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歷史掩埋的曹丕與他的“燕歌行”

先附一首燕歌行詩云: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遊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首先我們先從賞析這首詩詞,詩詞大意:秋風蕭瑟,天氣清冷,草木凋落,露白凝霜。

燕群辭歸,鴻鵠南飛。思念出外遠遊的良人啊,我肝腸寸斷,相思成灰。

思慮沖沖,懷念故鄉。君為何故,淹留他方。

我孤零零的空守閨房,憂來思念君片刻不忘。不知不覺中珠淚下落,滴滴輕盈,打溼了我的衣裳。

拿過古琴,撥弄琴絃卻發出絲絲哀怨。短歌輕吟,似續還斷。

那皎潔的月光啊照著我的空床,星河沉沉西流去,憂心不寐夜漫長。

牽牛織女啊遠遠的互相觀望,相愛的人啊,為什麼被那天河阻擋。

燕歌行作為樂府題目是相和歌裡面的平調曲,這裡相和歌是在民謠基礎上繼承先秦楚聲傳流下來,主要在大雅之堂演奏。這裡值得一說的是曹丕把牛郎織女的典故運用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也把 情詩提高了新的高度。這首詩創作的背景是當時曹操北爭烏桓,此時曹丕任五官中郎將同父出征,在北方邊界觸情生情創作“燕歌行”。這麼一首的深情之作怎麼會是曹丕所寫。

說到曹丕,可能我們腦海裡最先浮想的是,他怎麼逼死自己的弟弟曹植。怎麼對待那麼美麗的甄宓。

被歷史掩埋的曹丕與他的“燕歌行”

更多人所知道的是曹植的那首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所以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心狠手辣之人,卻怎麼聯想都很難與文學作品聯繫到一起。這麼一首動人心懸的“燕歌行”怎麼會是他所作。曹丕作為建安詩風代表人物,他的詩細膩請閱,纏綿悱惻。不單單著有燕歌行,在五言樂府詩寫的也是請閱動人,他還著有“典論論文”這個歷史上最早的文學理論與批評著作,還提出最著名的一句話,該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所以魯迅先生評價 曹丕是這個文學時代的代表,這個時代被稱為文學自覺的時代。從一些史書上的細節看出曹丕確實是一個重感情之人。

建安22年建國七子中的王燦去世,曹丕親自去王燦的墓前弔喪,他的好友生前很喜歡聽驢叫,他卻在墓前學驢叫,以安慰在天之靈。自古帝王有幾人能做到這點。就這樣一個之情之心之人,為什麼後來變成了那麼一個心狠手辣之人,毒死三國時期三大美女之一的甄宓。安葬時以發批面,以糠塞口。

被歷史掩埋的曹丕與他的“燕歌行”

為何一個至情至性之人,會變得這麼殘忍。對我們深知那段歷史的人來說可能很疑惑,如果放在人性面前就不難理解了。一個深情的男人不要離政治,權勢,野心那麼近,曹丕就是在爭奪帝位過程中越來越狠毒,尤其是他登上帝王之後他的心變得鐵實而冰冷。才華橫溢真情款款的曹丕慢慢被這帝王之位侵蝕,在位短短七年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