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個腦洞:從病毒的視角看待當下世界

新冠橫空出世前,Corona Beer(科羅拉啤酒)應從未想過,某日一個“不起眼“的後生竟把前浪拍死在沙灘上,不費一釐一毫的炒作,就被推上各國頭條。

68萬人感染,新冠完勝非典,數以萬億的病毒軍團橫掃全球,催生人類的恐懼焦慮與痛苦。假如我們拋開所有生死成見,僅從生存角度,它有極強生命意識。

開個腦洞:從病毒的視角看待當下世界


病毒的恐怖在於它有自己的遺傳物質,且傳播多樣化,且練就隱形絕技,讓人手足無措。如果病毒有自己的科技進程,非典帕是實現了工業革命量產,而新冠就是智能製造迭代。

世界在人類過度開發中失去了自然平衡,人類“瘋狂“地活著,變成機械地吃飯,忙碌地討生活,肆意地揮霍資源,個個都以為透支生命賺了物質,而真正感到快樂的卻是少數。

開個腦洞:從病毒的視角看待當下世界


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些細小卻聰明的素人看到了人性的漏洞。

比如新冠,從病菌的利益(可看看頭條上Ben澳大利亞越洋Offer 的0328視頻),打起如意算盤。它看了看角落裡的非典,想起人類說過強者恆強,它用SWOT分析自己的優劣,戰略頓時計上心頭。

差異卻顯著的特性,耐得住性子的潛伏期,極強的野外生存能力等,成為它在病毒界的核心競爭力。事實證明,它的戰略有效,放眼全球,當它駕著宿主的戰車殺入江湖時,中國一雙火眼金睛識破它的心機,雖然初期對它瞭解甚少,疑是非典的變異,但果斷地對它展開圍追堵截死守嚴防戰略,算是初步遏制住它的妄念;然而其他國家卻被它貌似“流感”的表面症狀所迷惑,年初傻乎乎地做吃瓜群眾隔岸觀火,卻殊不知,新冠已成功地藉助迭代傳播,漂洋過海。

某種意義上,歐美目前極速攀升的數字,就是出於對新冠的無視,甚至有些不屑,今天拍到的德國禁足花絮,德國人不少人的不自律,就源自對新冠的無知,感覺有一部分“沒睡醒“的德國人,甚至還未弄清新冠和流感的區別,硬拿兩者作比,那就是咳嗽、發燒、嗓子疼,哦,還會拉肚子。而事實上,德國病患中,嗅覺和味覺功能的退化,也是新冠比較明顯的症狀。

新冠握著手機,看著全球地圖,中國,戰鬥力太強,俄羅斯人一瓶伏特加一口悶,都是朝鮮族除了韓國另一個的腦回路太神奇,論勝算,似乎都惹不起,那個米字國自己不用動手,自有腦殘粉會亂棍打死老師傅。思來想去,那就從白皮膚的歪果仁下手吧,自我意識比較強的民族,應對危機在面對集體決策時,總會先討論一番,而事實上事實上歐盟應行動證實了這一切。

於是乎,歐洲人聞聽Coronavirus(新冠病毒)時,還敢戲虐聲稱,買一箱科羅拉啤酒作為鎮宅之寶。新冠樂了,這個馬甲穿定了。

爾歐美也確實為此埋單,付出代價。

德國病毒專家意識到,新冠比非典在五大特徵上要厲害:

1. 會飛

新冠通過飛沫和氣溶膠傳播,能“飛“1.5到1.8米,強附著力。非典會的它都會,不僅死貼在咽喉裡,更厲害地飛簷走壁入肺,嚴重到肺部纖維化。這一點上,新冠剛抬頭時,大部分德國人都認為是類似流感的病例,有呼吸道問題的高危人員易發。

開個腦洞:從病毒的視角看待當下世界


2. 不可預見

科研發現,未去過高危地區或未接觸過病患的人也會被感染,一種可能的解釋是,它利用被感染者做跳板,另一種可能是它在患者出現最初不適狀態兩三天前也具有傳染性,而非典之所以未造成大面積蔓延,在於它的病症通常在一週後顯現(2003年非典,全球共有8000多患者)。

開個腦洞:從病毒的視角看待當下世界


3. 人類是很好的載體

新冠伸出體外觸手(外殼上的蛋白)牢牢吸附在宿主上,這是邁向感染第一步。最厲害的是,病毒會穿透細胞,對其重新編程,細胞被“洗腦“後,就變成了一個小型病毒加工廠。新冠初步為自己的計劃實現“人工智能“。相比非典等,它是唯一一個使用宿主細胞中弗林蛋白酶的冠狀病毒,這也恰恰決定了病毒的穩定性和傳播性。

開個腦洞:從病毒的視角看待當下世界


4. 堅韌頑固

與其他病毒相同,當新冠離開了宿主停留在別的物質上,因為沒有自主新陳代謝,又不能自主移動,通常就會銷聲匿跡,但新冠有點類似打不死的小強,在嚴酷的環境裡,它能在相對較長時間內保持自己的完整性,實驗表明,在紙板上可存活24小時,在塑料和不鏽鋼上可達2-3天,活脫脫就是冠狀家族的千年老妖。

5. 自保能力強

新冠能在宿主體內不斷克隆自己的軍隊,自然的突變也會阻礙病毒的運動。但新冠老奸巨猾,複製基因時有一套糾錯機制,通過對基因組的校對,避免了可能削弱病毒自身和削弱其他傳染性的有害突變。

當下,戰疫打響,似乎新冠佔了上風,然而它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病毒學角度看,專家強調,假如新冠懂得樹大招風,怕是江山在手,但它原形畢露,用傳染的方式刷存在,無疑成為人類聚焦,各國專家們正全力以赴地製造槍炮,祝願人類集體打野合力打垮Buff。

不知道,那時被封印的新冠又會想什麼,是否會想起自己的“風光一時“,但至少它會感嘆,人類也許通過此劫,會更節物惜緣。

疫情過後,總有新生,人人有責。

開個腦洞:從病毒的視角看待當下世界


​​​#新人扶植第二期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