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請回答,退費是不是要涼涼了?

@母校請回答,退費是不是要涼涼了?


轉眼間,網課已經陪伴廣大學子走過了半學期的時光。


居家學習那麼久,小新同學的偷懶病、拖延症沒少犯,能警醒我好好讀書的,除了對學識的嚮往,還有一個非常有效的動力——


知識就是金錢,我可是交足學費了的。


@母校請回答,退費是不是要涼涼了?

有時候,心疼錢反而是最大的學習動力。


但轉念一想,小新也在家躺了幾個月,吃喝花費沒少被爸媽嫌棄,而且相比初高三同學,多地大學生開學時間仍未知,學校宿舍空了這麼久,水電一點沒費,於情於理,學校是不是該退點宿舍費?


前段時間,一則退費官宣讓小新看到了希望:


教育部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近日發佈預警,強調未開學或未開課不得提前收取學費(保教費),未住宿不得提前收取住宿費。


@母校請回答,退費是不是要涼涼了?


一時間,退費的好消息在朋友圈中喜提刷屏,但實際上,喜提退款的小夥伴卻寥寥無幾。


@母校請回答,退費這件事,是不是要涼涼了?


@母校請回答,退費是不是要涼涼了?

學校該不該退錢?

學生也挺糾結的


關於學校該不該退錢的問題,小新同學在朋友圈做了個小調查,儘管金錢對大家有著天然的誘惑力,但並非所有小夥伴都堅定地站在“請退錢”這一方。


“想過但覺得難實現”、“退款也有不合理之處”、“隨緣等結果”等都是小夥伴們的考量。


想法不一,原因就在於這其實是個挺讓人糾結的事兒。


住宿費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個糾結點。

@母校請回答,退費是不是要涼涼了?


有同學抱著純佛系的態度,國內公立高校的住宿費用大多為每年1000-1500元,不退還幾個月或一學期的錢尚且能接受。住宿費動輒上萬/年的民辦高校學生另當別論。


有同學思考過申請退費,然而“你人沒住你的衣服被子住了”的提醒,又讓他無法反駁。


況且,床位始終是自己的,佔著學校的地兒還讓它退錢,母校好像也委屈。


@母校請回答,退費是不是要涼涼了?

東西在,人不在,造成了一種微妙的狀態。/unsplash


糾結的背後,是國內大多數高校對宿舍和學生之間的關係,沒有比較清晰的界定。


兩者既不是純租約關係——學生約定租住一學期,繳納相應費用,假期離校時學生也應打包行李離開宿舍,將床位空出;又存在管理與被管理的關係。


所以,教育部雖發佈了學宿費相關預警,但對正常收費的學校並無明確的退費要求和退費辦法。具體怎麼做,還要看各地方各學校的考量。


@母校請回答,退費是不是要涼涼了?

退費落實到地方和高校,又會衍生新的難題。/unsplash


呼聲更高的是“退學費”。


網課質量不如面授、學校設施使用時間大幅減少等,是支持退費者認為當下教學狀態無法匹配原本學費的原因。


4月初,韓國全國大學生網絡聯盟學生成員舉行示威活動,就網課導致學習質量下降的問題,請求政府拿出減免學費等應對方案。(韓聯社)

香港浸會大學一項調查也顯示,1500名受訪本科生中有90%希望學校退還2020春季學期部分學費。原因是在線教學質量難以保證。(南華早報)


@母校請回答,退費是不是要涼涼了?

網課太水,主客觀原因都逃不過。


網課雖不抵,至少還算開了學。廣東某高校在校生小羅至今仍處於被學院放養的狀態——


無開學通知,無網課,無後續補課的消息。小羅也不知早早交出去的學費,最終下落會如何。


學宿兩項花銷冤大頭讓學生肉疼,還有一些七七八八的、潑出去未必能收回的雜費,也讓人扎心。


@母校請回答,退費是不是要涼涼了?

球球學校,放過我的錢包吧。


大四學生小謝對退學宿費也抱著佛系態度,畢竟作為畢業生,整個學年基本用於外出實習,即便沒遇上疫情,她同樣要為不住的寢室、沒課的學期買單。


讓小謝覺得坑的是網費


如果校方不予退款,小謝預交了一年的校內網費,基本要在沒開學、完全沒有使用過校園網的情況下打水漂。


還有同學吐槽,自己上了大半學期看ppt的網課,突然被學校通知要郵寄課本、繳納書費,這一操作著實讓人感到迷惑。

@母校請回答,退費是不是要涼涼了?


畢竟,讓大家扎心的不是收費這件事,而是不該收的費用裡,冒出的那些迷惑操作。


@母校請回答,退費是不是要涼涼了?

沒有開學,

學校也很焦慮啊


要不要退費,又該怎麼退,對於承受著被逼問壓力的各地方、各學校來說,更是個頭疼的難題。


4月10日教育部發布的退費文件之後,一些省份的教育部陸續對退宿舍費有了官方回應。


最早承諾退宿舍費的是甘肅,3月25日,在甘肅政務服務網上,官方回應了網友反映的退宿舍費問題,並表示會出臺相關住宿費退費政策。


隨後,河北、四川的教育廳也發佈類似文件,除退還預收的住宿費和學費外,還要求高校根據實際情況,結算清退費用。


@母校請回答,退費是不是要涼涼了?

