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而兴与农共赢延津农商银行支持乡村振兴一路砥砺前行

为农而兴与农共赢延津农商银行支持乡村振兴一路砥砺前行

图为“信用户”评定现场

为农而兴与农共赢延津农商银行支持乡村振兴一路砥砺前行

□本报记者 王丽马邯军 通讯员周兴桥文/图

以信用评定为切入点的“延津模式”深入人心

“俺是去年村里第一批被延津农商银行胙城支行评上信用户的,去年年底因为养猪,急需1万元。要说这笔钱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借亲戚朋友吧,快过年了,也不值得。于是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延津农商银行打了个电话,谁知当晚他们就派人到俺家上门服务,服务好的没法儿说,第二天俺就拿到了那笔钱。贷款俩月,俺付给银行的利息还不到160元。花这么点儿小钱就应了大急,整个过程又快又简单,真方便!”3月6日,在延津县胙城乡前董固村,延津农商银行胙城支行举办的信用户信息采集现场,村民王现珍介绍了自己的经验。

“他们就像亲人,最了解咱的难处,每次都是直接来到家里,面对面给我们办手续,我们不用来回跑,省了不少事儿。没有农商银行的帮助,就没有我们一家人的幸福生活。”另一名村民王永德补充。

在延津县大大小小的村庄,每当暮色四合,村头喇叭便会响起:“村里面的村民都注意啦,带上身份证、户口簿,来村委会集合,延津农商银行来给咱采集信用信息啦!”冬去春来寒来暑往,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就这样每逢下午下班后,内外勤人员协作,分组到各个村庄入户调查,逐一核实,最后综合授信。

3月6日,焦作市农信办一行50余人在延津县胙城乡前董固村现场进行了观摩。在此之前,不知道已有多少外地同行来延津农商银行“求经”了。2018年以来,在黄河故道,在延津新城,快速崛起了一支现代化的金融新军——延津农商银行,多项创新举措叫响了全省乃至全国,形成了金融机构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延津模式”,凝铸了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延津精神”。

他们以信用评定为切入点,并融入了普惠金融建设、经济信息发布、农业科技推广、精准金融扶贫、公益慈善捐助、金融知识普及、信用环境净化共八大模块的金融活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延津模式”。这种模式环环相扣,以群众关心的内容,喜欢的载体,重塑农村信用环境生态,激活农村经济,改善乡风民风,以金融的力量全面促进乡村振兴。

支持乡村振兴,我们都是最坚强的勇士

延津农商银行“信用评定”推行一年来,工作人员深入农村,深刻解读农户的金融需求,运用“互联网+”模式,对公安、金融、房管等部门20大类的180多项信息进行收集并入户逐项核对,面向全辖345个行政村,通过村组发动、集体宣讲、入户调查、资料整理、信用评定、授牌仪式、挂牌、合同签订等八大步骤,对辖内所有农户建立基础档案,开展信用授信。通过信用工程创建,力争利用3年时间实现“三个一百”:客户信息采集覆盖面100%,行政村信用评定率100%,街道办事处信用评定率100%,使延津农商银行成为乡村生态系统运转必不可少、无法替代的养分来源与信息中枢。

一个宏大的目标是通过滴水石穿般的坚持来完成的,持续就是力量。持续能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热爱工作,是初心,更是决心。在支持乡村振兴这件事情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最坚强的勇士。”延津农商银行董事长李新月的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这种态度这种坚持,让越来越多的村民熟悉并认可延津农商银行。

马庄支行工作人员在信用评定入户调查时,遇到了这位名字有喜感的乡亲——常存款,常存款说,以前有存款他存在信用社,现在常常存在农商银行。班枣支行王丙然在评定信用户时,有一位做塑钢生意的客户因为受伤,让他已出嫁的女儿来帮忙报名,王丙然去家访时再补签字……

只有真正沉到农村中去,才能够找到农民最喜欢的,也是最需要的活动,才能够真正走到农民心里,得到他们的认可和发自内心的支持。

金融夜校开讲及4000场电影进入“百姓广场”

