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旭東:數字代幣只是金融產品,區塊鏈的未來在於技術應用

All rights reserved 昨日財經夜讀

對“韭”當“割”,人生幾何?譬如朝露,“虧”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不在“收割”。

猶記得2017年底,區塊鏈一詞突然間充斥了朋友圈和生活圈。“區塊鏈信仰”“一夜暴富”“去中心化”甚至“去政府化”等等慷慨言論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區塊鏈創業也一夜間成為雙創以來又一大風口。

當是時,參與者爭先恐後、前赴後繼,幣市瘋漲,投資界瘋狂,而真正理解區塊鏈為何物者卻了了,自認為了解區塊鏈的投資者反而不在少數。

當時間來到2018年中旬,隨著主流幣的不斷回落,區塊鏈項目開始進入寒冬,“割韭菜”“倒閉”“跑路”“轉行”“騙子項目”“空氣幣”等等,多少項目方黯然神傷,多少投資者憤憤不平。

然則,無論市場冷暖,也沒有改變“對韭當割”的市場規律。

潘旭東:數字代幣只是金融產品,區塊鏈的未來在於技術應用

一方面,無論空氣幣再多,跑路項目再多,總有一些“信仰者”充滿樂觀,勇於炒幣,這源於“區塊鏈信仰”以及對一夜暴富的不捨。

“區塊鏈信仰”,聽上去充滿理想主義色彩,令人鼓舞,正是這所謂的信仰,播種了一批又一批的“韭菜”。

另一方面,數字代幣炒作就一定是“割韭菜”嗎?就一定是騙子項目嗎?實則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如同炒房產、炒黃花梨、文玩核桃炒作、炒鞋等等,“炒幣”也只是一種有別於實物炒作的虛擬產品炒作,形式更接近於“金融產品”,你說它有多大的價值呢?仁者見仁。

“炒幣”中的騙與非騙,分辨相對複雜,為什麼?因為它是金融產品,就涉及到合法合規的問題,經營資質的問題等,而數字代幣的發行方大多是“草根造反”“鋼絲上跳舞”。

2019年以來,比特幣價格大漲之後橫於10000美元左右,其它代幣上漲乏力。只有個別數字代幣由項目方有心炒作,攪起一絲波瀾,終因市場後勁不足而偃旗息鼓。

此時,“對韭當割”的行情並不會消失,信仰者恆看多,看淡者恆看空,觀望者亦有之。

如此市場現狀,作為項目方和投資者該何去何從?

潘旭東:數字代幣只是金融產品,區塊鏈的未來在於技術應用

項目方的出路在哪裡?

近來,開交易所的項目方多了起來,這並非好事,除了交易所之間競爭加劇,強者恆強、弱者恆弱外,對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以及對項目方的支持已無大用。

事實上,一些與傳統行業有聯繫的區塊鏈項目機會很大,盈利可期,只是項目方把自己束縛在“區塊鏈+行業”這個設想中不能自拔,為什麼不能轉變個思路,將項目看為“行業+區塊鏈”呢?即以傳統行業形式發展,用區塊鏈的技術優點,改善傳統行業的缺陷,並輔以區塊鏈行業的營銷創新,達到對傳統競爭對手的優勢超越,以自身產品實現盈利,而不是僅靠發行數字代幣,期許以數字代幣盈利。

對於項目方,發行數字代幣有利有弊。利自不用多說,完成融資,增加現金流。

弊端則是,當你發行了數字代幣,你就要花精力和資金維持幣價。基於炒幣不是投資行為,而是投機行為,當你把幣價炒上去了,投機者拋售,你若接盤,資金反吐;你若不接,幣價一旦跌破發行價,投資客就認為你的項目是騙子項目,維權之聲必不絕於耳。

弱市“韭”不多,發幣需謹慎。

潘旭東:數字代幣只是金融產品,區塊鏈的未來在於技術應用

投資者如何選擇?

經過幣市的起起落落,仍能堅持在炒幣一線的投資者,多少對區塊鏈與數字代幣交易有所理解,甚至可以說,留下來的大多為看多者或偏看多者,那麼幣該如何炒?

事實上,所謂項目方割韭菜、跑路的消息一直報道不斷,稍微細心的投資者會發現,這其中有些項目都是短期營銷炒作的高手,項目信息突然的鋪天蓋地而來,顯得欣欣向榮,配合以高端的峰會、活動,樹立起高大上的形象,幣價也隨之瘋漲,好一派“錢”途無量。短期套現過多,哪能持久,一旦崩盤,一夜寒冬。

然而,“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只要你明白炒幣是一種投機行為,那麼,你被收割應該是可以理解的。投機,這是炒幣的常態,也決定了數字代幣的價值屬性是被嚴重忽略的,由此,數字代幣的機會恰恰就在這裡。

在熊市中,胡亂跟風是很難賺錢的,投資者要培養自己的判斷力。一看項目技術應用的必要性;二看項目產品落地的可行性;三看項目方運營的穩健性;四看投資機構的選擇性;五看項目方的宣傳策略。

總之,熊市看主流幣,篩選項目價值;牛市炒風口,留意主流方向。

潘旭東:數字代幣只是金融產品,區塊鏈的未來在於技術應用



牛市未到,溫和行情延續

年初,有朋友說,幣市行情的春天來了;年中,又有朋友說,感覺牛市要來了;恐怕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認為牛市更要來了吧。

如上所說,信仰者恆看多,無論什麼消息,無論是哪國出的與區塊鏈相關的信息,無論真的是好還是壞的消息,都會被解讀為利好,這樣反而不利於看清事物的真面目,反之亦然。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要看其應用的必要性,以及對社會發展推動的價值性,那些所謂的遊戲、博彩、交易等方面應用並非技術爆發的主流。

幣市的牛熊要看經濟整體環境、市場現金流及政策影響。現在有牛市的基礎環境嗎?溫和行情或將延續,這也是項目方安心做事,投資者理解項目的最佳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