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为何要这么写《三国演义》与正史之间的区别有什么必要性

《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四大名著中非常吸引读者的一本书,其作者罗贯中因为《三国演义》被广为人知。因为《三国演义》的知名度,一些不太了解历史的读者甚至将《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误认为了正史,今天我们来分析下罗贯中为何要这么写《三国演义》,他有什么样的目的。


罗贯中为何要这么写《三国演义》与正史之间的区别有什么必要性


《三国演义》更侧重于故事情节,也一直是后世对正史野史所议论的焦点。关于小说《三国演义》与正史《三国志》中,最广受争议的应当要属有无“空城计”了,其实在《三国志》中是没有“空城计”这一历史情节的,但《三国演义》中“空城计”可是非常精彩的一段,也是尽显诸葛亮聪明智慧的一段情节。


罗贯中为何要这么写《三国演义》与正史之间的区别有什么必要性


说到这里,问题就出现了,为什么对于历史上没有的“空城计”罗贯中要在《三国演义》中花上大量笔墨非常隆重的描写呢?因为他要衬托出诸葛亮的聪慧,他要对正史中的诸葛亮进行“神化”!他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诸葛亮的立场,诸葛亮是三国中的蜀汉丞相,而作者罗贯中是站在蜀汉这边的,相应的爱屋及乌,神化诸葛亮正是如此。


罗贯中为何要这么写《三国演义》与正史之间的区别有什么必要性


除了诸葛亮“空城计”外,在《三国演义》中还有非常多的情节都能明显看出罗贯中是有意偏袒刘备蜀汉一方的。我们都知道,在三国中,刘备的最大对手是曹魏,既然偏袒刘备一方,相应的当然要对曹魏一方稍加改变。据《三国志·魏书·武帝记》所记载,曹操实际上是属于寿终正寝的。而在《三国演义》中描绘出的是大家所都熟悉的情节,曹操多疑,怀疑华佗会加害于他,将华佗杀害,而曹操本人也不久后病亡。


罗贯中为何要这么写《三国演义》与正史之间的区别有什么必要性


据《三国志·魏书·张辽传》所记载:“辽病笃 ,遂薨于江都 。”张辽是属于病亡。而在《三国演义》中描述的是张辽在战场上被吴将丁奉用箭射杀。

据《三国志·魏书·郭淮传》所记载:“太和六年薨,谥曰恭侯。”郭淮与张辽一样,都是属于正常死亡,但在《三国演义》中写到郭淮被姜维射杀“血流不止而死”。


罗贯中为何要这么写《三国演义》与正史之间的区别有什么必要性


除了曹魏一方外,当然还有孙吴一方,才能够显眼的衬托出刘备蜀汉一方。

在《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中记载,孙权实际上是正常病死的,但《三国演义》中是“忽起大风,江海涌涛,平地水深八尺” ,“吴主先陵所种松柏,尽皆拔起,直飞来建业城南门外,倒卓于道上”。孙权因为受到了惊吓而得了大病,交代了遗嘱而死。

据《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所记载,周瑜“道于巴丘病卒 , 时年三十六。”周瑜同样也是病死的。但《三国演义》中我想大家都很清楚,“既生瑜何生亮”,周瑜因气量狭小而被诸葛亮给气死了。


罗贯中为何要这么写《三国演义》与正史之间的区别有什么必要性


可以说有相当大量的笔墨篡改了正史,陈寿的《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以刘汉为正统。相信在看过《三国演义》的读友都有过这样的感觉,看见刘备兵败会辛酸,看见曹操赤壁惨败拍手称快,也就是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已经陷入了罗贯中的思想当中。


罗贯中为何要这么写《三国演义》与正史之间的区别有什么必要性


而罗贯中之所以要这样写也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

从个人因素来讲,罗贯中在历史上处于元末明初的这段时间,他本身有着自己的“帝蜀寇魏”这样的思想。当时汉族经过元朝的严重剥削,罗贯中写三国带有自己的民族意识,一改“魏”的正统来承认了“汉”的正统地位,因为强汉在历史上是公认的汉族正统地位。

从当时的社会因素来讲,正处于明朝初期,若是公然承认“曹魏”正统的话,恐怕朱元璋都不会答应了。因为承认曹魏,而曹魏则是篡汉而来,岂不是有讽刺明朝之意味!而不得不承认罗贯中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小说家,在他的笔下将三国各路英雄的性格及结局都描述的非常到位,恐怕他也不会想到《三国演义》后来的成就会是如此,更不会想到对后世的种种影响。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如有其他看法或见解请到下方留言,欢迎关注小灿三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