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常來這幾個“熟人”,對家庭不利,警惕前人忠告

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說過:“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一個能讓自己家庭幸福的人,我覺得可以算得上是有能耐的人。

一個和睦的家庭,夫妻恩愛、父慈子孝、婆媳關係融洽,在家裡能感受到人間溫暖,有家人作為強有力的後盾,這樣就有更多的精力和心思來做其他事情。

所謂家和萬事興,家庭和諧了社會才能和諧,家和是做很多事情的基礎。剛才我們說的是在家庭內部之間,當我們身處社會中,不免要進行人際交往,這就是影響一個家庭是否和諧的外在原因了。

如果家中經常來這幾種“熟人”,就會對家庭產生不利的影響,一定要注意保持距離。

家裡常來這幾個“熟人”,對家庭不利,警惕前人忠告

第一種:喜歡搬弄是非的朋友和鄰居

生活在城市的人可能感受會小一些,因為鄰里之間的走動不多。但是在農村就一樣了,幾乎村村都會有一個“廣播站”,或者叫“信息傳播中心”。閒暇的時候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家長裡短、生活瑣事,也是一件挺快樂的事。

但是就是有這樣的人,喜歡搬弄是非,到處說別人家的事情。如果這樣的人到家中來串門,威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家裡常來這幾個“熟人”,對家庭不利,警惕前人忠告

從學習上來說,我們小的時候都生活在這樣的一種陰影裡,那就是別人家的孩子。每次考完試後,這樣的人就來串門了,誰家孩子考了多少分他都門清,然後在一個一個的告訴你,告訴你的家裡人,順便再問問你的成績。

看似不經意的聊天,已經對家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在鄰居離開之後,家裡人就會對你這段時間的學習表現進行批判總結,為什麼沒有考好等等問題。而當時作為孩子的我們正是自尊心比較強的時候,既不喜歡這樣的鄰居,也不喜歡父母這樣的批評,長此以往,不利於家庭的和諧。

家裡常來這幾個“熟人”,對家庭不利,警惕前人忠告

從工作上來說,當我們能自己獨立的出去工作時,仍然是這些人的話題中心。在哪裡工作,工資多少,然後在交換別人家孩子怎麼有出息的信息,好像自己親眼見過,親身經歷過一樣。

從生活上來說,婚姻一直是父母最關心的頭等大事,如果你一直不結婚,就會有很多人來給你介紹對象。原本都是善意的,但是這些過分的關心都會成為負擔。

當這些信息在“廣播站”共享時,你就會成為人們眼中的“異類”。當這些東家長、西家短慢慢傳到自己家人的耳朵中,有時已經變了味道。當這些負面的情緒逐漸膨脹時,就會引起瞬間的爆發,不但對自己、對整個家庭都是消極和不利的。

家裡常來這幾個“熟人”,對家庭不利,警惕前人忠告

第二種:借錢不還的朋友和親戚

我們在生活中總會遇到各種問題、各種困難,這個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親戚或是朋友。如果能夠幫助別人解決問題,或者得到幫助都能促進雙方之間的感情,但是有一種情況卻有可能會傷害感情、損失錢財,對家庭不利,那就是借錢。

畢竟能找到你借錢的人一定是關係不錯的朋友,很多人也會覺得既然朋友張口了,肯定是遇到麻煩了,能幫忙就儘量幫忙。有些人可能一時忘記,但是隻要一提醒就會立即還錢,俗話說好借好還,再借不難。但是有的朋友就是屬於那種故意不還的,而且還在你面前表現的非常可憐,有些心軟的人可能連第一次的錢都沒有要回來,就又鬼使神差的借出去第二筆。

除了朋友,還有一些親戚和鄰居也會如此,尤其是看到你有錢了,就會找盡各種理由來借錢。這些人往往會認為找你借錢是天經地義的事,如果你不借好像就是冷血無情、大逆不道,用所謂的道德標準來綁架你。

家裡常來這幾個“熟人”,對家庭不利,警惕前人忠告

借錢無可厚非,畢竟看著自己的親人朋友有難能伸出援手也是好事情,但問題就出現在有些人借了錢卻不想還。大衣哥朱之文前幾年剛剛走紅網絡,村裡的人很多都去找他借錢,但是從來沒有人提出過要還錢,這些人大多有恃無恐,因為戳不到他們的痛處,所以也別想讓他們把錢還回來。

當你身邊出現這種借錢不還的人時一定要警惕,不要礙於面子不好意思開口要錢。既然他能厚著臉皮來借錢,那你就能用同樣的方法要求還錢,必要時還要留下借錢的證據,比如借條。

家裡常來這幾個“熟人”,對家庭不利,警惕前人忠告

有些人雖然借的不多,三百五百,但這些都是你自己辛苦掙來的血汗錢,這樣的朋友或親戚會對你的家庭經濟造成影響,嚴重時可能會破壞家人之間的感情,那就得不償失了。

結語:

《增廣賢文》中說:“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說的就是這樣的朋友或是鄰居。遠離這些所謂的“熟人”,做到內部和外部的和諧統一,才能讓家庭變得越來越興旺,越來越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