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視一季度營收下滑5.17%,分拆螢石上市加碼2C業務

作者:時代財經 覃毅

海康威視一季度營收下滑5.17%,分拆螢石上市加碼2C業務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4月24日,安防視頻龍頭海康威視公佈其2019年業績報告。根據財報,其全年完成營業收入576.58億元,相較2018年的498.37億元同比增長15.69%;實現淨利潤124.15億元,相較2018年113.53億元同比增長9.36%。

去年10月份,海康威視被美國商務部納入“實體清單”,陷入貿易制裁危機。海康在財報電話會議中稱, 海康威視加大了原材料庫存,因此業績並未收到明顯影響。

在發佈財報當天,海康威視同時宣佈,擬將旗下安全防護子公司螢石網絡分拆至深交所上市。螢石業務主要面向2C和小微企業,與原來2B的主營業務具有相對獨立性。

“螢石業務盈利性良好,同時也說明了海康威視加碼IoT物聯網的想法,試圖拓寬螢石網絡的融資渠道。”資深產業觀察人士梁振鵬告訴時代財經。

此外,受疫情和海外不確定性因素影響,海康威視2020年一季度收入、利潤均有小幅下滑,在營業收入方面錄得94.29億元,同比下降5.1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4.96億元,同比減少2.59%。

營收增速放緩持續

據海康威視2019年財報顯示,2019年其實現營收576.58億元,同比增長15.69%,較2018年18.93%的營收增速有所下降;歸母淨利潤為124.15億元,同比增長9.36%,同樣較2018年20.64%的增速縮水不少。不難看出,海康威視營收和淨利潤增速正雙雙放緩。

由於近年來安防市場回落明顯,身為行業龍頭的海康亦難逃影響。在2010~2015年間,海康威視營收增速在37%以上,2016年有所下滑,直至2017年,海康威視營收增速回到31.22%的高位,但2018年業績增速又下滑至18.93%,2019年一季度更是出現同比負增長。目前來看,海康威視增速下滑的勢頭仍在持續。

從營收構成來看,海康威視的主要營收為其前端產品,佔47.3%。餘下營收則涵蓋後端、中心控制產品,以及機器人、智能家居等創新業務產品。

在創新業務方面,2019年年報單列了智能家居和機器人業務的收入情況。其中,智能家居業務2019年營收25.92億元,同比增長58.38%;機器人業務營收8.14億元,同比增長23.88%。海康威視方面告訴時代財經,螢石網絡是智能家居營收的主要貢獻者。

海康威視一季度營收下滑5.17%,分拆螢石上市加碼2C業務

營收構成 圖片來源:海康威視財報

在成本方面,海康威視全年支出311.40億元,同比增長13.31%。海康威視方面解釋稱,一方面是因為收入增速不高,另一方面是規模擴張帶來的費用投入有一定剛性。

此外,研發也是海康威視支出的重要一部分。2019年海康威視研發投入54.84億元,佔總營收9.51%。而該項支出在2017、2018年分別佔全年營收的7.62%、8.99%。階段性對比來看,該項支出呈逐漸增長趨勢。海康威視方面透露,2019年公司研發和技術服務人員超過19000人,新增授權專利1339份,新增軟件著作權161份。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中美貿易摩擦對全球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報告期內美國國防授權法案部分生效,海康威視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海康威視方面稱,為應對美國出口管制的風險,為了應對可能突發的狀況,海康的原材料存貨從上一年50到60億大幅度上升到了差不多110多億,緩解了供應商切換帶來的風險。

不過,在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等不穩定因素影響,海康威視的收入、利潤均有小幅下滑。海康威視一季度財報顯示,其實現營業收入94.29億元,同比下降5.1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4.96億元,同比下降2.5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14.69億元,同比下降0.93%;基本每股收益0.163元。

海康威視在致股東信中坦言,公司有信心應對當前的各種挑戰,依然會以平常心對待某些非常規的挑戰。

分拆螢石上市

海康威視的主要業務包括綜合安防、大數據服務和智慧業務。在綜合安防領域,根據Omdia報告,海康威視連續8年蟬聯視頻監控行業全球第一,擁有全球視頻監控市場份額的24.1%。在a&s《安全自動化》公佈的“全球安防50強”榜單中,海康威視連續4年蟬聯第一位。

