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家長們長點心 別再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有句話說的好:那些童年時期造成的心理陰影,要用一生的時間來治癒。

孩童的心靈最是純潔透明,身為孩子的父母理應竭盡所能地保護他們,讓他們擁有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

但是,很多人並沒有肩負起家長的責任,讓自己的孩子遭受到傷害,有的傷痛甚至影響伴隨終身。

請家長們長點心 別再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1、不願意靠近父親的女高管

海棠是隔壁公司的高管,我們在一次飯局上相識。

她看起來風風火火,利落幹練,一副女強人的做派。

可是瞭解她的人都知道,她的軟肋是重男輕女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尤其在酒後,總是痛哭流涕,無法釋懷。

海棠很少和父親聯繫溝通,過年過節很少回家,幾乎當父親不存在。

後來,我瞭解到,海棠和父親之間的心結源於她的奶奶。

大概在海棠八歲那一年,海棠和弟弟鬧著玩,不小心將四歲的弟弟碰倒摔了一跤,弟弟的膝蓋擦破了一點皮,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這本是一件尋常的事,孩子之間打打鬧鬧,小磕小絆在所難免。

但當時重男輕女的海棠奶奶看見自己的孫子摔倒了,就罵罵咧咧衝過來一把抓住海棠的頭髮打了海棠好幾個耳光。

當時,海棠看見爸爸就站在旁邊僅幾步之遙,他看見了孩子摔倒的整個過程,也目睹了海棠被奶奶打的整個過程。

海棠期間一直望著爸爸,希望他可以做點什麼,哪怕解釋一下說兩句,或者勸勸奶奶。

但是,他什麼也沒說,什麼也沒做。

海棠回憶說,當時她心裡對父親行為的震驚超過了被打的疼痛,她的臉被打得通紅,但是她沒有哭。

她以為,她的父親會保護她,至少幫忙說幾句話。

那一刻,海棠彷彿覺得父親是一個陌生人,或者說是她看見了父親陌生的那一面。

從那以後,海棠再也沒有辦法靠近父親,甚至避免與他共處一室。

而她的父親至今仍然不知道原因,不明白一向黏他的女兒為何突然在某一天就視他為陌生人了。

請家長們長點心 別再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2、迷戀整形手術的狂熱愛好者

有位收入中上的女白領,常年處於負債狀態。

和她同樣收入的人早就買房買車了,而她卻一直處於月光,甚至刷爆了信用卡,借了很多外債。

可她平日裡的生活消費卻是很節約,沒有人知道她的錢都花在哪裡了。

其實,這位女白領迷戀上了整形,尤其喜歡在眼睛上做文章。

其根源也是在小時候。

這位女白領還有一個妹妹,在她小時候,家裡人很喜歡評價她和妹妹的眼睛,以及外表。

因為妹妹的眼睛像媽媽,是水汪汪的雙眼皮大眼睛,而她的眼睛長得像爸爸,上眼皮腫而且是單眼皮。

家裡人都說妹妹的眼睛真漂亮、真靈動,襯得整張臉格外美麗,姐姐的眼睛就可惜了,沒有遺傳到好基因。

從小到大,她聽到了太多諸如此類的話,她經常因此自卑,認為同是一個孃胎出來的,上天卻對她如此不公平。

後來,她賺了很多錢,她把錢全部用在整形手術上,割了雙眼皮,開了眼角,為了五官匹配,又做了鼻子和下巴。

再後來,一發不可收拾,隆胸、抽脂、墊臀,她陷入了整形的無限循環中無法自拔。

請家長們長點心 別再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3、皮膚長痘爛臉的抑鬱症女孩

小嬌是我的中學同學,近年來一直被抑鬱症困擾。

中學的時候,小嬌臉上長了幾顆青春痘。

十幾歲的女孩子正是愛美的年紀,小嬌因為幾顆青春痘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她要求媽媽帶她去買消除痘痘的軟膏,媽媽不僅一口回絕,反而把小嬌教訓了一頓。

那個年代的家長都認為,讀書的時候就應該好好讀書,不應該想著外表和打扮。他們認為,只要你在乎外表了,就是學壞了,就是胡思亂想不好好學習了。

小嬌的媽媽也是這樣斥責她的,認為她總是關注自己的臉,莫不是想早戀,心思一定沒有放在學習上。

小嬌媽媽對小嬌說,你這個年紀都要長青春痘的,這是正常現象,不用管它,慢慢地它會自己消失的。

就這樣,小嬌天天觀察著自己的痘痘,眼看了從兩三顆變成了五六顆十幾顆,最後遍佈全臉,整個臉上沒有一塊好皮膚。

此後,以前開朗愛笑的小嬌不見了,她走路低著頭,沉默寡言,後來更是直接表示不想上學了,不想讓自己的樣子噁心了別人的眼睛。

這下小嬌的爸媽才慌忙帶她去看皮膚科醫生,輾轉了好幾個醫院,歷時兩年多,基本控制住了痘痘的長勢,但是因為就醫太晚,就算是痘痘完全消了仍然會留下大片的痘印。

小嬌的皮膚再也不復光潔,她的青春再也不復神采。

因為治療痘痘耽誤了學業,小嬌後來只考上了專科。

現在,同齡的我們大多已經結婚生子,而小嬌卻因為長痘痘,她的青春永遠困在了原地。

因為自卑敏感和學業、工作受挫,小嬌被抑鬱症困擾,生活苦不堪言。

請家長們長點心 別再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心疼這些被傷害過的孩子。

家長們認為自己辛苦賺錢,為了孩子當牛做馬,為什麼孩子還會發生這樣的事,他們認為自己已經盡力了。

家長們沒有意識到:

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的保障,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豐盈。孩子需要得到家長髮自內心的尊重和認同。

身為父母,我們不能把孩子只看做孩子,而是要把他當做一個獨立的人,哪怕年幼稚嫩,他也是獨立的個體,也有喜怒哀樂,也有思想和疼痛。如果我們能蹲下來,讓視線與孩子齊平,細心耐心聆聽,會了解他們更多,有助於我們做出正確的選擇。

粗暴干預、自以為是、隨心操控、冷漠自私,會把孩子推向深淵。

希望今後你我好好審視對孩子的愛。


備註:1、圖片來源於網絡。2、本文由清和天下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作者:清和天下,85後、 職場寶媽、 法律工作者、文字愛好者。關注女性成長與傷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