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咬文嚼字:爨》 作者:文微忍

咬文嚼字:爨

作者/文微忍

編審/天美五星

(2020.4.22寫於西安)

原創《咬文嚼字:爨》 作者:文微忍

咬文嚼字:爨

春日覌賞千畝油菜花,遊武功(古邰城),走在碾盤街碾盤路上,見臨街商鋪銷售邰城傳統食品“香爨豆麵”,一行數人,竟無人識得“爨”子。老闆娘說:念“爨”,cuan爨。

大家都知道,中國字起源於“象形文字”,比如“日”像太陽;“月”像月亮。話說得多了,象形就象不過來了,於是將象形文字進行整合擴展,於是1生2,2生3,3生萬字,現在大約有近十萬個漢字,當然還可以增加,可以無限擴展,只是我們認不過來罷了。

漢字是方塊字,基礎字是:象形字,其次有:指事字;會意字;形聲字等。正是由於這些指事字會意字形聲字等的貢獻,才創造出了更多的漢字,特別是形聲字,一個字有形有聲,理解字義靠“形”,發出字音依“聲”。拓展空間非常大。

那麼“爨”字是怎麼回事?我們的漢字經過多次簡化,很多常用字筆畫減少了,變得好認易寫了;可能是有些字較少用到,專家們可能也就懶得去簡化或沒有功夫去簡化了,比如“爨”。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王力,等主編,商務印書館,第四版):爨cu"àn" ①燒火做飯。《孟子•滕文公上》:“許子以釜甑,以鐵耕乎?”杜甫《空囊》詩:“不爨井晨凍,無衣床夜寒。”《水經注•灅水》:“以草爨之,則煙騰火發。”②灶。《墨子•備城門》:“二舍共一井爨。”

“爨”字寫法繁雜,是個“會意字”。上下結構。子底為“火”火上架“大”木燒“林”;“冖”字腰表示在家裡;字頭上是“兩隻手”在做事、或一家數人一“同”在爐灶旁燒火做飯。

原創《咬文嚼字:爨》 作者:文微忍

作者簡介

原創《咬文嚼字:爨》 作者:文微忍

文微忍

文微忍,陝西佳縣人。外科學教授。


網絡文學

NetLiterature

編 審

天美五星

做時尚之事 話文化之觀

正生活之風 揚藝術之能

傳播原創文化 弘揚創作精神

感謝你的關注與支持、讓我們在文學的路上同行,路上有你、有我、有她,有我們的點點滴滴。因為有心,所以精彩,因為有情,所以溫暖,因為有愛,所以欣賞。2020,原創有你,一路芬芳。


原創作品授權天美五星全網首發,文章閱讀也可在微信讀書上檢索此文,轉載務必註明出處!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