。1965年我在北京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毕业时校方想让我留校,在学院政治部组织部工作,我没有答应,校方尊重我的意见,毕业后回到原单位。从解放军政治学院毕业,军区安排我去惠民军分区任政治部主任,时任26军副政委魏伯亭得知此事,和军区商量把我留在26军。

这次,让我离开26军,我心有不甘,于是,我拿起电话,找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许洪云,向他表示不愿意离开26军的想法,我甚至说起我在26军再干几年,就在26军退休,在胶东养老的想法。许主任和我是老熟人,抗战时我们都是山东纵队的,后来又同在26军。我对许主任说话一点也不见外,听我讲完,许主任劝我,来济南军区后勤部,这是军区党委的安排,不要提意见了,早点来报到。听许主任这么一讲,我心渐渐沉下来了,作为军人,服从命令听指挥,叫去哪就去哪工作吧。

84、继续完成落实“政策”工作任务

当我向26军告别奔赴济南前夕,26军军长陈福胜、政委徐玮考虑到军里"文革”落实政策工作没有了结,就向军区要求让我完成这项工作后再去军区报到,经军区同意后,我继续留在26军,做落实政策工作。2个多月后,我完成这项工作,于1978年年底来到济南军区后勤部报到上班。

85、济南军区后勤部领导班子

我过去一直在作战部队,如今让我到军区后勤部,虽然都是部队,但却是两个不同领域、不同特点的工作岗位。说实话,我对后勤部、所属部队和业务不太熟悉,要想做好后勤工作,首先要熟悉后勤机关、后勤部队的历史、现状和工作性质、特点、规律,以及军区党委对后勤工作的要求等,还要熟悉后勤领导班子成员。

1979年至1985年,济南军区后勤部领导班子调整了三次,其成员变化较大,部长先后为:况开田、周水朵、靳兆西、沈鸿毅。政委先后为:李杰、刘汝贤、张志、晋国强。副部长先后为:赖仲生、汤鲁泉、杜永隆、宗国志、朱超、季青云、王萍、王毅力。副政委先后为:孙恒利、张宗华、刘乃晏、王成山。我在军区后勤部领导班子里,先后和周水朵部长、靳兆西部长,李杰政委、刘汝贤政委、张志政委,赖忠生副部长、汤鲁泉副部长、杜永隆副部长、朱超副部长、季青云副部长、王萍副部长,孙桓利副政委、张宗华副政委等同志一起共事过。后勤班子成员,“老资格”居多,况开田、周水朵、赖仲生、张宗华红军时期参加革命,張志、汤鲁泉、杜永隆、张宗华都曾在26军工作过,我和他们是“老熟人"了。在后勤工作期间,我和他们一起愉快共事,留下了难忘的美好记忆。

86、战争年代的后勤

后勤工作,对我是个全新的领域,要做好后勤工作,就要了解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几年过来,我慢慢熟悉了解了军区后勤部的发展历史、现状等有关情况。

先说战争年代的后勤工作


和平年代父亲的故事十二


和平年代父亲的故事十二


和平年代父亲的故事十二


我们济南军区后勤机关及后勤部队,是源于建国前山东武装カ量的后勤机构。

随着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山东各地抗日武装力量相继成立和发展起来。为了扩大和发展山东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八路军第115师及129师各一部奉命分别于1938年九、十月挺进山东,开辟与扩大了冀鲁边区根据地,后勤工作也得到了加强。1938年12月,中央决定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编设了供给部、卫生部,并开始着手建立后方,陆续建立了一些小型的兵エ厂、被服厂、医院等,后勤供给和卫生勤务工作已有了一定的基础。

1940年以前,各部队主要是采用募集捐献、自筹自用的办法,解决军需问题。当时,山东根据地财政经济极端困难,粮食不足,有些部队常以野菜充饥。被服供应也很困难,有的部队甚至在严寒的冬季着单衣作战、训练。弹药、药品奇缺,有些部队每人仅有几粒子弹,伤病员时常没有药品治疗。

上述情况,抗战时期我亲身经历过,1940年至1944年,我先后在山东纵队蒙山独立支队2营5连和临费区武工队战斗,无论在正规部队还是武工队,后勤供应都是个大问题,

冬天没有棉裤,只着单裤,吃不上饭是常有的事。给我配发的子弹,时常只有三五发。我受伤住院,基本的药品如消炎、麻醉药品奇缺,等等。但我们部队高度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创造了许多方法,战胜了种种困难,渡过了抗日战争初期艰难因苦的阶段。

