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亮:疫情後國際經貿格局及乳品產業幾個判斷

一、關於國際經濟及貿易五個判斷

一是世界經濟總體將經歷兩年低谷期。最近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內多家權威機構預計疫情後世界經濟將陷入衰退。按照投資時鐘理論,世界經濟蕭條將持續很長。我們分析,一方面當前國際原油價格短期出現2002年來最低價格,但由於疫情、旱澇等自然災害造成農業減產,加之各國採取激進刺激經濟方案,物價總體會快速上升;一方面,失業率急劇增加,消費需求明顯下滑,居民購買能力下降;一方面,美元信用評級下降及國際貿易摩擦加劇,促使國際貿易量下降。樂觀預計這一輪經濟調整週期可能至少兩年左右,2022年開始向好。目前中國經濟狀況相對較好,但內需下滑,海外投資受阻以及進出口萎縮都將制約中國經濟增長。特別是,這些年中國經濟增長越來越多依靠內需拉動,但就業形勢嚴峻、物價上漲都將制約內需。我們分析,今年下半年國內通脹將進一步顯現,生產及用工成本都要大幅上漲。

二是國際貨幣長期貶值預期,不排除新一輪金融危機。歐美等國刺激經濟超發貨幣及以美元為主債務體系陷入誠信危機,加之實體經濟償付能力弱化可能誘發新一輪金融危機。中國已經逐步放開匯率市場,同時出於刺激經濟增長,中國在貨幣政策將推行量化寬鬆,財政政策圍繞新興產業領域加大投入,比如5G網絡建設、智能化生產、新型城市化,從短期來看,都將更大程度提升M0領域貨幣量,預計中國國內未來也面臨極大通脹壓力。

三是經濟衰退可能進一步引發“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疫情後,各國該如何應對經濟衰退和失業率增加,受輿論引導和政府轉移矛盾影響,使得國際間貿易合作關係受到很大挑戰,美國將會進一步向中國索取更多,從而引起“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如果中美、中歐及其他關係之間能夠有效達成協議,對疫情後世界經濟衰退能夠冷靜處理,那麼中美和中歐之間將迎來新發展的良好機會,有助於讓世界經濟儘快擺脫衰退。這個問題是最大不確定性因素。

四是疫情後世界經濟“紅利窪地”依然是中國市場。中國是世界上工業體系最完備國家,生產再加工能力強,綜合成本依然低,因此,經濟復甦能力最強。另外,從全球有購買能力國家來看,中國消費市場依然是世界最大市場。傳統歐美國家消費能力將進一步下降,而新型市場國家中,巴西、阿根廷、南非短期很難擺脫危機,西亞諸國、墨西哥及俄羅斯陷入美元貶值和原油價格波動帶來風險,而印度將是此次疫情最大黑洞,對經濟毀傷更大。

五是受宏觀經濟影響,各國消費能力都在下降。

中長期來看,我們分析,通脹及失業率增加等因素都將對消費造成極大傷害,各國消費能力將進一步降低。世界消費主要集中在兩大陣營:一個是以美國為代表傳統富裕國家,一個是新型市場國家。但自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新型市場國家消費水平就一直停滯不前。此次疫情後,進一步加劇新型市場國家經濟動盪,同時對於傳統富裕國家也造成極大影響,從而抑制消費上行。對中國來說,消費高增長階段暫時結束,一方面居民加大儲蓄力度,而年輕人透支消費嚴重;一方面消費觀念更加趨向務實,從消費規律看,中國在經歷十年高速發展之後,消費增速將放緩,同時消費者開始從不理性緩慢轉向理性。

二、2020年行業幾個判斷

(一)整體消費低迷,疫情後消費恢復性增長空間有限

近些年,中國乳品消費總體進入大幅放緩階段,各傳統品類也到銷售天花板,奶酪儘管消費增長明顯,但體量仍然偏小。從龍頭企業業績增長看,主要來自高端化價格上行帶來銷售額增加和市場集中度提升帶來的,擠佔其他企業市場份額。從我們給出數據分析,龍頭企業業績增長約60%是來自擠佔份額帶來的。在此背景下,我們評估,2020年疫情出現讓一季度總消費量迅速下降約40%以上,由於疫情造成人流購買和節日消費降低促使企業庫存積壓,3、4月份各大企業大面積促銷。

隨著疫情結束,消費呈緩慢增長態勢。但由於疫情後消費者儲蓄意願增強、就業形勢嚴峻,低慾望群體增多等影響,消費總體在今明兩年仍處於低谷期,而下半年消費恢復性增長不容樂觀,預計恢復到2019同期八成左右。我們最近常聽說“報復性”消費,但實際上一方面乳品作為快消品不具備“報復性”消費特徵,另外從大環境上看,也難出現明顯所謂“報復性”消費。