晚上8点,西王庄村的村头经常热闹非凡,村里人都知道这是延津农商银行的“金融夜校”开讲啦。“贷款需要哪些资料?”“钱存在农商银行有什么好处?”这些基本的金融知识,已经被这群年轻人传播到到了十几个乡镇,300多个村庄。他们结合农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利用晚上休息时间,逐乡、逐村向村民普及金融知识。

这只是延津农商银行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他们同时利用门户网站、公众号、自媒体等平台,及时推送农业科技信息,按期编发种植、养殖致富信息或产业经济信息,推送至全员微信群,再由客户经理转发至各乡镇、各行政村微信群;他们主动推荐科研成果“落地下乡”,与延津县科学技术协会合作录制科学助农兴农专题片;联合文广局开展送戏下乡活动,4000场电影进入“百姓广场”,丰富群众文娱生活的同时提升群众金融知识水平,让每一位村民都能享受到现代金融知识带来的好处。

延津农商银行还创新设立了“村级金融联络员”一职,小娄担任“村级金融联络员”一职已经一年时间了,他每次收集信息之后,都要和村“两委”干部一起挨家挨户进行实地考察,核实信息。全村2000多户村民,谁家几间房,谁家几头牛羊,他都一清二楚。像小娄这样的金融联络员,延津的每个村庄都有,他们希望能够通过面对面的服务,将金融的活水送到农民家门口。此外,延津农商银行推动成立以村“两委”成员、教师、医生、经济能人等为核心的新型农民协会——“三农协会”,让“三农协会”作为扎根农村的“触角”,成为农商行与乡村信息双向传递的枢纽,成为农商银行回馈“三农”的载体和树立农村生活新风尚的“带头人”,让信用的阳光照进每一个有梦想的家庭。

截至目前,延津农商银行已对辖内12个乡镇260个村采集客户信息58882户,进行入户建档45370户,并进行整村授信,授信金额达到近14亿元。

延津农商银行不断积蓄自己的力量,希望用金融改变农民的困境。延津农商银行依托县域特色,创新金融产品,推出“乡村振兴贷”系列产品,包含军功章贷、党员贷、共享客户贷、集团客户贷、优秀教师贷等,做好本土化、特色化金融产品创新,将服务春雨洒遍延津县每个角落。

延津农商银行希望让每一个村民都能获得帮助,他们创新担保模式,稳步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实施线上申请办贷,构建“哑铃型”信贷管理体系,不断简化金融服务流程和手续,力争让客户“只跑一趟路”,以金融服务便捷之道,全心全意惠及乡村。

延津农商银行还升级改造现有网点,科学调整网点布局,在客户集中的乡村,设立“普惠金融驿站”,积极构建以“实体网点+自助银行+普惠金融驿站”的线下服务渠道体系,真正实现了让农民享受到“简单业务不出村,综合业务不出乡(镇)”的金融便利。

他们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中小金融机构的焦点

他们风雨无阻,披荆斩棘,不改初心。

“有时候我也想,为什么非要跟自己过不去,让自己干得这么苦这么累呢?后来我醒悟了,因为我们不想认命,我们想通过努力换取更美好的生活。”

“生活,总是在最难的时候绽放美丽。有利于工作的小事,有利于事业的小事,有利于家庭的小事,做多了做好了,就会成为受益一生的大事。”

听听,这就是延津农商银行员工们的心声和境界,这就是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一种精神!

因农而生,他们日夜兼程,用行动实现乡村振兴的理想;为农而兴,他们脚踏实地,实现自身跨越。2018年,作为延津农商银行发展的元年,这一年,他们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中小金融机构的焦点;这一年,他们努力奔跑,努力追梦,最终实现了原来想也不敢想的成绩,成为新乡市农信系统唯一一家全面超额完成省联社9项指导性任务目的的县级行社;首次实现了存款业务以10亿元为单位的净增长,贷款增长额10倍于以往,业务转型效果显著;规模、效益与质量齐头并进、协同发展;首次在三季度末迈进一类行社俱乐部序列,连续两年位居全县纳税企业首位,综合发展实力稳步提升。

翻过一山又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怀揣梦想勇向前,万水千山只等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