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為啥禁止自創武術門派?自創武術門派到底有啥弊端?

國家為啥禁止自創武術門派?自創武術門派到底有啥弊端?

三年前,國家體育總局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武術賽事活動監督管理的意見》,其主要思想是:指出武術是中華民族傳統體育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全民健康、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體育強國建設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時代和人民賦予了武術新的責任和使命。

同時為了進一步規範武術活動,整治武術圈內的各種亂象,提出了數條的規範規則和措施,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嚴禁自創門派。

開宗立派,歷來是中國曆代武術大師的最高成就之一。為什麼在國家大力推動武術運動發展,全民武術健身的今天,反而列出明令嚴禁自創武術門派呢?自創武術門派有哪些弊端呢?

國家為啥禁止自創武術門派?自創武術門派到底有啥弊端?

什麼是武術門派?何為開宗立派?

其實真正的武術大師,都懷著一顆謙遜的心,他們通常不會去計較名利得失,而是戒驕戒躁,一生潛心武。

在國家認定的129拳法中,真正的大師傳人,不需要以正宗自居。因為他們本身就是權威,他們抱著"一物不知,學者之恥"的心態沉醉在武學世界中。

在他們看來,學者無論怎麼努力,其學識永遠不夠,只能永遠謙遜的當一個"小學生",在修行探索中進步,在謙虛中不斷探尋真我,才能在武學造詣上有所突破。

國家為啥禁止自創武術門派?自創武術門派到底有啥弊端?

所以真正的大師是絕不會稱自己為大師的,只會謙虛的稱呼別人大師,對於別人的大師稱謂,也只是一笑置之,不予承認。對於他們的武學造詣,武學心得,他們通常也是述而不作,什麼意思呢?

在一些武俠小說中可以看到,絕代高手離世,通常都會整理自己的武學心得,以一些圖畫線索留給後世的有緣者,而不會大肆宣揚

以近代的太極拳為例,太極五大派的出現時在民國時期才出現的分宗,而太極的原創者本身甚至沒有留下姓名,只是由身邊的朋友留下幾篇拳論,再無過多贅述,這樣的心境,才是武學登峰造極的表現。

國家為啥禁止自創武術門派?自創武術門派到底有啥弊端?

再之,門派的出現,是一個長階段的形成過程,而不是一朝一夕的自創就能形成的。一種武學的風格,是要經歷數代人的傳承,探索才能確定下來的,最後形成自己的門派風格和技術特點,這才叫一個門派的誕生

讀過武俠小說的讀者們應該很清楚,真正的名家大派通常都是高手如林,數代傳承,歷史悠久的名門,絕非一個勢單力薄的自創門派。

國家為啥禁止自創武術門派?自創武術門派到底有啥弊端?

當下社會,禁止自創武術門派的主要原因

上面提到的都是,自創武學門派客觀因素制約,排除武學學者本身,國家明令禁止自創武術門派的社會因素有哪些呢?

首先,對於一個法治國家而言,武術門派的江湖性,宗派性和一些鄙陋作風,不適合當今社會的法治氛圍,不利於社會穩定和諧,這是不能被當局所接受的。

所以在建國之後,國家意識到了在推動武學運動發展過程中,門派至於其中的消極作用,開始淡化門派的概念,轉而稱呼其為"學術門派",以國家認定的129種拳法和太極五大宗為例,都是指學術門派而不是武術門派。

而這個關於進一步加強武術賽事活動監督管理的意見》的提案,則是想要進一步淡化武術門派這種歷史產物而回歸到學術門派的本質上來。

其次,

武術界應當實事求是地宣傳自己的技術與理論,留有餘地,不該誇大吹牛、誤導群眾。

國家為啥禁止自創武術門派?自創武術門派到底有啥弊端?

這是發展武術運動的統一認知,同樣的,各個流派在武學的傳承中起著重要作用,但是不等於就應該推廣武學流派,畢竟近年來別有用心,居心叵測者利用武術行騙的新聞屢見不鮮。

儘管很多武術學者都在認真的傳承,

發揚著中國的武術文化,但是俗話說"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在武術圈內依然存在,招搖撞騙的偽大師、打擦邊球的山寨社團,甚至鬧出人生財產的安全問題。

這些人都在為己謀私的同時,抹黑著原本是精粹的中華武學,所謂十粉不如一黑,這種現象的存在嚴重影響著中華武學的形象,這也是國家痛下決心決定整頓的重要原因之一。

國家為啥禁止自創武術門派?自創武術門派到底有啥弊端?

再者,習武者,多有高低之爭,正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門戶之爭自然也免不了。武俠小說中就常有華山論劍的巔峰對決,看得令人心馳嚮往的同時往往讓人忽略這是虛構的事實。

而當這樣的劇情走進現實社會時,小說中的高潮迭起堪稱鬧劇。在法治社會的今天,這種"切磋"跟私人鬥毆沒有任何區別,其本質就是好惡鬥狠,不僅不符合武德,且嚴重違反了法律,影響社會的治安環境。

可能有人會說,武術之所以被成為武術,不就是因為該因有實戰、有對功夫高低的執著嗎,還不能讓練家子們切磋一下嗎?其實在現今社會,國家並不是不允許武術交流。

國家為啥禁止自創武術門派?自創武術門派到底有啥弊端?

在國內的武術比賽上,在保證大家安全的同時,是鼓勵大家進行武學交流的,這樣的比賽,有規則,有裁判,既保證的人生安全,也能促進各學術門派之間的交流。

當然,究其根本,開辦比賽,給習武者提供一個平臺,在保證安全的同時,是為了弘揚武學文化,促進武學運動的健康發展,而不是鼓勵大家好惡鬥狠,一爭高低。

最重要的一點,國家禁令自創門派都是為了推動武學門派向學術門派的轉化,也是為了向大眾傳輸武學在當今社會的意義所在。在這個和諧社會中,武學的宗旨大綱是以"強身健體,弘揚傳統文化"為核心的。

國家為啥禁止自創武術門派?自創武術門派到底有啥弊端?

自李小龍把中國武術帶出國門開始,武術幾乎成為了中國的另一個符號,在西方被稱為"功夫國度";中國武術是很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他通過特有的肢體語言中展示了博大精深的哲學內容。對於資深的學者來說,潛心武學對他們來說是修行,對於群眾基數巨大的業餘者們來說,更重要的是強身健體和必要時刻的自衛手段。

國家並不反對武學的發展,從認定129種正宗拳術的舉動來看,國家是樂意看到武學學術門派之間的百家爭鳴的,但是這個過程必須是建立在對現代武學有一個正確認知的基礎上,即前文提過的"強身健體,弘揚傳統文化"。

國家為啥禁止自創武術門派?自創武術門派到底有啥弊端?

總結

其實國家出臺這樣的提案並不意外,在和諧法制的社會背景之下,武學逐漸失去了其自衛的最大意義,而其它武學陋習,比如爭狠好鬥,是和現在的治安環境格格不入的,而門派作為習武者的一個載體,必然受到當局的重點關注。

對其的條款約束自然更加明細,加之現在國內武術門派繁複,而今年自詡大師招搖撞騙者不在少數,自然讓國家對自創門派這中極具風險性的做法表示反對,這樣的統一規範。

能在維護傳統的正派武學的同時,最大程度的不觸及社會治安下去推動武學運動在民間的推廣,在以"強身健體"為主要習武宗旨的今天,武學作為中華的傳統文化之一,儘管慢慢失去了其自身的真實價值。

但是作為文化載體,能夠在這個科教立國與時俱進的今天,國家依然選擇了接納改造武學文化,這也是對武學的一種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