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川四寶”與三井文庫收藏 大開眼界!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顏真卿特展剛剛閉幕,除了展出的舉世矚目有“全國第二行書”之譽的顏真卿《祭侄文稿》墨跡手卷外,其他書法展品也可貴一見。其間碑本界有名的李宗瀚“臨川四寶”從頭聚首亮相,以及三井文庫保藏的碑本孤本,堪稱此次展覽的又一亮點。

李宗瀚35歲得褚遂良《孟法師碑》,38歲得虞世南《夫子廟堂碑》和魏棲梧《善才寺碑》,並在43歲收得隋丁道護《啟法寺碑》。“隋唐秘妙,真則稱丁。虞髓褚骨,魏罕聞名。得一已絕,矧四難並。珍逾趙璧,不出戶庭”。這是李宗瀚得到這四件碑本後寫下的,足見他具有後的欣喜與保重。

“臨川四寶”即:唐虞世南《夫子廟堂碑》、唐褚遂良《孟法師碑》、唐魏棲梧《善才寺碑》和隋丁道護《啟法寺碑》。這四部碑本大名鼎鼎,向為保藏界愛崇,前三部為日本三井財團聽冰閣所藏,而《啟法寺碑》拓本更號稱唐拓孤本,長時刻保藏於日本私人手中,秘不示人,屬首次揭露出面。

“臨川四寶”與三井文庫收藏 大開眼界!


李宗瀚

李宗瀚(1769-1831),字北溟,一字公博,號春湖。為李宜民長孫,李秉禮長子,過繼給叔父李秉仁。臨川溫圳人,旅居廣西桂林。官至工部侍郎,精於書法和鑑賞,系清代聞名書畫保藏家。他保藏的碑本中尤以“臨川四寶”誇譽藝林,此次四寶得以從頭聚會,共同展出,殊屬可貴。

“臨川四寶”與三井文庫收藏 大開眼界!


虞世南《孔子廟堂碑》李宗瀚藏本 日本三井留念美術保藏

虞世南是唐代開國有名的書法家,位尊“唐初四我們”之首,《夫子廟堂碑》又是其撒播最重要的書刻,於唐武德九年(626)十二月開始,貞觀初刻成於長安。唐太宗曾命搨取數十本賞賜近臣,可見其對虞書的推崇。惋惜原石未久即遭火毀,相傳武則天時期命相王李旦又重刻立,亦遭毀佚。現今撒播重刻的有兩種,一為北宋王彥超重摹,俗稱“西廟堂本”,現存陝西西安,又稱陝西本;一為元至元年間山東城武縣重摹,俗稱“東廟堂本”,又稱城武本。別的宋代重刻還有曲阜刻本,和饒州錦江書院刻本兩種,惜無傳拓本。

李氏所藏虞世南《夫子廟堂碑》是現存拓本最舊藏本,原為元代書法家康裡子山舊物,此本號曰唐拓,但向來專家議論紛紛,無法確證。有學者研討發現,其間三分之一是“東廟堂本”配補,其餘部分既非東廟堂本,也非西廟堂本。相傳不是“唐初原刻”便是“相王李重刻”,很有研討價值。此次一起展出的還有陝西本和城武本兩件整拓,可資參證比較。

“臨川四寶”與三井文庫收藏 大開眼界!


褚遂良《孟法師碑》 日本三井聽冰閣藏 李宗瀚舊藏本

唐褚遂良《孟法師碑》,貞觀十六年(642)刻立,原石久佚,傳世僅此唐拓孤本,存776字(中缺二百餘字)。此拓經明代黃熊、曹繩武遞藏,清道光三年(1823)歸李宗瀚,內有王世貞、王世懋、王良常、王文治、陸恭、李宗瀚等人題記,聲名遠播,彌足珍貴。

“臨川四寶”與三井文庫收藏 大開眼界!


魏棲梧《善才寺碑》

“臨川四寶”與三井文庫收藏 大開眼界!


魏棲梧《善才寺碑》

唐魏棲梧《善才寺碑》,同為傳世僅存宋拓孤本。原石久佚,拓本原本“魏棲梧書”等字舊時即被人挖去,換成“褚遂良書”字樣,以抬高身價。別的,原唐開元十三年,“開元”兩字由碑銘內“神龍”二字移換,原“開元”二字未剪失,順入碑銘內。有學者以為“或在宋時已偽裝褚遂良題款”,用以漁利。此剪裱孤本,有明末馮銓題跋兩行,安岐舊藏,翁方綱、阮元等跋。翁方綱根據歐陽修《集古錄》等書考出魏書,“洗出真面”。

“臨川四寶”與三井文庫收藏 大開眼界!


褚遂良《孟法師碑》 日本三井聽冰閣藏 李宗瀚舊藏本

隋丁道護《啟法寺碑》,原石傳說在湖北襄陽,早佚。歐陽修、米芾甚至趙明誠都對丁道護很推崇,以為其與虞世南、歐陽詢雁行。丁道護的書跡撒播甚稀,存世唯有此唐拓孤本,原為宋丞相賈似道所藏,有印,並有何義門題簽,陸恭、翁方綱、李宗瀚各家題跋。民國初年從李氏散出,歸羅振玉。李氏原有印本傳世,後羅氏又在日影印流佈。原本大約經羅氏賣給日本香川大西氏保藏,從此“侯門似海”殊少出面。2006年,東博舉行“書之至寶”展,其時希望能將此本借到展出,為此曾專函邀請,但其時保藏家剛剛逝世,他的夫人儘管覺得舉行展覽會是一件功德,但還是婉言謝絕了邀請。

“臨川四寶”與三井文庫收藏 大開眼界!


