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工業持續回升向好 韌性十足

■前三季度廣東經濟觀察

南方網訊 今年三季度,全省工業延續穩步回升態勢。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佈數據顯示,1—9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1.2%,降幅比1—8月收窄1.4個百分點,9月增長8.3%,增速創今年新高。連續4個月正增長,其中8個市累計增速實現正增長。

“這說明整個工業生產體系正在逐步恢復到疫情之前的狀態。”暨南大學投資諮詢(研究)中心主任劉金山表示,廣東有豐富全面的工業產業體系,這也意味著復工復產速度得到保證;與此同時,在世界疫情還沒得到有效防控的情況下,廣東能夠承接更多國際訂單。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廣東工業回升向好趨勢將進一步持續。

▶夯實經濟基本盤

支柱產業集群支撐作用明顯

“不僅要做中國業內領先,更要做全世界特種計算機的NO.1。”10月14日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慶祝大會上,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陳志列在發言中表示。面對疫情衝擊,今年上半年研祥特種計算機業務仍實現了40%的增長。

研祥所在的電子信息行業,是廣東的支柱產業,2019年全省電子信息產業營業收入4.3萬億元,連續29年居全國第一,佔全省工業營業收入的29.4%。

換句話說,電子信息產業運行情況對廣東經濟有著巨大影響。數據顯示,1—9月電子信息業增加值增長0.7%,9月當月增長3.4%,連續6個月正增長,對廣東工業恢復增長支撐作用明顯。

與此同時,隨著促汽車消費政策紅利釋放,疊加疫情期間受抑制的購車需求回補,同為廣東支柱產業的汽車製造業加快恢復。數據顯示,自5月份汽車產量增速“轉正”以後,廣東汽車產能逐步提升,9月當月增長23.5%,連續4個月正增長。尤為值得關注的是,9月份廣東汽車產量34.68萬輛,同比增長22.6%,比全國同期增幅高3.5個百分點。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2.39萬輛,同比增長70.7%,比全國同期增幅高22.7個百分點。

一週前,第一萬輛小鵬P7正式下線。從今年5月第一輛小鵬P7下線到第一萬輛,只用了不到160天,創造了現階段造車新勢力中所有單車型的最快萬輛下線紀錄。對此,小鵬汽車董事長兼CEO何小鵬表示,“這既代表著我們自建的小鵬汽車肇慶智能工廠,已經具備了在品質保障前提下滿足需求的產能生產,進入高效運轉的階段,也表明了小鵬P7作為智能汽車旗艦的產品,是受市場消費者所認可和歡迎的。”

此外,另一大支柱產業——家電行業正加速恢復,由於疫情影響,國外相關行業企業工廠停產,部分訂單迴流到珠三角,電冰箱、電視機產量實現較快增長,1—8月全省空調出口額增長6.6%,冰箱增長7%。

今年5月20日,《關於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意見》印發,提出打造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目前,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行動計劃也已對外發布。

包括新一代電子信息、智能家電、汽車產業等10大產業入選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構成了廣東產業的基礎和支撐,對廣東經濟發展具有穩定器作用。接下來,“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將立足於“穩”,進一步鞏固傳統產業優勢,強化優勢產業領先地位,夯實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盤。

▶打造經濟新引擎

新興產業集群激發增長動能

今年前三季度,廣東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其中,新興產業激發作用凸顯,成為拉動全省工業經濟數據回升的新引擎。

1—9月,全省先進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比工業整體增速高2.2個百分點,佔全省規上工業比重為55.8%;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5%,比工業整體增速高2.7個百分點,佔全省規上工業比重為31.7%。值得注意的是,具有較高技術含量和較高附加值的工業產品產量保持快速增長,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44.5%,服務機器人增長51.5%,電子元件增長30.9%,民用無人機增長181.1%。

就在上週,迪拜世博會中國館組委會宣佈,深圳優必選科技正式成為2020年迪拜世博會中國館官方合作伙伴。作為服務機器人的代表企業,優必選科技自主研發的大型仿人服務機器人Walker將在中國館內多個場景提供服務。“這代表了廣東智能機器人國際領先的技術水平。”優必選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周劍表示,前瞻佈局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廣東經濟韌性持續的關鍵所在。

同時,新興產業帶動效應明顯,廣東4K電視產量和銷量雙雙增加。1—9月,全省四大彩電企業(TCL、創維、康佳、廣東長虹)4K電視產量增長16.6%,佔電視總產量的52.4%;4K電視銷量增長16.6%,佔電視總銷量的54.8%。

在近日舉行的全球顯示生態大會上,TCL展示了TV顯示屏、車載顯示屏、電子紙等顯示屏等多項自主創新成果。其中,全球首款17寸打印式OLED卷軸屏,採用全球領先的噴墨印刷工藝,是全球首款17寸噴墨印刷柔性顯示屏。

而作為“新基建”的重要內容之一,廣東5G發展引領全國。

1—9月,廣東新建5G基站6.9萬座,為省政府下達4.8萬座建設目標的143.9%,累計建成5G基站10.6萬座,數量居全國第一,基本實現深圳5G網絡全覆蓋、廣州主要城區連續覆蓋、珠三角中心城區廣覆蓋。截至9月底,全省5G套餐用戶數達到2436.6萬戶。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更大力度推動5G網絡建設,年內實現珠三角地區所有鄉鎮、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縣城5G網絡覆蓋,將珠三角地區建設成為全國首個5G城市群,全力助推5G產業培育成萬億級支柱產業。

在廣東戰略性產業集群的佈局中,智能機器人、前沿新材料、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等被納入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前沿技術引領經濟發展,培育發展空間巨大,未來發展將著眼於“進”,進一步搶先佈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不斷開創廣東新的經濟增長點。

專家觀點

廣東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教授陳鴻宇:

粵工業企業已構築起

應對風險的基本能力

“在國際市場非常不景氣,國際來往嚴重受限,國際經濟長時間萎縮,國際金融非常低迷的嚴峻形勢之下,廣東堅持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同時努力拓展國際循環,使雙循環能夠相互促進。“廣東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教授陳鴻宇表示,在工業和製造業方面,由於廣東採取了及時措施,保骨幹企業、保產業鏈、保供應鏈,特別是保供應鏈的骨幹企業前端和後端相關的物流配套企業,也是保住中小微型企業。

在此背景下,廣東工業經濟加快復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已實現連續4個月正增長,9月增長8.3%,增速創今年新高。其中,作為廣東經濟的支柱產業,電子信息業、汽車製造業、家電產業等都實現恢復發展,支撐作用明顯。

對此,陳鴻宇表示,這意味著在今年所面臨的巨大困難面前,廣東所採取的支持企業,特別是支持製造業的各項政策措施,應該說是相當有力的。

同時,陳鴻宇認為,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之後,廣東的工業企業在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保證企業正常運轉方面也積累了相當的經驗,企業自身也已構築起應對風險挑戰的基本能力。

南方日報記者 李鳳祥 彭琳 王彪 實習生 羅雅情 王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