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寫了最具神性的詩歌,他愛的女人都和他錯過,25歲他離開了世界

他寫了最具神性的詩歌,他愛的女人都和他錯過,25歲他離開了世界

作者:張風莉


1989年3月26日的黃昏,山海關。


殘陽如血,天空中沒有一隻飛鳥,四下裡看不見一個人影。一個衣冠整潔的年輕人,在那蜿蜒爬行的鐵軌上,徘徊了很久很久。


在晚霞已經燃盡的蒼茫時刻,他揹著揹包,帶著他最心愛的四本書,坦然地臥在了某一段鐵軌上。


他等待已久的那趟列車,終於呼嘯而來,當那趟列車飛駛而過,天地之間,頓時盛開了一朵巨大的花朵。


這朵花,比緋紅的夕陽更燦爛;這朵花,比濃稠的鮮血更明豔。


他走了,在那春暖花開的時節;他走了,攀著那一節一節光明的天梯。他說他走到了人類的盡頭,他要去尋找那個朝向大海、有著糧食蔬菜、還可以餵馬劈柴的地方。


他來人間一趟,他已經看過太陽。


雖然他的生命,被永遠定格在25歲,但是他已經寫出了世間最傑出的詩行。


他,就是海子。


即使世界沉睡,他也要單翅起飛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24日,出生在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的查灣村。


海子是地道的農家子弟,農村生活的艱苦和貧困,使得海子從小就明白,只有發奮讀書,才能離開那世代生活的鄉村,才能到更廣闊的世界裡,尋找光明。


15歲那年,海子以優異的成績被北京大學法律系錄取,成為當地少有的進入中國最高學府的大學生。


告別了故鄉和親人,海子第一次坐上火車,奔赴他心目中嚮往已久的聖地。


單翅鳥為什麼要飛呢

肥胖的花朵,噴出水

我眯著眼睛離開,居住了很久的心和世界

你們都不醒來

我為什麼,為什麼要飛呢

——《單翅鳥》


海子就是一隻單翅鳥,即便世界沉睡,他依然要扇動翅膀,執著地飛向遠方。


他寫了最具神性的詩歌,他愛的女人都和他錯過,25歲他離開了世界

1979年,和同學合影,中間海子

八十年代的北大校園,朦朧詩非常盛行。大學三年級時,海子開始學習寫詩,並結識了北大的校園詩人駱一禾與西川,人們親切地將他們稱為“北大三劍客”。


雖然海子的詩,深受北大詩友的喜愛,但是在當時的主流刊物上卻很難發表。不斷遭受退稿的海子,內心非常鬱悶。


1983年6月,海子鼓起勇氣,印發了他的第一本詩集——《小站》。這本薄薄的的冊子只印了20本,海子將它們分發給喜歡他的詩歌的朋友們。


《小站》印發一個月之後,海子帶著淡淡的憂傷,從北京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中國政法大學校刊編輯部工作。


他寫了最具神性的詩歌,他愛的女人都和他錯過,25歲他離開了世界


他在詩裡歌唱,也在詩裡生活


工作以後,海子以更大的熱情繼續寫詩。經過兩年的實踐和磨礪,1984年10月,20歲的海子寫出了他的成名作——《亞洲銅》。


亞洲銅,亞洲銅。

祖父死在這裡,父親死在這裡,我也會死在這裡。

你是唯一的一塊埋人的地方。

亞洲銅,亞洲銅。

愛懷疑和愛飛翔的是鳥,淹沒一切的是海水。

——《亞洲銅》


《亞洲銅》發表以後,“海子”這個筆名被正式起用。北大教授謝冕曾這樣盛讚《亞洲銅》:“它意象明淨而疏淡,展現著古老土地的憂鬱以及對於悠遠文化的思考。它無意於炫耀博學,也不堆砌史料,以歌謠的明亮寫出了豐厚的意蘊。”


在校刊編輯部工作了一年之後,海子被調到了哲學系任教。


此時的海子,風華正茂,青春爛漫,世界在他眼裡比朝陽還要美好。


我無限地熱愛著新的一日。

今天的太陽,今天的馬,今天的花楸樹。

使我健康,富足,擁有一生。

從黎明到黃昏,陽光充足。

勝過一切過去的詩。

——《幸福的一日》


對於一個詩人來說,歌唱幸福或許是膚淺的,只有歌唱孤獨、歌唱那亙古的荒涼與悲傷,他的詩歌或許才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目擊眾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遠在遠方的風比遠方更遠。

我的琴聲嗚咽淚水全無,

我把這遠方的遠歸還草原。

一個叫木頭一個叫馬尾。

——《九月》


海子的這首《九月》,作於1986年,它具有浪漫而又悲愴遼遠的基調。其中“草原”象徵著一個巨大的時空,在這個充滿神秘色彩、閃爍神性光芒的時空裡,海子對生與死、對自身和人類的存在問題,進行了詩性的言說與思考。


