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百年孤獨》最後一章的感受

《百年孤獨》總共是20個章節,第20個章節能夠看懂,而且讓人的心情隨著看的過程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前面19個章節裡面出現了無數的人物,無數的情節,無數的看不懂,無數的無厘頭。而在最後一個章節人物相對簡單,情節相對簡單,能夠讓人看懂,但是看懂了反而傷心了,因為這一集主人翁是從天堂到地獄,從希望到絕望的一個過程。

最後一個章節寫的是布恩迪克家族第6代傳人的故事。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他們經歷了滄桑歲月,經歷了死亡、戰爭、血腥、暴力、神話等等一切之後,他們終於認識到愛情是永恆的東西,愛情是唯一的東西。只要有愛,所向披靡。

他們每天熱烈的擁抱在一起,每天瘋狂的享受男女歡愉之事,每天彼此相濡以沫,彼此互不分離。

他們忘卻了家中的物件,忘卻了家中的螞蟻,忘卻了家中的老鼠,他們彼此只有對方,在甜蜜的環境中女人懷孕了,他們要生下一代了,這個家族有希望了,因為所懷的這個孩子是他們家族唯一一個通過正常的恩愛得來的孩子,他們充滿期待。

孩子出生那一天,他們做了充足的準備,產婆護士均到場。孩子出生以後也是挺靈光的,白白胖胖的,結果往背面一翻發現有一條豬尾巴………

這是這個家族的噩夢啊!從第1代生了孩子有豬尾巴之後已經連續6代沒有豬尾巴了,而這一代又產生了。因為過了這麼多代,他們已經忘記了以前的事了,也沒人給他們提起,所以這對他們來說不算是災難,而且產婆也安慰他們,等孩子長大了之後把它切除了就可以了,既不影響智力發育,也不影響身體健康。

而此時剛分娩完的母親大出血,怎麼都止不住,在那個落後的醫療條件下產婆是怎麼做的呢?

產婆用蜘蛛絲、用灰去止血,還要念聖經的止血,這怎麼止得住呢?

女人知道他的大限到了,他反而安慰男人告訴他沒事。經歷了24個小時不停的流血之後,女人死去了。

男人心如死灰,他才享受多久甜蜜的愛情啊?他的孩子才生下來就沒有母親了。

他把女人停放在家裡面,給他蓋上被子,然後出去弄點吃的東西,等到他回來的時候發現嬰兒不見了,又是晴天霹靂!

這個時候他趕緊自己安慰自己,自己給自己找理由,說不定是女人復活了,帶著孩子出去玩了,說不定是產婆把孩子帶去處理了。

突然之間他看到一群螞蟻爬回洞裡,他看見他一張人皮耷拉在屋裡,一瞬間他明白了,他僅有的孩子都已經被螞蟻吃掉了……

這個時候他想起了羊皮紙上的話,他終於悟出了,羊皮紙上的第1句話就是布恩迪克這個家族的第1代人是被綁在樹上而死的,而他們的最後一代人是被螞蟻啃死的,這是無法逃出的宿命,這是100年前預言家預言的!

這個時候他恍然大悟。他趕緊找出羊皮紙,都顧不得找燈光了,因為他已經完全可以破譯羊皮紙的內容了。

羊皮紙上寫了布恩迪克家族從第1代到第7代的命運,貫穿的兩個字就是孤獨,再往上延伸就是悲慘、無助直至毀滅。

男人想迫切的知道他自己的命運是什麼,他一直往前看啥都不顧了,先看了再說,當他看到自己命運的時候他呆住了!

羊皮紙上最後所說的他的命運,就是當他把羊皮紙的所有的內容破譯之後。強大的颶風將把馬孔多這個小鎮全部捲走,這個小鎮就像從來沒有來過一樣,消失在地球上!

一個家族百年的歷史,從孤獨開始在孤獨中結束。

這是我看的20個章節的《百年孤獨》中唯一的一章從頭到尾都能看懂,而且思維能夠跟上作者的思路的一章,而這一章看的讓人太揪心了,太悲慘了,一個家族全部都死亡了,這個家屬不再延續生命了,舊的一切全部消失了,嶄新的一切還未到來。

這和絕大多數大團圓的結局的小說是完全不一樣的。

包括雨果的《巴黎聖母院》,托爾斯泰的《復活》,寫的也沒有這麼悲慘。《基督山伯爵》最後也是一個相對比較完美的結局。

那為什麼《百年孤獨》會呈現這樣一個結局呢?

我想真實的生活就是這樣的。真實的社會哪有那麼多劇情反轉?哪有那麼多曾經的苦難化為今天的輝煌?哪有那麼多過去所吃的苦都轉化成今天的幸福?

《百年孤獨》作為一部意識流小說,一部荒誕派小說,他通過荒誕的寫法展現的是一個現實的世界,展現的是拉丁美洲作為殖民統治地的無助。

但是,儘管無助,儘管孤獨,即使舊的一個世界全部破滅,那麼新的一個世界也會到來。就像一個充滿病毒的U盤,我們既然沒辦法用360軟件來殺死它的病毒,那麼我們就把它格式化,格式化之後一個嶄新的優盤又呈現在我們面前。

我想這也就是百年孤獨帶給我們的感受。

前年的年底看過一本小說叫做《活著》,是餘華寫的,餘華也是馬爾克斯的忠實粉絲,也是《百年孤獨》的忠實讀者。

富貴慘不慘?父母死了,妻子死了,女兒死了,女婿死了,孫子死了,最後只剩下他和一頭老黃牛。而他悟出的是活著就好,他在枕頭底下放上5塊錢,哪一天自己離開這個世界,希望發現他死亡的人能夠拿著這5塊錢把他安葬了。

《活著》這部小說感動了多少人,寫的多麼的真實,多麼的揪心,《活著》的情節和《百年孤獨》的情節如此之類似,那到底是餘華和馬爾克斯產生了跨越時空的交流還是餘華從《百年孤獨》中昇華了一個故事呢?

再看看《白鹿原》,陳忠實在《白鹿原》的第1句就說,後來在白嘉軒最引以為豪的事情就是娶了7個女人。而《百年孤獨》的第1句是當主人公站在行刑隊的時候,想起了父親的冰塊

一部《活著》,它的結尾和《百年孤獨》的結尾很相似;一部《白鹿原》,它的開頭和《百年孤獨》的開頭很相似。難道這僅僅是巧合嗎?

《百年孤獨》作為一部偉大的小說,作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號稱是“最沒有爭議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為這樣一部曠世名著,把他看了一遍,老實說我也就看懂了10%左右,但是藉助這10%,我就把他的脈絡基本上捋清了,以後再多看幾次就有更多的收穫。

一部《百年孤獨》要把它看懂吃透,就要像西遊記取一部真經一樣,需要經歷看不懂的苦難、人物關係理不清的苦難。

同一個人名到底代表多少個人?這些人分別是誰?當歷經完這些苦難、解決這些疑問之後,我們更能深層的體會作為人類孤獨的一面,作為家族無助的一面!

在孤獨中思考,在孤獨中成長,最終戰勝孤獨,最終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我想這就是《百年孤獨》帶給我的啟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