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清扬------马云

9月10号教师节,也就是今天,马云辞去董事长一职。正如马云所说:我不会回来,我也没觉得我有离开过[1]。马云对阿里巴巴的影响已经是深入骨髓,整个阿里巴巴也同时处处显示着马云的处世哲学。从金庸武侠到太极,阿里巴巴在各种商业厮杀中一路冲杀到世界十大互联网公司的阵列当中。这其中有国家特定历史时期的优势,有阿里巴巴全体员工的努力,更是离不开阿里巴巴的掌舵人:马云。

马云,1964年出生,谈起马云的成功自然离不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趋势,以及他们那个年头涌现出来的那一批企业家,他们撑起了中国经济的一片天。现在已经功成名就,成为各大小企业小贩的商业教父,他们的名言被各种学校、机构贴到墙上,成为青少年心中成功的铁律。是的,时势造英雄,也然不少狗熊跌落神坛。

马云1999年创建阿里巴巴,至今已经20个年头,马云年轻时在十八罗汉面前眉飞色舞喊下102年百年企业口号的视频更是印证了这位企业家目光长远。

马云作为一个企业家,出镜率十分高,在我的印象中,他经常性出现在财经等新闻的风口浪尖上。我第一次看到马云也是在一个财富杂志上,上面有李嘉诚、柳传志、王石等一众大佬,而马云那句现在一天挣100万,未来一天纳税100万让我记忆犹新。这位小个头,以外星人和他的豪言壮语显得格外不同,也让他成为新闻的宠儿,他的名言成为不种不同困难境遇年轻人的信仰和慰藉。

新闻中的马云一直是以正面形象示人的,偶尔会有企业的丑闻,但很快会被他四两拨千斤的功夫处理的干干净净。马云总能从对他有利的角度进行深度剖析,并且以一种高度的大局观上将这些丑闻化解得干干净净。在处理这些事的时候,人们总会心甘情愿的被马云的哲理洗礼,甚至一度认为他的所作所为就是对的,他所说的话都是真的。

我印象中的马云,也是在媒体狂轰乱炸的新闻稿中拼凑出来的形象。正如那句名言,“要了解一个人,不要看他说什么,要看他做什么。” 通过阿里巴巴整个生态的布局和他的不同主题演讲可以侧面了解他是一个什么人,他的思想体系会显而易见,我想用四个字来形容他“虚怀若谷”。

一个人的成功不能简单得归功于个人,也不能简单地将其归因于历史,历史就像一条河流,而个人就是一只小船,能不能到达目的地,要看水顺不顺,更要看船坚韧不坚韧。

马云的成功是离不开家庭教育的,一个有知识的青年和一个没有知识的青年遇到历史机遇的情形会截然不同。当然有一定的知识也不一定有同样的境遇,只是会成为行动的助力也会成为精神的负担。马云他善于思考,善于让知识流动起来,让知识真正融于社会,真正将社会融于自己的理论框架,大家都羡慕马云的演讲能力,而思考才是演讲的源泉。

马云的演讲让他风头两无,与各位大佬的辩驳更是口口相传,马云擅长将所有的东西接入到自己的思想体系架构中来,揉碎了然后消化。

马云的话从奉为至理名言,到现在“成功了说啥都对”的恶趣味针对,冰火两重天。马云的话都是真诚的,值得人去深思的,可能会限于领域的不同会很尴尬,但不妨碍他从令一个角度对其他领域的深入解读---列如最近与马斯克的对话,确实很尬。

马云的话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说出来的,符合当时的社会情形,随着时代的变迁或许流于表面,但代入那个年代就会变得意义深刻。

马云所的话基本都是从“心学”出发,用某种哲学观将大家带入到特定的思维方式当中,亦真亦假,声东击西,避实就轻,真正的武功绝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变”字才是其精髓。“正真了解你的是你的对手”,只有站在同样的思想高度,同时与阿里有过激烈竞争的公司,才能理解阿里文化的可怕,以及整个公司协同运作的韧性。

腾讯与阿里的生态是不一样的,阿里通过直接控股或控制新兴企业的核心业务其来增强自己的生命力。腾讯是通过增强新兴企业的生命力而得到相互协作。这两种方式就像是一个穿外骨骼,一个就像是将自己机械嵌进自己的体内。虽然前一种的灵活性低,但是进行改造的时候,企业革新割肉止损的时候就会比第二种方式更容易。第二种方式虽然灵活性较高,资源的调配更加能服从高层的管理,但是如果老肉失去竞争力,在其中剥离出来也会费很大的劲,更容易使一个公司老化。通过竞争老对手的对比,可以反映出阿里外柔内刚,也反映了马云的性格。

明天是马云辞去董事长一职的一天,马总会在今天发布“六脉神剑”的文化核心,就彻底将自己的思想核心融入到阿里文化当中,其实马云说得对,其实本质上,马云从未离开。阿里巴巴将带着马云的处世哲学运转下去,然而公司随着体量的增大,暴露出的问题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思想意识能够解决得了的。当前的阿里巴巴其意识也是集体意识,希望马云的思想品格能够传承下去。

马老师,虽然你的“996”是福报理论,弄得挺尴尬!但是节日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