1942年8月,山东纵队等地方部队整编改为山东军区,统一了供给、卫生体制,初步制定了一些必要的供给标准制度和相应规定。1944年秋季,山东军区召开军事工作会议,确定了后勤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原则。提出了供给工作必须为战争服务,供给工作的原则是先伤病员后一般人员,先前方后后方,先部队后机关,先战士后干部。同年,山东军区还召开了医务工作会议,又发出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要求各级医疗单位要贯彻“预防在先,医疗在后,急救在先,手术在后”的原则,加强战地救护エ作。

1947年1月,山东部队対军エ厂、医院、兵站进行了整顿和扩建。同年五、六月间,团以上部队都成立了后動部(处),组建了担架连,以加强对前线的支援。

1948年3月至5月,华东野战军前委召开了濮阳会议,提出后勤供应“必须把人民的负担和部队穿衣吃饭问题放在一起来考虑,处处照顾群众,爱护群众,同时做到保证供应,改善部队生活。”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山东部队主要是采取以下渠道和措施实施后勤保障。一是取之于己,自力更生,发展生产。二是取之于民,紧紧依靠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支援。三是取之于敌,以战养战。我对第三条体会最深,战争年代,我们部队的武器弹药、甚至被装给养,都是取之于敌。1947年3月,我任华东军区8纵23师68团迫击炮连指导员,上级命令我和连长组建迫击炮连。我和连长各带一名通讯员,从各单位调来的骨干陆续来报到。炮手绝大部分是鲁南战役、莱芜战役的解放兵,兄弟部队调来2个炮兵班(只有人,不带炮),牲口是从各营调的,有9门迫击炮,2挺机关枪,我们连炮兵武器,全部来自缴获敌人的战利品,全连有170多人,连队集合起来,穿灰军装的占一半多,从国民党军队解放入伍的战士都没有换军装,只发了八路军的布牌钉在胸前,以示区别。

87、建国后的军区后勤

建国后,济南军区后勤的组织体制和各项建设逐步发展和壮大起来。


和平年代父亲的故事十二


和平年代父亲的故事十二


和平年代父亲的故事十二


和平年代父亲的故事十二


和平年代父亲的故事十二


济南军区前身即山东军区。山东军区系1949年3月华东军区机关进军江南时留下的部分人员在青州组建的。同年4月,成立了山东军区供给部,编设财粮科、军实科、直供科、运输科和审计室。5月,华东前方卫生部调来山东,改为山东军区卫生部。

1951年2月,山东军区供给部、卫生部、军械处合编为山东军区后勤部,下辖:秘书处、财务处,卫生处、军械处、军需处、运输处、生产处政治处、部管理处、直属马政科、营房管理科,直供科。此时,山东军区后勤部共编2741人,其中后勤部机关编528人(包括机关直属分队),下属7个仓库、5个医院、4个中转站、防疫队、马车队、修械所等共2213人。

1954年6月,为加强对财务工作的领导,军区后勤部财务处改隶军区建制,归军区首长直接领导。

1955年5月,遵照国务院、国防部决定,将原华东军区隶属的济南军区改隶国防部直接领导,更名为济南军区,山东军区后勤部改称济南军区后勤部。同年十月,军区后勤机关编设司令部、政治部、干部处、检查处、军需处、卫生处、汽车拖拉机管理处、油料处、营房管理处、兽医处。机关编制297人,下属7个仓库,4个修理、检验所、4个训练机构、汽车团、转运站等21个单位共2427人。

1962年9月,根据中央军委“精简机关、充实连队”的指示精神,军区后勤部撤销了5个处、30个科、业务处均改称部。按新编制编设司令部、政治部、财务部、军械部、军需部、农副业生产部、卫生部、运输部、油料部、营房部、军马部、直属供给部。

1969年10月,遵照军委关于《大军区机关精简方案》,军区后勤机关进行较大调整,原财务部、军需部、物资部、和运输部的油料部门合并为供应部;军区司令部原军务部装备科、运输部车船管理科和军械部合并为装备部;军区司令部军交部与后勤部运输部合并为军事运输部;军马部并入卫生部,军马生产部门并入生产管理部。整编后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供应部、卫生部、装备部、军事运输部、生产管理部、营房部、直属供应部。

