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女人與小人為難養也,誤解了孔子千年以來的言論,並非歧視女人

導語:

《論語》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孔子評論女子的話:“唯女人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千百年以來這句話話被視為孔子歧視女子的理由,故而引起了人們對孔子的婦女觀不同的看法當然古往今來也有不少學者極力的解釋這句話,力圖證明孔子並沒有把女子和小人聯繫在一起,孔子也沒有歧視女人的意思。


唯女人與小人為難養也,誤解了孔子千年以來的言論,並非歧視女人


春秋時期的女性地位

隨著男權制的建立,在歷史長河中女性的地位很長一段時間成為了男性的附屬品。到了春秋時期,那時候的禮制並沒有像後世那樣對女性進行嚴格的束縛,甚至當時民間的女性還是比較自由的,但從當時的社會觀念來看,對女性的地位還是輕視的。

《詩經 小雅》中記載到:“乃生男子, 載寢之床。 載衣之裳, 載弄之璋。其泣喤喤, 朱蒂斯 皇,室家君王。乃生女子, 載寢之地, 載衣之錫, 載弄之瓦。無非無儀, 唯酒食是議。無父母詒罹。”

  • 從這段記載中外面可以看出來,男子出生就可以睡在床上,而女子卻只能睡在地上,父母更是覺得男子的哭聲比女子洪亮。家裡對男子的期望是“室家君王”,而對女子只要“ 唯酒食是議”就好。如果嫁出去的女性在男方家裡沒有生下男孩,那她就面臨著被休的風險。有部分女性會藏些財物,以便生不出男孩再次嫁人。一尊一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生男生女不管是待遇還是家庭期望上都有著很大的差距,由此可見男尊女卑的思想觀念深深的植入那個時代。


唯女人與小人為難養也,誤解了孔子千年以來的言論,並非歧視女人


  • 在規則下的的自由是絕對的自由,當然如果女性超出了規則的限制,那麼有些掌權者就甚至會把一個王朝的興衰的黑鍋扣在女性的頭上。當美貌女性身邊的男性失敗或者發生了不幸,她們往往會被看成禍事的根源,各種各樣的罪名紛紛而來,許多女性因被迫承擔著各種罪名的承擔者,也可以看作為,統治者為了掩飾自己的過失從而找的“替罪羊”。例如周幽王寵幸褒姒為此烽火戲諸侯,結果被西夷犬戎所殺,所以周人對禍國殃民的女人恨之入骨。


唯女人與小人為難養也,誤解了孔子千年以來的言論,並非歧視女人


  • 電視劇中大家經常可以看到,一個朝代的公主前去和親。與其說是和親,不如說是為了達到某一種目的被當作禮物相贈,然後冠上和親的美名。秦穆公的女兒,名為懷贏,先是與晉國晉懷公聯姻,晉懷公逃走,也就是說懷贏被甩了,於是秦穆公為了拉攏扶持流亡的公子哥重耳朵,又把懷贏下嫁給了他。從懷贏的兩次婚姻看來,雖然她身為諸侯的女兒,卻成為了任人擺佈的棋子,她的意識裡覺得她身為諸侯的女兒需要為這個國家犧牲自己的婚姻和情感,但是她沒有意識到自己也要得到應有的尊重。

孔子身邊的女性

  • 孔子的母親名為顏徵,孔母在孔子15歲的時候嫁給了孔父。在孔子3歲的時候,孔父就去世了,從此孔子與母親相依為命。孔母對孔子是傾盡心血的培養他,克服重重困難把孔子養大成人。可以說孔子是在單親家庭中長大。他所感受到的母愛遠超一般家庭的母子親情,以至於孔子對於孝道的信仰和堅守,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孔母的影響。
    所以說孔子不可能把自己的母親也說為”難養“


