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說“四老”:年節與休閒文化

第一老是“老年”:除夕談休閒

今天除夕,談談休閒文化。

除夕說“四老”:年節與休閒文化

年年有餘,是美好期盼

休閒和審美直接相關。記得崔宜明教授在講美學課的時候,說:“不要跟古人比玩,我們比不了。”我聽了以後,當時覺得挺疑惑的:當今人類科技昌明,玩的花樣難道不比古代人?

休閒與成熟也很相關。在很多人眼裡,休閒似乎只屬於退休老人。故此,著名作家、崔宜明教授的朋友格非很憧憬自由自在的老年退休生活。在接受《南方人物週刊》記者採訪的時候,他說:

你們小年輕害怕衰老,我看大可不必。童年是最美好,但是懵懂無知,青中年時卻要到處奔波,老年是最值得過的,閱歷、情感和內心都很豐富。現在保健條件不錯,退休後二三十年,還是很美好。沒必要害怕衰老,我都這麼老了!

休閒與烹調等技藝關係密切。過年了,家人、朋友團聚,有時間追求“舌尖上的幸福”。道家名言“治大國若烹小鮮”,裡面蘊含著休閒的價值。

除夕說“四老”:年節與休閒文化

過年了,喜樂起來吧

其實,我國漢朝就是5天工作制。泰國從今年開始,將春節作為法定節假日。

年節是一種“停頓”。社會加速變遷讓人們忙碌,平時“喜新厭舊”,過年“回家過節”,陪老人一起過節。春節前夕,返鄉過年,成為大多數人的選擇。“春運”成為國人社會生活和私生活裡的常見現象。

休閒學在我國的奠基人,是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的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1915-2013)先生。

除夕說“四老”:年節與休閒文化

《于光遠馬惠娣十年對話:關於休閒學研究的基本問題》封面。于光遠長壽是從“玩”中而來,是個“大玩學家”

休閒學家認為,休閒文化的兩翼是“自由與審美”。休閒文化包括休閒主體文化、休閒客體(休閒場所、設施)文化和休閒中介文化。

除夕說“四老”:年節與休閒文化

于光遠先生書法

第二老是“老技藝”:休閒主體文化裡“成為人”的工匠精神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顆強大的內心,是成年人的寶藏。于光遠先生說:“人之初,性本玩”。

休閒學的核心觀點是,休閒是人的生命的一種狀態,是一種“成為人”的過程,是一個人完成個人與社會發展任務的主要存在空間,休閒不僅是尋找快樂,也是在尋找生命的意義。

玩樂,確實是人的本性,表面上看,它跟“擼起袖子加油幹”格格不入。而將“玩”和“成為人”這樣的大事相結合,是中華休閒文化的貢獻——

所謂工匠精神,就是在“玩”中“成為人”。《莊子》裡的庖丁解牛,講了一個“技近乎道”的故事。庖丁,就是一個有經驗的廚子,他把工作幹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像表演雜耍一樣,把本職工作幹好的同時,令人賞心悅目,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第三老是“老傳統”:休閒中介文化裡不斷增加的假日

作為休閒中介文化的“過年”是傳統,是在向中國有敬老孝親文化傳統致敬。一般來說,“現代化”就是脫離傳統的過程,慶幸的是,“年節”還沒有取消,假日還在不斷地增加。敬老、幫困和老物件收藏,在年節期間,受到了重視。

“豐年”是自古以來,人們的亙古彌新的祈願和盼望。根據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教授李守奎在央視《開講啦》演講,“年”的甲骨文,有“豐收”的含義。

除夕說“四老”:年節與休閒文化

2021年的祈願

從社會發展趨勢看,法定休假會增加,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做4休3在我國必將實現。

除夕說“四老”:年節與休閒文化

做4休3,是大趨勢

第四老是“老物件”:休閒客體文化

休閒與出遊。社會變遷導致人口流動性增加,旅遊者也在增加。我國已經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出國遊客群體。

休閒與老家。老家有老房子。“家有一老,勝過一寶”。每家都有老人,老人都有老物件,不捨得丟。

見到老物件,就像回到了老家。

休閒與社交。荀子說,“人能群”,人是群居的社會性生物。老家有老朋友,聚會讓休閒者的生活豐富多彩。

去年,參觀浙江省海寧市斜橋民間博物館,實現了“出遊、看老家、社交”的三重功能。

進了民間博物館,在一樓,有一個裝小孩子的木桶,裡面有腳凳。妻子在一旁說,曾經坐在桶裡的孩子現在已經去世了吧。

除夕說“四老”:年節與休閒文化

老物件:取暖用的木桶

浙江是一個經濟社會迅速發展的沿海省份。海寧之行結束了,我感到,傳統在保護中逝去。便對社區社會工作頗有研究的韓曉燕教授說,這次參觀很有意思。但是博物館可持續發展很有難度。

斜橋民間博物館的館長是一位七旬老人,保護社區記憶的年輕人沒有跟上來。

小結

過年了,看到電視裡呈現的北京節日的夜景,亮麗光鮮。環顧城市生活裡的社區記憶,越來越少。

據說,于光遠先生髮明瞭一個詞:“喜喜”哲學。前一個“喜”是動詞,後一個“喜”是名詞,意思是說:只記住有趣的事,從不回憶那些苦事,更不會無端發愁。看來,於老不同意中華文化裡的憂患意識。

最後,祝願網友們除夕快樂,新春大吉!

除夕說“四老”:年節與休閒文化

休閒,目的是歲月靜好

本文參考:《自由與審美:休閒的兩隻翅膀》,馬惠娣著,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時間:2014年4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