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米書“雙璧”嗎?

米芾(1051年—1107年),北宋著名的書法家、畫家,和蘇東坡、黃庭堅、蔡襄並稱“宋四家”。他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之為“米顛”。米芾在書法很有造詣,篆、隸、楷、行、草諸體俱佳,特別擅長行書。米芾行書的代表作品是《蜀素帖》和《苕溪詩帖》。

你知道米書“雙璧”嗎?

北宋時,蜀地(四川)生產了一種質地精良的絹,稱為蜀素。有個叫作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裱成長卷,上面織有烏絲欄,製作講究,只是在卷尾寫了幾句話,空出卷首以待名家來題詩,以遺子孫, 可傳了祖孫三代,竟無人敢寫。因絲綢織品的紋羅粗糙,滯澀難寫,故而非功力深厚者不敢問津。一直到了公元1088年,米芾當時,見了“當仁不讓”,一揮到底,寫得隨意自如,清勁飛動,他於上面題了自作詩八首,這就是聞名遐邇的《蜀素帖》,《蜀素帖》被稱為“天下第八行書”。

你知道米書“雙璧”嗎?

《苕溪詩帖》是米芾於1088年創作的行書書法作品,內容是米芾從無錫去往苕溪時所作的六首詩,是他的得意之作。

你知道米書“雙璧”嗎?

《苕溪詩帖》與《蜀素帖》並稱米書“雙璧”,反映了米芾行書的典型風貌,以神奇的傳說和無窮的藝術魅力令無數書法愛好者愛不釋手,臨池不輟。學習書法,要過好三關:筆畫關、結構關和章法關。臨摩是學習書法的不二法門。

你知道米書“雙璧”嗎?

下面,我將分期為各位朋友介紹臨摩米芾行書的體會,以祈拋磚引玉,共同弘揚國粹。

一、米芾行書筆畫特點

米芾行書筆畫變化多端,而臨摩筆畫又比較枯燥乏味。大多數人很難堅持臨摩,往往半途而廢。為幫助臨摩筆畫,掌握米芾行書筆畫的特點,提高學習書法的興趣,我嘗試把書法和詩歌結合起來,用朗朗上口的詩句概括米芾行書的筆畫特點,令枯燥乏味變有滋有味。

你知道米書“雙璧”嗎?

1、橫

凹凸平橫形多變,左尖右尖雙頭尖。

左重右重中間重,雙弧波橫柔帶剛。


你知道米書“雙璧”嗎?

橫畫有凹橫、凸橫和平橫之變,一個字中有幾個橫畫,起筆既要有藏露變化,也要有長短、形狀變化。橫畫有左尖橫、右尖橫、雙頭尖橫之分,也有左重橫、右重橫和中間重橫(腰粗橫)之別。有的橫畫還寫成雙弧線(兩條弧線組合成一個橫畫),還有的橫畫是波橫。雙弧線橫行筆速度要快,要凌厲。波橫要一波三折,柔中帶剛。這些筆畫特點,在臨摩中要細細地觀察體會。(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