近些年,隨著人工智能、VR/AR、雲計算和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物聯網技術與安防技術的融合更加緊密,新的業務模式逐漸浮現,安防產業邊界正在被打破,人工智能成為海康威視逐漸拓展的疆土。

“當前的城市安全管理大量依靠攝像頭,攝像頭採集來的大量車牌、人臉、特徵等識別數據已經無法單純依靠人工進行分析。從傳統集中式大數據處理向邊緣式大數據處理轉變已是大勢所趨。”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會員、中國計算機協會會員張笑容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海康威視在2018年啟動了業務架構的變革,將業務整合為三大事業群,即PBG(公共服務事業群)、EBG(企事業事業群)和SMBG(中小企業事業群)。

其中PBG主要客戶為政府和政企客戶,EBG主要提供依託AI Cloud為企業提供數字解決方案,而SMBG負責海康威視的銷售渠道業務,主要面向安防行業一二級經銷商,核心產品為“海康雲商”APP等。根據財報透露,2019年海康雲商下載量突破300萬,覆蓋超40萬安防從業者。

海康威視一季度營收下滑5.17%,分拆螢石上市加碼2C業務

三大事業群及營收比重 圖片來源:海康威視財報

在2019年財報中,海康威視也首次披露了三大事業群收入情況,2019 年,PBG增速4%,EBG、SMBG增速約23~24%,表現優於PBG,EBG 保持相對較高的增速。

去年在接受機構調研時,海康威視高級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黃方紅就曾表示,公司對EBG的增速更為看好。

此外,海康威視近年來著力發展創新業務。在安防主業之外,海康威視逐步發展了以視頻技術為基礎的螢石網絡、海康機器人、海康汽車電子、海康智慧存儲、海康微影、海康消防等創新業務。

從財報來看,創新業務板塊的增長也較明顯。2019年海康威視智能家居業務銷售收入25.92億元,機器人業務銷售收入8.14億元。

其中,作為海康威視旗下創新業務中營收表現最佳的板塊螢石網絡已經啟動分拆後在深交所上市計劃。

螢石網絡業務以智能視頻與視覺技術為核心,2019年提出構建“1+4+N”智能家居 IoT 生態,即以螢石云為中心,搭載包括智能安防、智能入戶、 智能控制、智能機器人在內的四大自研硬件,開放接入並對接環境控制、智能影音等子系統生態,實現住宅、辦公室、商鋪等場所的全屋智能化。

另外,海康威視的機器人業務包括移動機器人、機器視覺和無人機,據瞭解,海康威視的移動機器人從潛伏機器人起步,逐步發展為潛伏系列、叉車系列、移載業務和重載業務,無人機則將應用於應急搶險、環境監測等各個領域。海康汽車電子則聚焦智能駕駛,核心為視頻傳感器。海康消防主要針對智慧消防市場。

創新業務如此龐雜,海康威視精力是否過於分散?

對此,海康威視在財報會議中稱,公司還是會沿著智能物聯方向,把周邊產品導入到體系內。“海康做的很多產品都是在競爭和發展中產生的,是基於用戶需求來做的,並不是刻意延伸到太多的其他領域。我們面向既有的客戶群去提供產品,而不是面向整個市場推廣。”海康威視總經理胡揚忠在財報電話會議中說。

此外,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海康威視旗下海康微影的業務也得到提升。海康微影聚焦於非製冷紅外熱成像領域,該技術目前主要應用包括“夜視”和非接觸測溫。眾所周知,疫情爆發期間,紅外測溫產品成為重要的防疫產品之一。

根據證券時報報道,海康威視在最新披露的業績說明電話會議紀要中透露,疫情之前測溫產品在中國市場的容量非常小,人體紅外測溫產品大概一年只有1000只左右的規模。

疫情爆發後,海康快速推出了多款紅外測溫產品,市場上供不應求,目前銷售數據未披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