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戰敗投降書看“臺閣體”書法的特殊應用性

臺閣體的前世與特性

說起“臺閣體”,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但是看到那些俊秀整齊的小楷之後,大家就會明白了。嚴格來說,臺閣體的萌芽期應該是隋唐時期,也就是佛教、道教寫經和科舉制興盛的時代。雖然沒有確切的歷史記載,但從寫經體和館閣體的發展軌跡來看,隋唐楷書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到了宋朝開始,館閣體開始應用於官方,被稱為“院體”。到了明朝時期,臺閣體的發展達到高峰期。當科舉選士時,必須用楷書體作答試卷,務求工整。書寫欠佳者,即使滿腹經綸,也會名落孫山。

最後這一句,也說明了臺閣體在那個特殊時代的特殊作用和應用性質。

從日本戰敗投降書看“臺閣體”書法的特殊應用性

明朝-沈度臺閣體

臺閣體的核心要求是務必工整。必須橫平豎直,整齊,形似木版印刷體。不求藝術特性,但是必須容易識別和閱讀,某種層次上,也是為了科舉閱卷的快捷性和閱卷效率。當然,臺閣體的發展也是官方權利機構為了更好的推行政令和某種文化的必要工具。也是一種很明顯的“存在即合理”。

從日本戰敗投降書看“臺閣體”的特殊應用性

我們知道了臺閣體是如何產生的和臺閣體的具體作用之後,在來看一看臺閣體在近現代的應用實例吧。上面我說過了,臺閣體的存在是有著其特殊的應用性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不同場合的需求,臺閣體還會被應用在一些對外的文化展示和特殊應用場景中。

從日本戰敗投降書看“臺閣體”書法的特殊應用性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書

比如: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投降書就是使用了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臺閣體書法作為書寫範本,並進行最終簽署。很多人第一眼被震驚的並不是投降書的內容,而是投降書的正楷書寫。投降書的書寫是正規的臺閣體小楷,清朝時期被稱為館閣體。每一行字,每一個字都規規矩矩,字裡行間都呈現了中華民族漢文化的博大精深。這也是臺閣體書法應用第一次被世界關注。

從日本戰敗投降書看“臺閣體”書法的特殊應用性


從日本戰敗投降書看“臺閣體”書法的特殊應用性

臺閣體書法自誕生之日起,就被官方指定為應用字體了。這恰恰說明了臺閣體在文化傳播和對外形象展示上的重要性。臺閣體嚴格意義上來說不屬於書法,只屬於書寫。主要原因是因為臺閣體的書寫筆畫橫平豎直,變化感相對較少,相比較其他類型的書法缺少了靈動氣息和不斷變化的形態。但是臺閣體在明清二代確是科舉考場和官員必備的技能之一。已經屬於一種階層的專用字體了。

從日本戰敗投降書看“臺閣體”書法的特殊應用性


從日本戰敗投降書看“臺閣體”書法的特殊應用性


從日本戰敗投降書看“臺閣體”書法的特殊應用性

那麼除此以外,我們都知道,古代因為印刷術的落後,刻板印刷相對緩慢耗時,那麼臺閣體作為可以媲美刻板印刷的字體也為了順應文化的需求而加入到了實際應用中。有很多的古代書籍,也是靠臺閣體書寫來達到普及目標的。綜上所述,臺閣體雖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書法藝術,但是臺閣體對於文化的傳承和相關領域的特殊性應用還是有很大貢獻的,不能被一些唯藝術思維至上的思想所抹殺。

現代科技的發展,臺閣體輝煌還能持續嗎?

當今,印刷術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印刷的效率已經不是制約文化發展的因素了。那麼臺閣體還能存在嗎?還能持續昔日官方加持的輝煌嗎?我個人的答案是:不能。臺閣體雖然功勳卓著,但是它承載的歷史使命已經圓滿完成。而真正的書法藝術確是在不同時代的背景下繼續向前不斷的發展著。並會一直扮演著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角色。


圈子封面

魏晉唐書學

圈主:書法影響力

316成員

進入圈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