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18批赴黎巴嫩維和多功能工兵分隊在“藍線”雷場作業訓練

中國第18批赴黎巴嫩維和多功能工兵分隊在“藍線”雷場作業訓練

爆炸物銷燬小組在點火站進行電起爆訓練 孫帥 攝

春風拂面,芳草茵茵。完成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聯黎部隊)前期賦予的雷場清排任務後,中國第18批赴黎巴嫩維和多功能工兵分隊的掃雷官兵再次出現在黎以邊境“藍線”雷場附近地域,身穿防護服、手持探雷器,在一片翠綠的半山腰上開闢出多條模擬作業通道,進行掃雷作業訓練。

貝魯特當地時間4月24日清晨,帶有UN標識的中國維和掃雷車隊載著全部60名掃雷作業手、5名排爆作業手和6名掃雷醫護人員駛向“藍線”。領隊的掃雷監督員張存寧介紹,為了受領下一階段人道主義掃雷任務,全體掃雷官兵必須再次投身訓練場,嚴格按照掃雷標準作業程序完成全部步驟的掃雷訓練,並且獲得相應資質。

中國第18批赴黎巴嫩維和多功能工兵分隊在“藍線”雷場作業訓練

多個掃雷小組同時在模擬作業通道內進行掃雷訓練 孫帥 攝

中國第18批赴黎巴嫩維和多功能工兵分隊在“藍線”雷場作業訓練

聯黎地雷行動中心官員比拉爾觀看完掃雷作業手設置的起爆裝藥後稱讚訓練規範嚴格 孫帥 攝

訓練場位於此前完成清排的雷場附近,地貌和氣候條件相似,可能遇到的複雜情況大抵一致,更加貼近真實雷場。“我們精心佈設了訓練場,共開闢了4條主幹道,每條主幹道設置4條模擬 作業通道,最大化同時訓練人數,提高訓練效率。”抵達訓練場,張存寧對全體掃雷作業手進行編隊分組,分配場地組織教學回顧。

中國第18批赴黎巴嫩維和多功能工兵分隊在“藍線”雷場作業訓練

聯黎地雷行動中心官員澤娜觀察掃雷作業手進行全面挖掘 孫帥 攝

“探雷器需要在金屬探測框內來回掃描三次,逐步推進完成全部1平方米的探測才算測試完畢。”掃雷2組小組長寧增一邊向組員講解一邊現場操作示範,同時他鄭重強調“規範的流程和操作是確保雷場作業安全的基石!”

中國第18批赴黎巴嫩維和多功能工兵分隊在“藍線”雷場作業訓練

聯黎地雷行動中心官員視察掃雷作業手鋪設起爆線路 孫帥 攝

“在即將清排的雷區發現石塊等障礙物,首先要觀察其周圍環境,判斷使用哪種方法清除,向組長報告後才能實施操作。”掃雷1組小組長曹翔雙膝跪地,向組員演示了單手移除雷區地表小石塊的具體方法。

中國第18批赴黎巴嫩維和多功能工兵分隊在“藍線”雷場作業訓練

聯黎地雷行動中心官員澤娜向掃雷作業手演示正確的挖掘方法和步驟 孫帥 攝

上午10時,聯黎部隊地雷行動中心官員比拉爾(Bilal)一行4人專程來訪,隨機進入模擬作業通道視察掃雷官兵訓練情況。

中國第18批赴黎巴嫩維和多功能工兵分隊在“藍線”雷場作業訓練

掃雷作業手進行地雷挖掘訓練 孫帥 攝

“請你告訴我,我要如何繼續進行局部挖掘。”官員澤娜(Zeina)走進3組模擬訓練通道,隨機抽點了一名正在觀看的掃雷作業手回答提問。“右手橫握住小鏟子,指尖距離鏟子頂端5釐米,由右至左一點一點清除泥土,挖掘出寬25釐米的橫截面後,向下挖掘深度約為20釐米,逐步向信號源靠近,如果遇到草根需用剪刀剪斷,不能抽拉,遇到石塊只能清除其周圍泥土,使其自由脫落。”澤娜對全面細緻的回答豎起大拇指,並向掃雷官兵們進行了挖掘演示。

“為什麼你要在這裡進行全面挖掘?”“進行全面挖掘一共有三種情況,一是在探測區內發現多個信號源,二是根據地雷要圖顯示本該有信號源的地方沒有信號,即遺失地雷,三是地表被覆土覆蓋。我訓練的內容是探測出3個信號源,因此要進行全面挖掘。”澤娜的隨機抽問再次得到完美的回答。

中國第18批赴黎巴嫩維和多功能工兵分隊在“藍線”雷場作業訓練

全體掃雷作業手分組、同時在模擬訓練場內進行掃雷訓練 孫帥 攝

“掃雷手在此發現了一枚以色列4號反步兵地雷,我們要利用炸藥引爆銷燬。”在排爆訓練區,排爆小組向比拉爾介紹了正在訓練的內容。

排爆作業手跪姿放置炸藥、聚精會神鋪設線路,一旁的官員全程觀看並不時拍照。“炸藥的用量是多少?”“一枚200克的梯恩梯。”“如何進行引爆?”“在安全距離以外,設有防護措施的點火站進行電起爆。”排爆作業手對答如流,比拉爾連連點頭。

中國第18批赴黎巴嫩維和多功能工兵分隊在“藍線”雷場作業訓練

掃雷小組長曹翔向作業手演示清除雷帶內石塊等障礙物的正確方法 孫帥 攝

中國第18批赴黎巴嫩維和多功能工兵分隊在“藍線”雷場作業訓練

掃雷小組長寧增向作業手演示探雷器的正確用法和探測標準 孫帥 攝

“我們的訓練涵蓋場地設置、作業前準備、探雷器使用、植被割除、絆線處理、局部挖掘、全面挖掘、引爆銷燬等所有標準作業程序規定的內容,一人不漏實裝施訓,我們一定能一次性通過資質考核。”在交流過程中,張存寧自信洋溢。

比拉爾稱讚道:“中國式掃雷精準且高效!從你們完成的掃雷任務中就可以看出這點,觀看了你們的訓練,嚴格、細緻、規範,我很高興聯黎部隊擁有你們這樣的掃雷隊伍。”

雲南網記者 熊強 通訊員 孫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