海子一生嚮往遠方,嚮往那有神祇居住的地方,而西藏就是海子心目中,最接近神靈的天堂。


海子曾兩次進藏,去看八廓街上來往的騾馬,去摸喇嘛手中轉動的經筒,去感受佛教的六道輪迴,去尋找自己的前世今生。


遠方除了遙遠一無所有

遙遠的青稞地,除了遙遠,一無所有

更遠的地方,更加孤獨。

遠方啊,除了遙遠,一無所有。

——《遠方》


或許海子最終無法到達那個終極的遠方,或許海子知道他竭盡全力尋找的,其實是並不存在的虛無之物,但是海子依然無法停下,他探尋的腳步。


他寫了最具神性的詩歌,他愛的女人都和他錯過,25歲他離開了世界


他經歷了最悲傷絕望的愛情


海子在短暫的一生中,愛過四個女人,但是這四個女人全都與他錯過,只給他的內心留下了永遠的創痛。


荒涼的山岡上站著四姐妹。

所有的風只向她們吹,所有的日子都為她們破碎。

空氣中的一棵麥子,高舉到我的頭頂。

我身在這荒蕪的山岡,懷念我空空的房間,落滿灰塵。

我愛過的這四姐妹啊,光芒四射的四姐妹。

——《四姐妹》


這四姐妹之中,最讓海子刻骨銘心地愛著的,是他的學生,也是他的初戀波婉。


波婉是來自內蒙古大草原的一個女孩,他非常崇拜海子。有一次海子在課堂上問學生:“你們最喜歡誰的詩?”同學們說了各自喜歡的詩人,輪到波婉時,沒想到她說她喜歡海子的詩。


對這個意外的回答,同學們鬨堂大笑,但海子和波婉的心,卻在那一刻彼此吸引,彼此靠近。


我相信有人正慢慢地艱難地愛上我

別的人不會除非是你

我倆一見鍾情

在那高高的草原上

赤裸的草原上

——《給你》


姑娘的青睞,戀愛的甜蜜,使海子久久地沉浸在幸福之中。但是因為海子的貧窮,他們的戀情,遭到了波婉家人的反對,兩年之後,波婉離開了海子。


在這個下雨的夜晚

如今只剩下我一個

為你寫著詩歌

這是我們共同的平原和水

這是我們共同的夜晚和詩歌

——《海子小夜曲》


波婉離去之後,孤獨痛苦的海子,生命中出現了另外一個女人。她是海子在昌平校區的同事,已經結婚,是一個三十多歲的成熟女人。


她欣賞海子的詩,她明白海子的悲傷與脆弱,她給海子依靠,她給海子安慰。海子的靈魂,在這個姐姐那裡,得到了放鬆與休憩。


1988年,海子第二次進藏,當火車經過青海德令哈時,海子寫下了一首名叫《日記》的詩: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籠罩。

姐姐,今夜我只有戈壁。

草原盡頭我兩手空空,悲痛時握不住一滴眼淚。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這是雨水中一座荒涼的城。

——《日記》


很多人因為這首詩,記住了“德令哈”這個名字,而“德令哈”就是海子這位姐姐的家鄉。行至青海,面對美麗的戈壁空空,海子說:“姐姐,今夜我不關心人類,我只想你”。


即使海子無比依戀地愛著這位姐姐,但她有家有室,註定和海子不能在一起,最終他們含淚分手了。


海子的第三位戀人,是一名昌平文化館的工作人員。她很愛海子,但是她不懂海子的詩,並且她一直要求結婚,而海子需要一個心靈的知音,更不想立刻進入圍城,所以他們的感情最後也沒有了下文。


海子用心追求過的第四個女人,是一個曾在北京就讀醫科大學的長髮飛舞的姑娘。海子曾指導過她寫詩,她也曾暗戀過海子。


當海子真正走進她的生活時,她已回到成都結婚生子。雖然衝動而熱烈的海子,不遠千里去續這段情緣,但是在短暫的歡愉之後,迫於現實的壓力,海子只得離開。


起風的黃昏好像去年秋天。

樹木損傷的香味瀰漫四周。

想她頭髮飄飄,面頰微微發涼。

守著她的母親,抱著她的女兒。

坐在盆地中央,坐在她的家中。

——《大風》


他寫了最具神性的詩歌,他愛的女人都和他錯過,25歲他離開了世界


他唯一的理想,是創作出大詩


接二連三的失戀的打擊,使海子陷入無盡的悲傷與抑鬱之中,他一根一根地抽菸,一次一次地爛醉。


經過艱難地掙扎,海子終於振作起來了,他重新拿起了筆,他要繼續寫詩。


在海子看來,抒情短詩只是詩人隨性的抒發與情感的記錄,只有寫出像《伊利亞特》、《奧德賽》那樣的長篇史詩,才能真正確立一個詩人在詩壇上不朽的地位。


海子說:“我的詩歌理想,是在中國成就一種偉大的集體的詩。我不想成為一名抒情詩人,或一位戲劇詩人,甚至不想成為一名史詩詩人,我只想融合中國的行動,成就一種民族和人類的結合,詩和真理合一的大詩。”


