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品周敦頤《愛蓮說》,文人的這點愛好:碗蓮養成記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再品周敦頤《愛蓮說》,文人的這點愛好:碗蓮養成記

網絡圖片

開頭便是北宋著名哲學家、理學家周敦頤的散文《愛蓮說》,其中最著名的兩句“出淤泥而不染”和“可遠光而不可褻玩”成了千百年來文人墨客傳唱的經典。長久以來,中國文人對梅花和菊花非常偏愛,而皇家對牡丹極度推崇,進而影響到民間對牡丹的喜愛,目前在山東菏澤與河南洛陽,牡丹早已形成規模化種植,尤其是洛陽牡丹似乎名氣更為響亮。但是,對蓮花的喜愛,一般來說,佛教裡面對蓮花有特別的感情,蓮花代表佛的誕生,有蓮花生大師,即蓮花生大士,是印度佛教的的集大成者,也是藏傳佛教的奠基人。而大家喜歡的《封神榜》裡面的哪吒,也是蓮花化身。下面就簡單對比一下幾種花裡蘊含的文化氣息:

菊花:一般來說喜愛菊花的人偏向於內心追求歸隱生活,並且在中國有黃菊花寄託哀思的說法,菊花也是在百花謝淨的秋天才開,有點特立獨行的性格。關於菊花的詩作,一般都會首先想到唐代屢試不第,最終發動農民起義的黃巢的詩《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除此之外,黃巢還有兩首與菊花有關的詩作,一首是題菊花》:颯颯西風滿院載,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另外一首是《自題像》:記得當年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天津橋上無人識,獨倚欄干看落暉。作為販私鹽的黃巢,也想通過科舉考試走上仕途,從他的詩作來看,黃巢也是很有文采的一個人,但是理想很飽滿現實很骨感,他沒有考中,最後走上的戰爭的道路,給唐王朝帶來深重的災難。

再品周敦頤《愛蓮說》,文人的這點愛好:碗蓮養成記

菊花

牡丹:作為千百年來被中國人當成事實上的“國花”(還未官方正式認定),成為詩人筆下奼紫嫣紅的寵兒,牡丹的種類也是非常多,最常見的顏色是大紅大紫,代表的是雍容華貴,在筆者看來,牡丹更多的是代表上層階級的偏好,和廣大人民群眾習慣於勤儉節約的生活存在一定的差距。

再品周敦頤《愛蓮說》,文人的這點愛好:碗蓮養成記

牡丹

寫牡丹的文人也是非常多,比如唐代“詩豪”,代表作為《陋室銘》的劉禹錫,曾經寫過多首關於牡丹是詩作,其中《賞牡丹》: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劉禹錫不僅能夠安臥陋室立志,還能欣賞高貴的牡丹,這和他本人在仕途上的大起大落有關。劉禹錫本身就傳言是中山靖王之後,洛陽人,可見唐代時候人們就可以栽培牡丹。

再品周敦頤《愛蓮說》,文人的這點愛好:碗蓮養成記

可愛的牡丹

蓮花:被廣泛種植與從東北到西北再到江南,只要有水有河的地方,蓮花基本上都能生長,知道蓮花生長環境的都知道,蓮花紮根於水下淤泥當中,不需要刻意施肥就能茁壯成長。在遼寧大連市普蘭店等地,在之前的多次考古發掘中發現了保存在泥炭層中的一千多年前的蓮花種子,在種植後竟然能夠發芽生長,最後開花,並且現在已經繁衍了更多,足以看到蓮花生命之頑強。

以下是筆者在某寶上買的“碗蓮”,不知道真假,也只有長大才能知道。最近的發芽情況,似乎有幾顆至今沒有發芽,估計是不會再發芽呢。蓮子發芽以後在換水的時候,很容易把小芽弄斷,瓦拉就弄斷了一根,大家一定要小心。後期再成長再記錄:

再品周敦頤《愛蓮說》,文人的這點愛好:碗蓮養成記

蓮子初發芽

再品周敦頤《愛蓮說》,文人的這點愛好:碗蓮養成記

浸泡蓮子

再品周敦頤《愛蓮說》,文人的這點愛好:碗蓮養成記

好多發芽呢

再品周敦頤《愛蓮說》,文人的這點愛好:碗蓮養成記

發芽率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