到1983年,军区后勤部及所部(分)队,经历了逐步发展的道路,已由比较简单的后勤保障部门,逐步由小到大,发展到初步具备门类齐全、业务技术性、具有组织后方指挥和综合保障能力的战区后保障体系。

30多年来,军区后勤部机关先后经历了十一次较大的整编。总的来看,这些整编是适应了当时部队建设的需要,是必要的。但是由于频繁地整编,有些部门建了撤、撤了再建,合并了分,分开了再合,这对于保持后勤工作的连续性,对于后勤机关的业务建设和干部队伍的建设,也带来些消极影响。

88、后勤保障体制和供应方法

1949年4月成立山东军区供给部时,其任务是负责对胶东、渤海、鲁中南军区及各师、团的物资措筹和供应工作。

1951年2月,山东军区后勤部成立后,其任务除仍负山东境内部队物资供应外,并负责卫生、兽医,油料、军械、车辆等技术保障工作。供应方法是,由军区后勤部直供到师(独立团)。1953年新的供给标准颁发后,为做好部队实物供应工作,山东省政府商业厅、供销合作社和山东军区后勤部联合制定了“实行筹\购与分配供应的办法”,规定以团为单位(个别的分散营、连)统一向附近公司或合作社筹购日用品、副食品、煤炭等。

1955年5月,济南军区后動部组建后,供应范围包括山东省及江苏省徐海地区。其任务是对本区所属部队实施物资、卫生、兽医和各项技术保障。供应方法仍是军区后勤部直供到师。根据总参、总后的指示,自1964年1月起,对驻济南战区的海、空军部队的通用物资,由军区后勤部统一筹措供应,海、空军驻岛部队的通用物资,由要塞区、守备师负责代供。1961年2月,组建济南军区后勤工程指挥部挥部,同年9月改编为后勤第10分部。1962年7月,组建枣庄后勤工程管理处,同年10月,改编为后動第11分部。1965年1月,组建益都兵站,同年7月,改为后勤第12分部,后改为淄博兵站、9分部。三个分部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军区后方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同时还担负军区值班部队的战备后勤保障。1965年,各分部先后进行了扩编。从1966年7月1日起,本着“着眼战时,照顾平时,平战结合,方便部队供应”的原则,实行了划区供应,全区共划分莱阳、薜城、博山、济南四个供应区,依次由后動第10、11、12分部和直属供应部对本区陆军部队实行既供又管、供管结合的全面后勤保障。海、空军和公安部队的通用物资,仍由军区后勤部负责供应。

自1976年1月起,本着“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就近供应”的原则,又由分部供应部队改为军区后勤部直供到野战军(区)、特种兵师和军区所属师以上机关、学校,军以下部队按建制进行供应。为方便部队,减少物资倒运,军区后勤部对各直供单位实行“计划到军(区),实物到师”的供应方法。

说到分部的作用,我是有体会的。抗美援朝期间,我随志愿军9兵团26军入朝作战,深感后勤对取得胜利的关键作用。抗美援朝,美军空中力量主要是打我们的后勤。我们9兵团十多万人的吃饭、穿衣、救治伤病员成了一个大问题,在围歼美陆战1师的战斗中,因为后勤供不上,非战斗减员相当大,部队战斗力大打折扣,没直达到预期目的。志愿军后勤分部、兵站在抗美援朝后勤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26军接替20军执行任务,我亲眼见到20军从前线下来,许多战士又饿又冷,体力耗到极限,分部各项保障随即供上,尽早恢复了战士们体力。长津湖战役中,我们师向南追赶美陆战1师残敌,我带领800多名伤病员全靠分部解决了吃饭、看病等问题。

从实践情況看,实行划区供应,充分发挥了后勤分部的作用,从战役、战术后勤保障的联结上,平战结合上,以及就地就近及时供应上,都是可取的。其缺点是没有充分发挥军一级后勤的职能作用,存在指挥体制与供应保障体制脱节的题。改由军区组织供应到各军(区),军以下按建制实行保障后,指挥关系与供应体制脱节的问题解决了,但后勤分部平时不供应部队,战时要担负划区保障任务,又产生了分部工作平战脱节的问题,分部的作用平时得不到充分发挥。

wp老马根据父亲刘乃晏口述和相关资料整理

2021年3月21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