從1984年開始,海子已經在嘗試大詩的創作了,經過幾年的反覆實踐,海子終於寫出了第一部完整意義上的長詩——《但是水,水》。


之後,海子又萌生了寫作《太陽七部書》的龐大計劃。所謂的《太陽七部書》,是海子七部長詩的合集,分別為《太陽 斷頭篇》、《太陽·土地篇》、《太陽·大札篇》、《太陽·你是父親的好女兒》、《太陽·彌散亞》、《太陽·弒》。


海子一生崇拜歌德,他唯一的理想,便是創作出像《浮士德》那樣的鴻篇鉅製,因此他用全部的精力和生命在寫他的大詩《太陽》。


但是正如海子最好的朋友詩人西川所言:“歌德的《浮士德》從從容容地寫了60年,並非一蹴而就,而海子卻想以激情寫作的方式來完成他的《太陽》。其結果只能是在他的寫作方式和寫作目標之間,橫亙著一道幾乎不可逾越的鴻溝。”


為了完成大詩《太陽》,海子幾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境地,他如同一顆流星,只顧劇烈地燃燒,燒到最後只剩下灰燼。


雖然大詩《太陽》最後沒有全部完成,但是海子在“大詩”形式上進行的探索和成就,卻是不可否定的。


詩歌評論家燎原說:“《太陽七部書》之於他的抒情短詩,猶如黑夜浩瀚的天空之於燦爛的星群,正是因了這背景的浩瀚,才使他的詩歌世界具有了一個天體的渾成性——它讓你難以一眼望穿,讓你愈往裡走愈是覺得深不可測。”


他寫了最具神性的詩歌,他愛的女人都和他錯過,25歲他離開了世界


他向著太陽飛去,去尋找他的王位


正當人們以為,海子正在向著詩歌的縱深地帶,頑強挺進的時候,海子卻做了一件大事:他,自殺了!


海子的自殺,震驚了中國詩壇,也震驚了世人。人們紛紛在問:一個北京大學的年輕教師,一個前途無量的先鋒詩人,他為什麼要自殺?他為什麼要義無反顧地離開這個世界?


海子自殺前幾天,曾收到他的初戀情人波婉的一封信。波婉告訴海子,她已經在深圳組建了自己的家庭,並即將飛往美國在那定居。


那個星期五,海子來到深圳,與波婉見面。然而見到海子的波婉,態度非常冷淡。


海子悲傷地離去,那一夜,海子喝了很多酒,向他的同事與朋友,講了很多和波婉在一起的往事。第二天酒醒之後,海子因自己酒後失言萬分自責,甚至不能原諒自己。


有人說,與波婉的這次見面,成了壓垮海子的最後一根稻草,促使他走上了自殺之路。


其實海子的自殺,不是一時的衝動,也不是出於某一個單純的原因。海子的自殺情結由來已久,他和朋友們不止一次地討論過,最好的自殺方式是什麼;他的很多詩歌中,也流露出死亡的氣息和意味。


春天,十個海子低低地怒吼

圍著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亂你的黑頭髮,騎上你飛奔而去,塵土飛揚

你被劈開的疼痛在大地瀰漫

——《春天,十個海子》


海子非常推崇詩人海德格爾,海德格爾認為在我們這個貧瘠的大地上,還有一個眾神存在的神性世界,而詩人的使命就是去尋找這個世界。


受海德格爾的影響,海子的詩歌題材多以神話為藍本,他試圖通過這種寫作,找到通往世界的途徑:愛、生存、繁衍、統治等等。


但是,最終海子什麼都沒有找到,他只能向著太陽飛去,去尋找那個眾神所在的王國,去擁抱那個無比理想的世界。


海子的自殺,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因為迷戀氣功,在去世之前,海子出現了嚴重的幻聽和精神分裂。


受幻聽和精神分裂的折磨,海子痛苦至極,他幾乎不能正常生活和寫作。所以他最終都會走上那條不能回頭的道路,只不過這一天,也許比他設想的來得早了一點。


海子一直提倡偉大的詩歌,主張詩歌要將人類的苦難,歌頌地令人靈魂顫抖。因此承載著深重苦難的海子,必定認為死亡也是一首詩歌,並且是詩歌的一種終極表現形式,所以說海子或許也是在以他的自殺來祭詩。


朱大可在他的文章《先知之門》中說,海子的死“意味著海子從詩歌藝術向行動藝術的急速飛躍。經過精心的天才策劃,他在自殺中,完成了其最純粹的生命言說和最後的偉大詩篇,或者說,完成了他的死亡歌謠和死亡絕唱。”


海子說,我有三次受難:流浪、愛情、生存;我有三種幸福:詩歌、王位、太陽。


我相信,在靈魂受難之後,到達天堂的海子,終於獲得了幸福和屬於他的王位。


可憐的海子,天才的海子,他來人間一趟,他已看過太陽,但是他最終沒有和他的心上人,走在街上。


他是心向遠方的浪子,他吟唱著古老的輓歌,在廣闊無垠的大地上行走,向著那有河流、草原、太陽和村莊的地方,孤獨地走去。


走著走著,他的軀體在絕望中漸漸消失,而新的海子,在璀璨奪目的火焰中,如鳳凰涅槃般獲得了永生。


在那永生之處,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