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先行:書寫新時代“廣州答卷”

改革先行:書寫新時代“廣州答卷”

一系列改革走向縱深,廣州展現出蓬勃生命力。南方日報記者 符超軍 攝

8片“花瓣”向兩側延伸,形如“木棉花”在地面綻放……廣州白雲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日前正式開工。

這是中國民航機場建設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改擴建工程。從今年5月取得項目建議書批覆,至9月正式開工,歷時僅4個多月,在全國大型機場改擴建過程中創造了機場審批項目的“廣州速度”。這一速度背後,是廣州的一系列改革。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的動力之源。

以營商環境改革為總抓手,廣州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全面推進11個領域38條128項改革任務,謀劃推進戰役戰略性改革和創造型引領型改革,用改革的辦法,不斷釋放城市發展動力和活力,引領廣州邁向高質量發展。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廣州奮力開創新時代廣州改革創新發展新局面,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扛起廣州擔當、作出廣州貢獻。

南方日報記者 黃舒旻

解開束縛

打造營商環境的廣州標杆

走出南沙區政務服務中心的大門,廣州雁行商貿有限公司負責人李燕萍心裡的大石終於落了地。

“上午11點多提交的材料,下午3點就收到執照。以前辦理這些業務,不僅資料複雜,有時候還得花錢求助中介。如今不到半天時間就能‘零成本’辦好業務,真的很驚喜!”收到企業營業執照的李燕萍感慨萬千。

開辦企業的便利度,是一座城市營商環境最為直觀的體現之一。

當前,廣州正在把營商環境作為全市全面深化改革的“頭號工程”,對標世界銀行和國家營商環境評價體系,自2018年起連續推出營商環境1.0、2.0、3.0改革,從企業視角出發,以辦好“一件事”為主題,推動業務流程革命性再造。

其中“開辦企業”一項的改革目標,就是在兩年的時間中從“4個工作日以內”提升至“0.5天辦理”,縮短了87.5%。

“廣州率先對標新西蘭,在全市上線‘一網通平臺’,將改革前需提交的22張表單469項信息整合成1張表單55項信息,一次身份認證、一鍵快捷提交,最快0.5天辦結‘照章銀稅金保’(即營業執照、刻制公章、銀行開戶、申領發票、公積金繳存登記、就業參保登記)。”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李海洲透露。

開辦企業只是第一步,落地廣州後的長線發展,更需要營商環境改革中對“全生命週期”的支撐,通過精準對接企業需求,運用改革的力量讓企業輕裝上陣。

花費更少、流程更簡,企業享受到實實在在的改革紅利。

李海洲透露,“辦理建築許可”領域廣州對標香港,率先對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工程項目審批流程進行改革重構,從原有31個精簡至6個。

在南沙“交地即開工”3.0版本常態化運營下,真牛館項目的建設讓“上午拿施工許可證,下午就開工打樁”成為現實,至少為建設方省下兩個月工期,按照工程概算還能省下8%的項目建設經費。

“包袱”更輕、步履更快,減稅降費增強市場主體活力。今年以來為企業減負超700億元;為新開辦企業免費發放4枚印章、稅務Ukey,全年預計總共為企業節約成本1.7億元。

營商環境的優劣,決定了市場高端要素資源的流向與集聚。

《廣州市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點》中強調,要進一步提高企業開辦和企業註銷效率,開展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推進優化稅收營商環境試點,爭取國家支持開展知識產權金融創新,推進重點區域營商環境改革。

一系列改革走向縱深,廣州展現出蓬勃生命力。

今年上半年,全市實有市場主體246.63萬戶,同比增長13.08%;日均新增市場主體1231戶,日均新設企業915戶。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廣州復工達產恢復指數居全國同等規模大城市首位。

在今年中國社科院發佈的“由市場主體打分、民營企業家說了算”的全國營商環境評價中,廣州市綜合排名第一。

釋放潛能

政務服務改革簡化辦事流程

目光聚焦廣州東部的黃埔區,一座知識產權保護高地正在崛起。

發行全國首隻純專利權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支持廣州知識產權法院開展司法改革、設立全國首家知識產權公證處……不久前,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調解中心的正式成立,更為跨境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決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渠道。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今年8月,廣州發佈《廣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草案)》,不僅明確要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更提出要全面加強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依法保障中小投資者的知情權、參與權、表決權、收益權和監督權等合法權利。

