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呼倫湖:優質高效推項目 候鳥嬉戲舞翩然

隨著氣溫回暖,四月的內蒙古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烏蘭諾爾管護站轄區內,疣鼻天鵝、大天鵝、小天鵝、鴻雁、灰雁、豆雁、綠頭鴨、赤麻鴨等遷徙候鳥聚集在剛剛開河的水面上捕食、嬉戲,為沉寂了一冬的呼倫湖保護區增添了無限生機。

這一切,得益於呼倫湖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各類項目的紮實推進。

圖片

天鵝在開河不久的水面上嬉戲。

快馬加鞭:確保入湖水質達標

鋪設管道、挖土填埋……雖然正處於春寒料峭的時節,連日來,牙克石市尾水生態綜合利用工程、陳巴爾虎旗汙水處理廠中水回用工程等呼倫湖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建設現場,已呈現出一派忙碌景象,工人們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施工。

為如期完成牙克石市益民汙水處理廠尾水生態綜合利用工程和汙水處理廠至匯流河電廠中水輸送工程施工任務,牙克石市住建部門每日調度施工進度,安排施工單位進行冬季施工,整個冬季僅停工40余天,並利用冬季停工期完成了相關手續辦理工作。

目前,尾水生態綜合利用工程累計完成管線鋪設6.5公里,冬儲夏排池林地和草地已徵收完成,國有建設用地劃撥決定書已辦理完結,正在辦理農用地和房屋徵收手續,以及冬儲夏排池池體開挖工作。據介紹,項目建成後,將實現汙泥無害化處理及利用,中水工業回用50%,生態回用50%,實現牙克石市水生態文明新模式,確保呼倫湖流域上游生態良好、水質達標。

同時,迅速推進的還有陳巴爾虎旗汙水處理廠中水回用工程,項目計劃於4月底5月初,根據氣候條件進行設備安裝工作及綠化硬化施工。新巴爾虎右旗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改造項目,總投資5564萬元,工程於4月8日復工建設。新巴爾虎左旗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改造項目現已完成總工程量的81%……記者瞭解到,計劃總投資17.82億元的呼倫湖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二期13個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2.37億元,其中7個項目已完成主要建設任務,其餘6個在建項目正在按計劃陸續復工。計劃總投資9.57億元的10個流域生活汙水處理廠再生水回用項目,已有6項開工建設,完成投資2.54億元,剩餘4個未開工項目正在加快項目前期工作進程,計劃4月全部開工建設。

多措並舉:誓讓湖區成為野生動物“宜居家園”

“現在生態越來越好了,更多的鳥兒選擇在這裡棲息繁殖。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巡護力度,24小時值守巡查,並且利用數字監控平臺24小時不監斷監控,保證鳥類棲息環境的安全。為確保候鳥安全歸家,保護區加大了野外日常巡護監測力度,同時通過開展保護候鳥活動等多項舉措,在保護區周邊形成一道愛鳥護鳥的生態屏障。”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竇華山介紹。

隨著呼倫湖治理工作的不斷推進,呼倫湖生態綜合治理成效不斷顯現:呼倫湖水量保持在合理區間,呼倫湖水質指標穩步向好,呼倫湖周邊生物多樣性指標明顯改善。呼倫湖水域面積大了,水生植被也多了,大面積蘆葦沼澤得到了恢復,野生鳥類有了良好的棲息環境。據統計,2013年至今,呼倫湖自然保護區內記錄到的野生鳥類種數,由333種增加至345種。其中,包括國家Ⅰ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和Ⅱ級保護動物鷹鴞、鳳頭蜂鷹,鳥類個體數量也顯著增加;魚類由30種增加至32種,獸類由35種增加至38種,兩棲爬行類由4種增加至5種。

“跟前些年相比,現在我們就像有了‘千里眼’一樣,坐在電腦旁就把轄區內的情況看得清清楚楚,我們也更有信心、有幹勁保護好這片湖泊。”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拴馬樁管護站站長格日樂朝克圖在電腦前,一邊用熱成像高清攝像頭查看轄區內的情況,一邊對記者說。

為最大限度減少人類活動的干擾和影響,讓更多的野生動物在呼倫湖生存、繁殖,呼倫貝爾市持續提升科研監測和管護執法能力。除了實施呼倫湖綜合治理項目、引進高端人才外,呼倫貝爾北方內陸湖泊研究院與生態環境部南京環科所、清華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國內知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為開展長期科研監測與研究呼倫湖生態環境提供了高水平合作平臺。建設了覆蓋呼倫湖保護區全境的視頻監控系統與數字化平臺,配備了先進的移動執法設備,全面提升了保護區管護執法水平。如今,隨著高科技監測手段的應用,工作人員原本需要花費一天時間的工作,現在只需要用監控探頭仔細觀察幾十分鐘,辦起案件來更加精準、更加高效。而且,監控設備的安裝和使用,也對各類違法行為形成了極大的震懾,破壞生態環境的現象大大減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