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關於學習的變遷

我相信,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都非常清楚送孩子上學,給他們儘可能多的教育機會,其根本目的是讓孩子們能夠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一個體面的生活。每每想到這個問題,都會讓我想起2013年的一次工作經歷。那時,我正在推廣一款混合動力汽車總成,而結識了一位新能源汽車研發公司的總工。他的一家三代人,都做的是汽車設計師的工作。出於好奇,我們曾有一次非常深入的聊天。是的,說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這與教育這個話題有點風馬牛而不相及,其實不然,汽車是現代文明的象徵,過去五、六十年間,汽車的設計及生產方式恰可反映時代的變遷。他、他的父親、他的爺爺,三代人不同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都在反映著他們所屬的環境,透過他們,我們可以看到社會變遷的力量,看到存在的差異,從而映射到我們的教育。他的爺爺是中國第一代汽車工業中的工程師,說得好聽的是工程師,實際上不過是一個設計各種磨具的工匠,因為那時的中國汽車製造業水平很低,主要部件和發動機總成都依賴於國際上的進口,他的工作就是一些此要部件的匹配設計,也就是那些最初級的敲敲打打的事情。然而,由於工作的機會,他經常會出訪世界發達國家的汽車製造業,看到那些先進企業的發達技術和生產力,由此結下了與中國第一代中國汽車人共同的夢想——早日實現中國汽車的自主研發。他滿懷希望,相信通過教育能夠讓自己的孩子傳承自己的衣缽,過上更好的生活。

一場關於學習的變遷

他的父親,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考試了中國一流大學的工程機械專業,並完成了美國三年的碩士研究生的學習,回國後進入中國一家大型車企。父親進廠不久,企業引進了全套的汽車生產設備,而當時的中國已經完成了數款車型的自主研發。而汽車工業,也是中國最早實現自動化生產的行業,一些過去非常傳統的手工工種已經被大型的機器手所取代。工廠不斷將例行工作轉為自動化處理,而他父親的主要工作就是負責設計技術流程與之進行無縫對接,大學的學習和對國外的深造經歷給了他巨大的幫助,讓他的父親能夠將企業標準化的道路越走越好。那個時代,高技術性的工作機會讓他的父親獲取了更高的職位和豐厚的報酬。父親的見識和財力,讓他能夠在高中畢業之後就進入到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科學與工程學院就讀,取得了從學士到碩士學位的學習。當我問他,為什麼他有這麼高的學歷,不去那些大企業,而在一個不大的新能源汽車公司負責研發工作。聊到這個話題時,他顯得異常興奮,他說:“從小我就熱愛大自然和小動物,也非常喜歡到父親的工廠裡去玩。所以我在斯坦福大學修的是機械工程設計,同時也是一個活躍的環保人士,致力於設計環保產品。”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嚴重打擊汽車工業,人們真切地感受到了能源危機的存在,新能源汽車走上了歷史舞臺。他也回到國內進入了一家新能源汽車公司進行研發工作。就像大多數新創公司一樣,他回到國內後的這份工作富有挑戰性,要求也非常高——他時常加班到深夜,因為要考慮時差,透過網絡與散佈在全球的設計團隊協調專業工作。雖然當時市場和技術都不成熟,但他知道這是未來的趨勢,他決心要設計出全世界最好的環保汽車,讓地球成為一個更綠色、更健康的生活環境。

一場關於學習的變遷

從這個橫跨三代的故事中,我們很容易看出時代的變遷是如果慢慢浮現,並改變我們工作和學習的形態。從“爺爺”到“父親”,我們能感受到知識的重要性和全球視野所帶來的不對稱認知紅利,也是將工業革命推向高潮的關鍵所在。那時的教育,關注的是知識的積累和將一切事物和工作能夠標準化的能力,其實這也是催生數十年前標準化應試體系的關鍵,畢竟,教育是為社會、工業所服務的。而從“父親”到“他”,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身邊圍繞著越來越多的數字設備,使用愈來愈多的新科技,工作也越來越強調分工合作,例行工作和手工作業的工作愈來愈少。同時,工作內容日趨抽象,越來越偏重於創新和設計。而創新、抽象的工作需要的是具有想象力的思考能力和嚴謹的科學研究能力,以及壓力的承受能力。歸結起來,“他”的生活、工作軌跡可以總結為以下四種新的能力——知識工作、思考工具、數字生活、學習研究。目前這四種強而有力的力量正在匯聚,帶領我們走向二十一世紀嶄新的學習及生活,同時引發了我們對二十一世紀新學習形式的需求,除此之外,它們也提供二十一世紀學習所需的工具、環境和教戰手則。

一場關於學習的變遷

一場關於學習的變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