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知名作家蔣建飛專著《我走過的路》出版發行

日前,中國上海市知名作家蔣建飛先生編著的

《我走過的路》一書,華夏文化藝術出版社已結集出版,國際公開發行。

上海知名作家蔣建飛專著《我走過的路》出版發行

作者簡介:

蔣建飛,1944年生,高小文化。1957年小學畢業後,參加過農業勞動,1958年當學徒,1965年支援內地建設,在笫四冶金建設公司當過建築工人,1966年由工人改兵,在基建工程兵部隊當兵16年,擔任過連、營文書,副指導員,政治處幹事,1982年轉業回到家鄉,擔任過鄉黨委委員、副鄉長等職,2004年退休。

上海知名作家蔣建飛專著《我走過的路》出版發行

祝賀蔣建飛《我走過的路》出版

回憶《我走過的路》

鋼搶泥刀雲中舞。

一生平凡也難忘,

夕陽留痕紅如火!

唐根華詩,袁傳剛書▲

——單金龍

有人說,人生是一部書。也有人說,人生像一場夢。我想,無論人生如夢,還是像一臺兒戲,只要在這美麗的春夏秋冬裡,用真誠的情感追求過,努力過,真真實實地走過來,既認識了自己,也看到了這個陽光普照的世界,即使真像做了一個夢,那麼在這夢裡至少留下了你可貴的生命色彩------。

認識蔣建飛先生,那是近幾年的事。其實我倆素昧平生,論年齡,他長我一輩,憑人生閱歷,他是老師。是相同的志趣愛好,使我們有了更多的交往。

記不得是哪一天了,他風塵僕僕從青浦趕來找我,手中拿著一疊兒文字,那是他剛寫下的部分《我走過的路》初稿,謙虛地要我修改修改。後來我看了,寫得很好,難於一動。我對他說:“不錯,最好再長一點,將來可以出書。”他笑了。

這一次,他又拿了來,真的厚了不少。我花了好幾個晚上,非常認真地通讀了一遍,似乎讀之其文,才知其人。他寫的文字直率而樸真,也不乏充滿著茶香酒烈般的耿直,且具有質樸的鄉土風味情懷。尤其是前面一部分,寫得質樸、細膩,有些語言很實在,可以說很經典,別具一格。隨著環境的變遷,見多識廣的經歷,後面的文字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再後來又添了些隨筆,寫得也很用心、認真。看得出他對寫作方法也在作著努力探索。

按老蔣的說法:“我寫《我走過的路》,把小時候的事,當學徒時的事,遠離家鄉支援內地建設的事,當兵的事全部打在電腦上,我想把它作為家庭歷史資料,留給我的子孫後代,目的是讓下一代人對老一輩人有一個瞭解。”

我很敬佩老蔣的好學精神。他在《我學電腦》一文中說:“我已是59歲的人了,機關實行幹部離崗制度,我離開了機關,閒來無事,想著還要學點什麼,學什麼呢?我想學電腦,學電腦打字,電腦打字很好玩的。------可是我連英文字母都不認識,我得補課。------我的孫女才5歲,她倒認識英文字母,我就拜她為師,跟她學起了英文字母。”看得出他是一個大智若愚的人,這和他的自我修養有關。

我很欣賞他善於觀察生活,在有感而發中寫出的真情實感。他在《街頭一瞥》一文中這樣寫道:“一早送孫女上幼兒園回來,老太婆買菜出去了,鐵將軍把門,沒有鑰匙進不了,只好到菜場去尋她。走近菜場,老遠就聽到了一陣陣悠揚的二胡獨奏。菜場西面的一塊空地上,一大群人圍著觀看。待我走近一看,原來是一位二十多歲的男青年正在眾目睽睽下演奏。------一曲憂鬱的‘二泉映月’,使好多人感嘆不已!節奏歡快的‘草原小姐妹’、‘賽馬’,又使人感到輕鬆愉快!心曠神怡!------誰會想到,他竟然是一位瞎子。”“回到家裡,思緒反覆:成功之路,在於勤奮。”

我讚賞他的直言不諱,還有他的幽默與詼諧。他說小的時候曾經偷過西瓜。“一年夏季,傍晚時分,我和村上幾個小孩一起玩耍,不知是誰出了一個注意:‘偷西瓜去!’大家立刻響應。西瓜田,在村北不遠的地方,看西瓜的是個老頭。我們三四個人,貓腰從東面順著地溝鑽進了西瓜地。不一會,每人抱回了兩個西瓜。看西瓜的老頭沒有發現,我們開心地坐在田埂上享用著。”他說在部隊時,有一次,他想回家探親,領導沒有批准,“不批就不批,不批准我也要回去了,隨你們怎麼處理吧!”差一點當了“逃兵”。“部隊大批轉業時,我也打了好多報告,可是部隊不讓我走,總是把我留下。部隊曾多次想提拔我,我就是爛泥糊不上牆。我老是想到地方上去,老想離開部隊。可是越想越不讓走。我甚至連黨也不想入了,我非常清楚,入了黨更加難走。”“我這個人嗜好香菸、老酒、麻將。”“大概是16歲那年,師傅說過到出師的時候,你才能抽菸。那年我出師了,所以能抽菸了。”“說喝酒,那是祖傳,聽說我父親是酒鬼,那時貧窮,儘管貧窮,父親始終離不開老酒,為此,媽媽稱他為酒鬼。------大了,學徒期滿了,我算是出師了,可以喝酒了。以後凡是有酒,我就首當其衝,當仁不讓了。”