放眼未來,廣州改革因勢而謀、應勢而動,持續增強敢闖敢試改革銳氣,努力向改革要紅利、強動力、增活力。

服務更優、效率更高,政務服務改革助推營商環境再優化。

“當前,我們正大力推進‘一件事’主題服務,將一批需到多個部門、多個環節辦理的政務事項,通過環節整合、流程優化,讓企業和群眾真正實現‘一件事一次辦’。”廣州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梁文謙表示。

便捷辦事的背後,是打破信息壁壘的數據共享作為支撐。廣州目前已共享103個數據主題累計超6億條數據,支撐了企業開辦、辦理建築許可、登記財產、執行合同、辦理破產等優化營商環境指標。

李海洲表示,廣州正主動擁抱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推進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全流程電子化。

門檻更低、限制更少,新業態、新模式迎來發展的春天。

被稱為廣州數字經濟“1號文”的《關於加快打造數字經濟創新引領型城市的若干措施》中,就強調要實施“包容、審慎、開放”的監管模式、實施包容期柔性監管,並建立容錯糾錯機制,並加大項目報批容缺受理、告知承諾、信任審批等實施力度。

“唯品會搭上了廣州新一輪新經濟發展的高速列車。”從拍地到項目交付使用僅用了五年,唯品會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沈亞在唯品會全球總部項目交付使用儀式上,感嘆於“琶洲速度”。

“圍繞營商環境突出短板和市場主體反映強烈問題,結合包容期管理,廣州率先推出輕微違法行為免責清單,明確260多項免罰事項,不斷地從制度層面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更強大的保障和支撐。”李海洲表示。

一流的營商環境,正逐漸成為廣州又一亮眼的“金字招牌”。今年1—7月,廣州新洽談億元以上產業招商項目1436個,同比增長53%;簽約項目449個,同比增長73%。

勇立潮頭

制度創新 走在前列

“今年疫情稍有緩和,我就把出遠門的第一站定在了廣州。”2020廣州國際投資年會上,“雲參會”的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分享道,廣州之行,讓他更加堅定了讓復星來廣州投資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載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改革開放以來,在“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的鼓舞下,五湖四海的人們匯聚在廣州,開啟人生新篇章;如今,廣州成為全球頂尖企業“用腳投票”的投資首選地,書寫商業新傳奇。

勇立時代潮頭、引領風氣之先,廣州正以更深層次改革、更高水平開放、更高質量發展,用創新手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城市發展難題,廣州抓落地、見實效。商事制度改革、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河長制湖長制等9項工作獲今年國務院督查激勵通報表彰,數量居全國同類城市首位。

“我們還會繼續為企業在降本減費增效上下功夫。”由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的“促進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實施技術改造”受表彰後,該局副局長張宏偉表示,將繼續鼓勵企業上雲上平臺,引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賦能傳統制造業。

刀刃向內、自我加碼,改革不停頓。以營商環境改革為總抓手,今年全市共推出138項重點改革任務,17項創造型引領型改革任務,22項基層改革創新項目,突出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主軸。

創新驅動、擴大開放,發展不止步。緊緊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廣州堅持以制度創新助推“雙區驅動”,制定實施兩批共72項與港澳規則對接清單,出臺港澳專業人才資格認可10條措施。

今年,廣州還將以落實“灣區通”工程為牽引,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並繼續實施支持港澳青年來穗發展“樂遊、樂學、樂業、樂創、樂居”計劃,完善港澳臺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綜合服務體系。

近日,南沙區更提出將通過加強政策創新、佈局人才創新創業平臺、全面提升人才服務質量的方式,率先探索打造一流“營智環境”,將南沙打造成人才“嚮往地”“逐夢地”“棲息地”。

“廣州應當牢牢抓住‘雙循環’發展新機遇,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的極點帶動作用,努力營造國家中心城市、綜合性門戶城市的發展新優勢。”廣東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理事長、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廣州市政府決策諮詢專家李志堅對廣州的未來充滿信心。

數讀

2020年共推出138項重點改革任務,17項創造型引領型改革任務,22項基層改革創新項目。

營商環境

上半年,全市實有市場主體246.63萬戶,同比增長13.08%。日均新增市場主體1231戶,日均新設企業915戶。

數字政府

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實現市、區、街及社區46000多個事項的線上線下辦理,與各區、各部門共72家單位系統互聯互通、數據實時共享;

市電子證照系統已創建730種證照目錄,今年以來,全市共有984個政務服務事項在業務辦理中調用電子證照,累計用證次數140多萬次;