另外消費高端化發展也從高速階段轉入低速階段。這些年,我們觀察發現:一是消費者從過去那種盲從消費心理開始趨於理性;二是消費者獲取產品信息越來越容易,越來越透明;三是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開始接軌;四是一、二線消費觀念與三、四線開始趨同。

(二)生乳價格恐將高漲,短期生產成本會明顯上升

近兩年由於奶牛存欄下降,生乳供應出現相對緊張,在此背景下,由於疫情期間造成生乳滯銷,價格扭曲,必將會影響後期供應。7、8月份隨著消費恢復性增長,我們分析,生乳供求緊張會表現明顯,價格會呈大幅直線上漲,到10月份保守預計價格到4—5元/公斤左右,2021年4月份後,生乳價格又會大幅下降。

另外受國際、國內各類自然災害,推行寬鬆貨幣政策等因素影響,下半年國內將出現較為明顯通貨膨脹。因此,企業短期成本上行不可避免,會進一步壓縮當年企業利潤增長。

從市場競爭格局看,當下是“存量競爭、戰略相持”階段,當收入增長越發困難時,如何降低成本成為可持續競爭核心,所以這個階段是再次考驗供應鏈體系時候。

(三)低溫巴氏奶格局將有大變化

以往低溫巴氏奶為主企業都是區域性,真正實現跨區域發展不多。然而近兩年市場發生明顯變化,一是大多巴氏奶企業都處於虧損和潛虧境地,難以堅持;二是市場新競爭對手湧現,除伊利和蒙牛外,海外進口也在加快,加之南方地區對生乳養殖環境要求更嚴,個別地方企業已經很少生產巴氏奶轉向含乳飲料和酸奶,使用海外進口大包粉;三是巴氏奶沒有全國性統一品牌,市場還是比較分散,意味著競爭力仍然偏弱。

如果中美貿易向好發展,那麼中國與美國貿易合作將極大推進進口低溫產品大舉進入中國市場,這對於中小巴氏企業而言無疑更是雪上加霜,加重他們對未來悲觀預期。

而此次疫情對巴氏奶企業影響巨大,一季度虧損面加大,部分企業資金短缺,市場不振,大小企業兩級分化愈發嚴重,大批中小巴氏企業退出意願強烈,因此,圍繞巴氏奶而展開的橫向整合將是重點。

跨區域性低溫公司希望通過整合形成對龍頭企業在這一領域競爭優勢。但是目前龍頭企業已經進入,而此時不加快這種整合,當龍頭企業在巴氏領域形成氣候,未來勢必對以巴氏為主跨區域業形成巨大壓力,也許對這些企業而言,這是最後一次絕好機會。

低溫領域在乳品產業算是一個制高點,疫情後巴氏領域低谷期將為龍頭企業整合提供機會,不難想象,在龍頭企業和跨區域巴氏企業之間圍繞低溫全面佈局和整合的“軍備競賽”已經拉開序幕。

(四)進口大趨勢不會改變,進口量會持續增加

疫情後國際貿易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存在巨大不確定風險。我們認為,由於全球產業分工已經形成,各國經濟貿易形成相互依賴關係,全球一體化格局儘管受到挑戰,但不會因為美國而全面改變。對中國而言,將會繼續深化對外開放,加強同東盟、歐盟等國家貿易往來。

疫情造成一季度中國乳品進口量有所下降,而海外多個國家也出現嚴重倒奶現象。疫情後,各國都會加強生產自救,特別是那些農業出口為主國家將會更加重視對華貿易。拋開那些存在分歧國家,中國也將更加重視各國農產品進口,進一步降低准入門檻。所以從中長期看,無論成品還是原料,乳製品總體進口仍然保持好的增長態勢。

(五)企業加快向專業食品領域轉型

隨著技術進步,未來圍繞大健康,功能性食品將是大勢所趨。但從技術儲備到產品成熟,中國國產功能性食品產業發展還需十年磨一劍。

當下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消費總量已經到頂,通過高端化提價發展也遭遇市場激烈且殘酷競爭,企業不得不加快向專業食品領域挺進,尋找新的藍海。而此次疫情極大提升消費者對功能食品購買力度,同時傳統渠道商也在專業營養功能食品上收穫頗豐,從而加快推進轉型步伐。

隨著全球化進一步發展,傳統食品領域今天及未來都將面臨全球同質化,而專業食品,特別是針對中國人消費習慣、偏好和營養結構專業食品很少,這將是國內外所有企業都死盯著藍海市場,過去兩年裡,國際食品巨頭的雀巢和達能在中國市場相關領域都在緊鑼密鼓進行著佈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