近日,河北省教育廳等部門下發通知,嚴格落實嚴格落實住宿費退費要求。


但在實際操作上,退費仍困難重重。


教育部文件雖明確要求高校退還部分宿舍費,但施行的自由下放到地方,何時退費,退費標準是什麼,依據什麼形式退費等具體的舉措仍有待商議。


再者,就算地處同一省份,高校與高校之間的情況也大相徑庭。


比如,在享受補貼的公立學校、自負盈虧的民辦學校以及學費昂貴的中外合辦大學這三類大學中,退費呼聲中最高的是中外合辦大學。


江蘇各大高校從4月13日開始錯峰開學,而位於蘇州的西交利物浦大學和崑山杜克大學已經提前通知學生本學期無需返校,繼續網絡課程。


@母校請回答,退費是不是要涼涼了?

退費的質疑,更多指向於收取高昂學費的學校。/unsplash


交付了高昂的費用,卻沒有得到對應的教育服務,不少學生家長想要向學校討個說法。根據南方週末的報道,崑山杜克大學對住宿費用提供了兩種辦法,學生可以選擇退費,或者將這學期的費用於支付下學期。


西交利物浦大學校長在接受南方週末的採訪時,道出了學校的難處。


“為了保證網課教學順利,辦學成本有所上升,很難退還學費”,而學校的宿舍管理外包給了國資公司,退還宿舍費用還在商議中。


當退費的工作停滯不前時,貴州某高校早已提前一個月陸續退還住宿費,不少網友興致沖沖地在該校官博下@自家學校過來抄作業。


@母校請回答,退費是不是要涼涼了?

退費背後的成本也並不簡單。/unsplash


實際上,該校這一舉動與延遲開學無關。


該校先是按統一價格收取住宿費,由於宿舍有新有舊,實際價格不同,待宿舍分配名單落實後,學校會根據學生的入住情況,退還多餘的住宿費,而有些學生還要補交住宿費。


在宿舍費上多退少補,或許是該校的一貫做法。


只不過,這次剛好蹭上了#沒開學退住宿費的熱潮,才出了一起被誇成“課代表”的烏龍。


@母校請回答,退費是不是要涼涼了?

學費之外,

還有更扎心的難題


疫情之下,國外高校與學生同樣面臨退費矛盾。


與國內不同,在以私立名校為多的美國高校,除獎學金之外,學生每學年需支付平均1萬美金左右的住宿費,學校與學生分別屬於買方和賣方市場主體。


在這種語境之下,退住宿費是合情合理的訴求,大部分高校能滿足學生的退費訴求,如波士頓大學已明確本學期不再開學,之後,也將歸還學生住宿費。


而拒絕退住宿費的喬治敦大學,則或將面臨法律訴訟。


@母校請回答,退費是不是要涼涼了?

拒絕退住宿費,美國高校或將面臨法律訴訟。/unsplash


防疫宅家的學子收到退還的宿舍費後,以為終於可以安心學習了,但不少人發現,遠程網課根本無法與動輒上萬美金的學費對標。


比如,學生無法使用實驗室,圖書館的資源暫停開放,體育場館也關閉。於是有學生和家長以學校提供的教育資源貨不對板為由,要求學校退還部分學費。


這邊廂學生們退費的呼聲此消彼長,那邊廂學校財政告急,幾乎在破產的邊緣徘徊。


學費是大部分歐美高校收入的大頭,但受到疫情的衝擊,美國高考SAT和ACT相繼取消,原本秋季入學的學生,不得不推遲大學計劃或者選擇休學一年。


@母校請回答,退費是不是要涼涼了?

損失了重要資金來源——學費,不少高校自身也面臨生存難題。/unsplash


家庭情況一般的學生的處境更為堪憂,疫情重創了家庭收入,留給他們的選擇並不多:


要麼去學費低的社區大學或者直接輟學,等待陰霾過去,再考慮大學的事。


國內入學人數銳減,收不到足夠的學費,這還不是最致命的。海外學生退潮才是一記重擊,特別是留學生大國,如澳大利亞、新西蘭。


澳大利亞的大學極其依賴海外生源,曾有人說澳大利亞的教育是全國第三大出口產業,根據英國衛報的報道,澳大利亞的五大名校有40%的收入來自留學生,這些數量可觀的學費用於發展前沿科技,之後學術研究反哺學生,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母校請回答,退費是不是要涼涼了?

留學生減少,對留學大國是一記沉重的打擊。/unsplash


如今,留學生減少,澳大利亞多所高校財政腹背受敵,一些知名學府原本每年能獲得10億左右的財政收入,今年只能拿到原本財政收入的50%。


那些身陷財政泥塘的學校,只得向銀行申請貸款,或者裁員節流,希望能活著度過這場考驗。


【歡迎留言討論】

關於退學宿費這件事,你怎麼看?


撰稿 | 陳臻臻 裡克

編輯 | 秋褲

排版 | 阿明

* 未標註來源圖片來自網絡

原文首發於《新週刊》旗下公眾號“有間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