唯女人與小人為難養也,誤解了孔子千年以來的言論,並非歧視女人


  • 孔子的妻子是宋人亓官氏之女,19歲的孔子與她成婚,生下一兒一女。關於孔子的妻子,歷史上的記載很少,我們無法得知她的相貌與品行,但是作為孔聖人的伴侶,大概就是那種傳統的賢妻良母。孔子在周遊列國的漫長歲月裡,留下妻子獨守家園,每天為生計操勞著。但是無論多辛苦,無論孔子做什麼,她都堅定的站在孔子背後支持他,也正是應那句話。
    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默默支持他的女人。


唯女人與小人為難養也,誤解了孔子千年以來的言論,並非歧視女人


破除對孔子的誤解

在孔子的女性觀上,男尊女卑、三從四德這些詞一再被認為是孔子女性觀的代言詞。於是孔子與妻子關係問題也成了受人關注的討論對象。下面我們就來破除這些誤區。

  1. 孔子的“出妻說”

“出妻”就在休妻的意思,有的學者認為孔子曾休過妻。不僅如此,還有孔子“三世出妻,四世出妻”的說法,聽著是很誇張。關於孔子的妻子亓官氏,除了《史記 孔子世家》記載“孔夫人為送過亓官氏”之外,再無史料記載。

那麼孔子的出妻之說是怎麼來的呢。

其實是根據《儀禮 喪服》中一條唯一的線索。

《儀禮 喪父》中記載到:“期者,父在為母,妻,出妻之子為母。.......出妻之子為父後者則為母無服。

而《禮記 檀弓上》所說道:“伯魚之母死,期而猶哭”顯然是違背喪制的規定,所以伯魚遭到了孔子的斥責。“出妻之子為父後者則為母無服。”這句話也成為了關鍵:即被休的妻子去世,即使生母去世,因為他們的共同兒子是丈夫的繼承人,伯魚是孔子唯一的繼承人,所以說伯魚也不能為生母服喪。這也成為孔子未“出妻"強力的證據。


唯女人與小人為難養也,誤解了孔子千年以來的言論,並非歧視女人


2.男尊女卑之說

先秦時期已經有了男尊女卑的說法,但是這種尊卑是在“男女有別”的前提下的尊卑。“男女有別的依據其實是《周易》中由天道轉化人道的推演,由此建設出一種結構來保持和諧的狀態。先秦時期的經濟發展,在男主管外、女主管內的結構下,相輔相成,於是就有了男女有別的關係。

而男尊女卑它的形成是有一個過程的,我們剛剛提到過男女有別的先秦時期,那時候的男尊女卑才是初露頭角,後來經過一系列的強化,成為了輕視女性的“男尊女卑”觀點。儒家關注的是人倫,針對當時的社會現狀,需要特別的強調男女有別,甚至貫穿到禮制中從而規範人們的日常生活行為。

所以說這種思想並非儒家發明,它是先秦社會中普遍存在的一種思維方式,是當時的文化觀念。

孔子並沒有歧視婦女的理由

  • 從上面介紹的孔子身邊的女性來說,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兩名女性。一個是他的母親,自從孔父去世以後,一直以來都是母親百般的呵護他,他所承受的母愛要比一般的家庭多的多。而另一位就是他的妻子,孔子周遊列國長時間的不歸家,留下亓官氏獨守空房,可以說亓官氏生活過的很辛苦,但她還是義無反顧支持孔子。孔子有著對“孝道”的信仰,他不可能把自己的妻子和母親說為“難養”。
  • 而男尊女卑的思想剛剛也說了並非是孔子的主張,當時男尊女卑的思維在那個時期形成了一種觀念貫穿了百姓的思維,所以當時的儒家受社會風氣的影響,提倡於男女有別,這也是因為那個時代的侷限性,之後男女有別更是演變為男尊女卑。


唯女人與小人為難養也,誤解了孔子千年以來的言論,並非歧視女人

總結:

孔子視小人一樣的女人“難養”,是認為她們親近了就會放肆無禮;疏遠了,就會埋怨妒恨。只能說是對小人,“女子”中的“小人”而言。

孔子的思想邏輯與他所說的言論反映與歷史的事實一致,所以說“唯女人與小人為難養也”。這句話孔子並沒有歧視女人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