市政務信息共享平臺接入單位150家,彙集數據141.8億條,日均交換數據3671萬條。

粵港澳大灣區

已制定實施兩批共72項與港澳規則對接清單,出臺港澳專業人才資格認可10條措施,落實與香港在6項建築領域職業資格互認,港澳青年創業基地已達32個。

社會民生

全市共成立教育集團63個,覆蓋314所學校,實現每個區都有1個市屬教育集團在當地辦學;

全市73%的養老床位、85.5%的居家養老服務綜合體、95%的長者飯堂、93%的家政養老服務由社會力量提供;

共有產權住房試點,2019年提供公租房7000多套;

實施老舊小區加裝電梯三年行動方案,舊樓加裝電梯5716臺、惠及70多萬群眾。

展望

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李海洲:

聚焦三大領域推動營商環境出新出彩

“營商環境是一個城市的生產力、競爭力和軟實力。”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李海洲在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時表示,廣州將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作用,把全面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全局性、先導性和基礎性工作來抓,著力推動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出新出彩。

具體而言,將從聚焦市場化配置改革、聚焦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聚焦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三大領域下功夫。

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方面,李海洲表示,廣州將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活動的直接干預,重點圍繞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五大要素流通中存在的體制機制障礙,“特別是數據領域的登記確權、交易運用,積極探索開展首創性、差異化改革舉措,爭取國家支持試點先行,著力打造全球資源要素配置中心。”

同時,聚焦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持續加大信用信息歸集力度,融合互聯網、金融等多維數據源,提升數據時效和質量,夯實應用基礎,加快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

李海洲介紹,廣州將創新運用信任審批,從根本上減少審批環節;建立健全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和信用聯合獎懲,從機制上減少摩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打造“信易貸”等便民惠企場景,從應用上突出信用增值、權益資產作用,促進信用服務實體經濟。

此外,在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方面,加快營商環境立法進程,完善涉及營商環境的制度體系,加強程序性規制建設,保障規則公平、機會公平和權利公平。

“我們努力在對接國際通行營商規則上邁出更大步伐,加快建設適宜開放創新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全力構建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李海洲說。

樣本

平均每秒通關11位消費者訂單,規模穩居全國首位

跨境電商的“廣州模式”如何打造?

“雙11”在即,各大電商平臺摩拳擦掌準備入局的同時,南沙港碼頭也變得更為忙碌,滿載各種跨境商品的車輛在港區穿梭。今年7月起,港區中又多了跨境電商B2B(企業對企業)出口貨物的“身影”。

一輛輛滿載服裝、家居用品、辦公用品等貨物的貨櫃車開往南沙海關監管作業場所,在15分鐘內完成通關手續,隨後貨物從南沙港裝船離境,銷往全球市場。

跨境電商正在成為廣州外貿新優勢。今年1-8月,廣州通過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平臺進出口257.7億元,同比增長11.8%,規模穩居全國首位,增幅較前7月擴大10個百分點。

自2016年獲批中國(廣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下稱“綜試區”)以來,廣州依託線上綜合服務平臺為載體,推動信息集成、共享共治,實現便捷通關、有效監管、源頭可溯、身份可查;同時,以提質增效為目標,推進服務優化、產業融合、區域協作和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一方面,我們加快推進廣州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不斷完善線上公共服務平臺進出口、稅務、外匯、數據分析應用等功能。另一方面,結合海港、空港、陸港區位優勢,打造特色園區載體。”廣州市商務局副局長魏敏介紹。

在線上,廣州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跨境電商模塊擁有進出口通關、大數據分析等10個子功能,今年1月上線了電商出口退貨功能,備案跨境電商企業超2300家。今年上半年,通過廣州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的進出口單量高達9200多萬票,日均50萬票,平均每一秒鐘就有11位消費者的訂單實現順利通關。

在線下,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自2014年以來,跨境電商進出口總值已連續6年位居全國空港首位;南沙保稅港區通過深化粵港澳合作,推出“粵港跨境貨棧”、粵澳跨境電商直通車項目支持港澳貨物南沙清關。

流程更精簡、通關更便捷,不少外地企業也開始選擇廣州作為跨境貿易的出入口,從廣州出發“買賣全球”。《中國跨境電商綜試區城市發展指數報告(2020)》顯示,在全國105個跨境電商綜試區城市中,廣州位列先導城市首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