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生活中“間接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的狀態?

大家在生活中經常會有這樣的例子,“哎,今天太頹廢了,不行我明天要......”省略號後面是一串的雄心壯志呀,結果到了明天似乎還是重複今天的,然後又開始立下誓言。這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常態,包括我自己也不例外,並且也是經常性的。

這種狀態其實就是惰性,我們基本上都知道,但卻很難做出改變。這是因為要改變真的太麻煩了,自己也好像得不到什麼好處,大多數人的想法基本都是這樣的。狄更斯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沒錯,我們現在生活的時代真的很好,什麼都很方便快捷。不想出門,手機上點外賣就可以了,不想看書,手機上也可以直接聽書,甚至連蔬菜水果這些我們也同樣可以在網上下單,很快就會送到,這樣看來無疑是理想中的生活狀態了。不過,這恰恰造成了我們的惰性。

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減肥。生活越來越好,隨之而來的還有健康問題,越來越多人有著肥胖的困擾。我們都知道減肥最核心的是,管住嘴邁開腿。這個道理人人都懂,但就是實施起來非常困難。人們往往想要的是很快便能見到成效,所以市面上的減肥藥等非常多。還有是兩天打漁,三天曬網,就堅持了幾天繼續和朋友約去喝酒吃火鍋了。

現代的社會已經是快餐式文化了,人們總想著用最少的時間換取最大的成效,浮躁也成為了社會的通病。很多人是間接性的躊躇滿志,我要努力,我要幹啥幹啥,結果幾天沒見到成效便放棄了,也就持續性混吃等死了。這裡提出來,並不是想批判大家,是想和大家討論討論,怎樣改變這種生活狀態,因為自己也在努力嘗試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