隋 丁道護《啟法寺碑》

當年李宗瀚35歲得褚遂良《孟法師碑》,38歲得虞世南《夫子廟堂碑》和魏棲梧《善才寺碑》,並在43歲收得隋丁道護《啟法寺碑》。八載勤勞蒐羅,四件傳世孤本總算到手,兀自興奮不已,後於1823年春天爰筆寫下“隋唐秘妙,真則稱丁。虞髓褚骨,魏罕聞名。得一已絕,矧四難並。珍逾趙璧,不出戶庭”的題記,表達了“子孫永保”之意,可見“臨川四寶”是他本人遴選的成果。

別的,李宗瀚對自己心愛的碑本珍護有加,其間最好的東西上面都要蓋上“寶”字圓印和“心賞”葫蘆印。從前有風聞他的保藏還有“十寶”之說,後來學者研討發現,其實有“寶”印的碑本也不止四件或十件。此次“臨川四寶”出面,每本有專門的玻璃櫥櫃獨立展現,為展覽增色不少。

“臨川四寶”與三井文庫收藏 大開眼界!


褚遂良《孟法師碑》 日本三井聽冰閣藏 李宗瀚舊藏本

李宗瀚的藏品,後來有很多流入日本,尤其是三井家族,現為三井記念美術館保藏。二十世紀初,三井家族中的三井高堅(字宗堅,號聽冰),篤愛藝事,嗜好保藏。憑藉雄厚資財,委託老友聞名篆刻家河井荃廬(仙郎)往來我國,大舉蒐羅金石碑版,收成各種善本碑本,達百餘種,號稱唐拓孤本十數,宋拓則愈半百。當年這些名品皆深藏於三井高堅的聽冰閣中,秘不示人長達六十餘年。直到二十世紀末,才移入財團法人性質的三井文庫,即現在的三井記念美術館,定時敞開展現。

此次東京顏真卿特展,三井記念美術館特別惠借出26件碑本名品參展,件件珍稀異常。除上述“四寶”外,宋拓《孔穎達碑》也很可貴,其他清初乾嘉舊拓或晚近所拓,全漫漶鑿毀,餘無幾字,而此本存字多達1700餘,名副其實為“海內第一本”。別的,宋拓孤本唐神龍元年(702)《祝綝碑》,還有《集王聖教序》李春湖本(三井一起還借出一鬆煙拓本)等,均曾為臨川李氏所藏珍物。

“臨川四寶”與三井文庫收藏 大開眼界!


褚遂良《孟法師碑》 日本三井聽冰閣藏 李宗瀚舊藏本

別的還有,宋拓孤本《柳州羅池廟碑》,韓愈撰文,碑原在羅池廟內,久佚不存,為中唐書法家沈傳師存世的唯一著作。此本歷經王鐸、翁方綱、何紹基、羅振玉等遞藏。唐鄭雲逵《李廣業碑》也是宋拓孤本,從前元代畫家倪雲林保藏,併入清內府,著錄於《石渠寶笈三編》,還有明內庫本柳公權《玄秘塔碑》、裴休《圭峰禪師碑》等等,也都是三井家族的貴重舊藏。

唐代書法繞不開歐陽詢,更繞不開他的號曰“全國第一楷書”《九成宮醴泉銘》。此次大展為此也做足文章,不但展出七件九成宮拓本,包括六件剪裱本一件整拓本,更從大阪市立美術館借來仇英《九成宮圖》,李成《讀碑窠石圖》和郭忠恕《明皇避暑宮圖》三件繪畫著作助陣,儘管這三件著作並非真筆,但都撒播有序且精彩紛呈,大大增強了這一專題的現場魅力。

“臨川四寶”與三井文庫收藏 大開眼界!


宋 郭忠恕《明皇避暑宮圖》 大阪市立美術保藏

六本九成宮碑本冊頁中,三井留念美術館一家就拿出了三件,而且質量遠超其他數本。其間清代李鴻裔舊藏的那本,雖略晚於該碑存世最善的李琪本(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但瘦硬勁挺,洵為可貴的南宋佳拓。別的三井還供給了一件慶曆本歐陽詢《化度寺碑》參展,原為清吳榮光藏本,明代李東陽舊藏,翁方綱考出是北宋拓本中拓制時刻最早的一本,相同彌足珍貴。

當然還有聞名的《石鼓文》拓本,宋拓善本以明代範氏天一閣藏本和錫山安國“十鼓齋”中“先鋒”、“中權”、“潛力”諸本最負盛譽。無法範本於乾隆年間不小心毀於火災,而安氏三本最後也輾轉售於三井家,上世紀三十年代郭沫若旅日期間,即據以寫成有名的學術著作《石鼓文研討》。此次東京特展中,“中權本”亦赫然在列。近來有國內專家對此三本提出異議,俟異日當有新的研討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