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首屆永定河文化論壇召開 大興將打造永定河開放式生態體驗帶

適逢永定河得名322週年之際,10月31日, “一河永定 一城大興”首屆永定河文化論壇暨新國門文化論壇在大興區舉辦,業界專家齊聚大興,深入挖掘詮釋京南永定河的文化脈絡,促進大興區高質量發展,讓永定河成為造福人民的流動的河、生態的河、文明的河、幸福的河。


活動|首屆永定河文化論壇召開 大興將打造永定河開放式生態體驗帶

京南永定河位於永定河北京段的最南端,全長55.5公里,沿線分佈有古建築、古渡口、古河堤、古村落,孕育了以順應自然、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為精髓的治水文化,以龐各莊西瓜、安定古桑、採育葡萄為代表的農耕文化,以五朝獵場、三朝皇家苑囿為代表的古都文化,以李氏柳編、大興詩賦弦等非遺為代表的南城京味文化和以長安城義勇隊為代表的平南紅色文化。歷經歲月的沉澱,如今的京南永定河文化已融入大興人民的血脈,是大興的歷史之根、文明之源和發展之魂。

歷史上的永定河水患頻發,時任直隸巡撫的于成龍臨危受命,疏築兼施,築堤束水,束水攻沙,用時3月,疏浚河道145裡,築堤180餘里,加固堤壩,平息水患,實現了兩岸人民“安瀾永固”的期盼。在此次論壇上,大興區將於成龍在永定河大興段所修堤壩命名為“於公堤”。

近年來,大興區以恢復生態為目標,全面落實河長制,有效開展了水汙染、水生態治理,以及河道生態空間騰退等工作,大幅改善永定河及周邊的水環境。下一步,大興區將聚焦項目推動,著力構建集生態景觀、文化旅遊、體育健身等功能於一體的永定河開放式生態體驗帶,為推進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保護髮展貢獻大興力量。

根據計劃,大興區將緊抓京津冀生態發展主軸、引黃入京生態補水的重大歷史機遇,舉全區之力營造水綠岸美的京南永定河生態環境。同時,將陸續開展永定河河神祠、北岸分司、海禪寺、求賢壩等遺址的保護性研究,深入挖掘和詮釋京南永定河的文化內涵、文化脈絡與文化符號。加強永定河各級文物的整體保護與科學修繕,推進治水遺址、皇家苑囿等重要文物古蹟的保護與展示。以左堤路為主線,對沿途八大險工、求賢壩、十里鋪、河神祠為代表等古堤壩、古渡口、古文物等進行全方位保護和修繕,挖掘歷史價值,留住歷史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