近年來,老蔣在電腦上寫了不少文章,好幾篇在“浪花”上發表,而他最感興趣的是在“老小孩”網站上發文。儘管在網上發表文章沒有稿酬,但他心甘情願。他對“老小孩”網站有著特殊的情感。在《我愛老小孩文學園地》一文中他說:“喜歡晨練的人,離不開花草綠地的公園。喜歡文學的人,偏愛著老小孩文學園地。”“桃花盛開,春色滿園。年輕時碌碌無為,誰也沒有想過著書立說,老了,卻有了了不得的天賦。散文隨筆、詩詞歌賦、小說傳記、文學評論,------。真的是起筆不凡,落筆生輝。”“這裡是知識的寶庫,這裡是老小孩施展才華的天地。”

有事幹的人不顯老,做自己愛做的事,是一種享受。不僅是一種享受,還有一種激情和衝動,做著他愛做的事------。

現在他退休了,雖然有他的嗜好,但他沒有更多的沉迷於喧譁消遣之中,而是雅俗共賞,閒趣給合,甘於在電腦上把心知的文字作為精神財富,記錄著他經風歷雨中所走過的路;記錄著人生的坎坷、困惑、無奈;記錄著他人生之旅中的光榮足跡。

在這裡,我想值得引用他的一段文字:“誰道閒情拋擲久,冬去春來,惆悵已沒有。夜夜燈前常伏首,不辭鏡裡朱顏瘦。熒屏勝卻人參酒,還有何愁?何事樂悠悠?雖是白髮已滿頭,明年今日再觀後。”

蔣建飛先生用精誠可諧的耐力,寫下了《我走過的路》,給後人留下了一份很好的歷史資料,值得稱頌。同時真誠地祝願他,在眼前這份充滿陽光和溫馨的幸福中擁有更多的快樂!

人生就是一部書——讀蔣建飛先生《我走過的路》一書有感

□□□ 葉建生

盛世志書,記憶歷史,傳承後人,崇文好學,滋養心靈,砥礪奮進,是社會主義新時代紀實文史檔案,著書立傳的新時尚,也是每一位同鄉文友熱愛寫作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鄉愁。

蔣建飛先生著作的《我走過的路》一書由華夏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了,我是第一個讀者,讀到他在書中的序言裡說,”人生都是歷史,人生都是故事,寫下這段歷史,記錄一段人生故事,留給子女,讓子女們對老一輩人有一個瞭解,這是我寫這篇自傳的目的”。使我感悟啟發到,我們寫作出書,寫人、寫事、特別寫家鄉寫自己走過的路和成長曆程,更能真實地印證歷史,是寫作著書人的風格,對下一代心靈教育富有精準的價值意義。

水鄉商榻,七百滄桑,人傑地靈,有得阿婆茶文化的深厚底蘊,歷史上就有讀書成風,鄉賢鄉愁,文豪輩出,寫作著書,傳承坊間。

認識蔣建飛先生是在“浪花”雜誌創作這個平臺上,記得2002年浪花”雜誌第二季刊的小樣,有分發給大家一起校對的要求,責仼編輯單金龍的特意安排,要我校對新作者蔣建飛先生的2件稿子。從那次開始閱讀了他的文稿作品,從他的文稿裡認識了他的風格和魅力。他的文章精闢,文筆老練,用字得當,政治敏感性強,不愧為在部隊當過的文書,文稿裡都充滿正能量。本來以為他是一位鄉里的領導幹部,我們這些寫寫稿子的人是兩個層次,後通過一次次的交流和共同探討創作,成為一起分享寫作的文友。

他的寫作興趣甚高,並対浪花雜誌的積極投稿,給我們浪花創作愛好者樹立了典範,受到鼓勵,得到支撐,再次泛起大家熱愛家鄉,謳歌家鄉的創作熱情的”浪花”。

蔣建飛先生的家鄉觀念很強,住在青浦城區幫帶孫子孫女上下學期間,幾乎每個星期要回老家一次,暑假、寒假總要在老家度過,這是他的鄉愁情懷。記得2011上半年,金澤成人學校特邀我編寫一本《商榻阿婆茶》校本課程教材,其中他給予我提供許多參考資料,得到他的幫助,使之順利完成。並獲得區成人學院的高度評價,我感到非常欣慰。2019年底,家鄉商榻小學開展阿婆茶文化節活動,舉辦的《我心中的阿婆茶》徵文活動競賽中,他撰寫投稿的《進城不忘阿婆茶》獲得獎項的榮譽,是獲獎作者中最年長的一位,值得讚頌。

人生苦短,所走過的路就是一部書,鄉愁是一碗水、一杯酒、一片朵、一生情。蔣建飛先生的《我走過的路》一書,是美的鄉愁,是傳授訓導的家範。是書寫人生,弘揚優良傳統文化的動人篇章,真誠祝願他閤家幸福,生活美滿,寫出更多更美的好文章。

2020年4月寫於青浦

上海知名作家蔣建飛專著《我走過的路》出版發行


上海知名作家蔣建飛專著《我走過的路》出版發行

華夏文化藝術出版社特約編審唐根華(左)與作者蔣建飛(右)合影▲

上海知名作家蔣建飛專著《我走過的路》出版發行


上海知名作家蔣建飛專著《我走過的路》出版發行


上海知名作家蔣建飛專著《我走過的路》出版發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