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銀行VS中原銀行,誰是真正的“中原之王”?

鄭州銀行是國內第一家A+H股上市城商行,中原銀行是河南除鄭州外13個城商行聯合而成。中原銀行雖成立時間晚,但其用不到三年便登陸港股,而自成立之初,其總資產就超過了鄭州銀行。此次倆家上市銀行年報公佈,自然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目光,然而,兩家銀行淨利卻同時出現了大幅下降,各關鍵指標表現也不併不突出。中原之王的名號誰才當之無愧呢?
鄭州銀行VS中原銀行,誰是真正的“中原之王”?

河南第一家上市銀行鄭州銀行最近的日子不太好過,2018年A股首張答卷交出,業績遭遇反轉,淨利竟然下降3成。作為另一家僅在港股上市了的河南城商行——中原銀行,其業績報表也備受投資者關注。

然而,讓人失望的是,這兩家銀行的交出的2018年答卷都不好看,都是淨利同比下降3成,資產質量大幅下降,不良貸款率雙雙破2%。

業績變臉的鄭州銀行


作為河南首家A+H股上市銀行、全國首家A+H股上市城商行,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鄭州銀行的可以說是廣受矚目。雖然2018年業績報告顯示鄭州銀行總體營收仍持續增長,但翻閱其近幾年年報發現其增長勢頭已明顯乏力,2018年營收增長9.44%已不及2015年巔峰時的四分之一。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12月,鄭州銀行在港股主板上市,並迅速謀求衝刺A股。2018年9月,鄭州銀行結束了他的長跑之路,成為河南第79家A股上市公司。

而在A股上市約一個月後,鄭州銀行就發佈了2018年年報業績預告,預測淨利潤在42.8億元—47.08億元之間,增長幅度在0%—10%之間。而在預告中鄭州銀行也底氣十足的表示:業績平穩增長。

然而,現實卻狠狠的打了鄭州銀行的臉,鄭州銀行交出的2018年答卷可以說是讓投資者大跌眼鏡。鄭州銀行2018年年報顯示,2018年營收為111.57億元,同比增長9.44%;淨利為30.59億元,同比下降28.53%,併成為截至4月9日為止,唯一一家淨利潤大幅下滑的A股上市銀行。同時,其資產質量,撥備覆蓋率等銀行核心指標也在大幅下降。

數據顯示,鄭州銀行撥備覆蓋率為154.84%,較上年末下降40.89%。在上市銀行中處於較低水平。從資本充足程度來看,截至2018年末,該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8.22%,比2017年末增加0.29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10.48%,比2017年末降低0.01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為13.13%,比上年末下降0.4個百分點。

而其不良貸款率較2017年末大增0.97個百分點,以2.47%墊底A股上市銀行。而鄭州銀行不良貸款率已連續六年攀升,2012年至2017年,該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0.47%、0.53%、0.75%、1.10%、1.31%、1.50%。

加強不良貸款分類後,鄭州銀行不良貸款偏離度為95.36%,較2017年末大降75.77%。而在2017年末,該行不良貸款偏離度已達到171.8%,逾期90天以上貸款接近該行逾期貸款總額的一半,超出同期同業均值71.8個百分點。

受業績修正預告影響,A股市場也隨即做出反應。鄭州銀行股價連續數日下跌,最低觸及4.73元/股,距離4.59元的發行價僅一步之遙。

中原銀行橫空出世

鄭州銀行這樣的業績表現,不得不將投資者的目光轉向了河南另一家上市銀行,兩家銀行均將總部設在鄭州,業務範圍也都遍及河南且只在本省的特點,也將其成為了被比較的對象。但2018年中原銀行與鄭州銀行似乎成了“難兄難弟”。

與鄭州銀行不同的是,中原銀行是由河南政府費盡心思在2014年將13家小的城商行整合而來,雖然中原銀行雖成立時間晚,但其用不到三年便登陸港股,而自成立之初,其總資產就有3058萬元,彼時鄭州銀行的總資產為2042萬元。

自2014年以來,該行資產規模可以用飆升來形容。2014年底資產規模還僅為2069.48億元,2018年底就高達6204.44億元,4年裡飆升了近4000億元,增長了近兩倍。

而2017年7月中原銀行港股上市,也似乎拉開了其與鄭州銀行德比之戰的帷幕。

雖然中原銀行被河南省政府寄予厚望,想將其打造成一傢俱有輻射全國實力的省級城商行,但中原銀行2018年交出的答卷也並不能讓人滿意。數據顯示,2018年末中原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同鄭州銀行一樣,雙雙破2%,從2017年末1.83%飆升至2.44%,超過國內城商行均值,而其公司短期貸款不良率更超5%。

誰是“中原之王”?


在中原銀行,鄭州銀行不良貸款率紛紛破2%,分別為2.44%和2.47%,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4.37%和13.13%,各核心指標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倆家銀行的獲利來源也備受投資者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中原銀行營收高但淨利潤卻比鄭州銀行更低。數據顯示,中原銀行營業收入167億元,遠遠超過鄭州銀行的110億元,但其淨利潤卻比鄭州銀行少了6億元。而這也說明了中原銀行的業務水平比鄭州銀行的差。


鄭州銀行VS中原銀行,誰是真正的“中原之王”?



而中原銀行盈利能力明顯低於鄭州銀行或許與其單一的營業收入有關。數據顯示,中原銀行實現利息淨收入137.44億元,同比增加15.43億元,增幅12.6%。佔到2018年營業收入的82%。而鄭州銀行的利息淨收入66.43億元,佔營業收入的59%。

而兩家銀行都是作為城商行,中原銀行對轉型零售業務則顯得更為迫切。由於以對公業務見長的城商行在零售業務上並不具有優勢,中原銀行想要轉型零售業務、獲得穩定的客戶來源,就必須“下沉”。

早在2016年,中原銀行董事長竇榮興便提出“上網下鄉”的口號。據瞭解,中原銀行董事長竇榮興、行長王炯馬不停蹄地拜訪了河南省幾乎所有的省轄市,“中原銀行將努力推進與全省18個省轄市政府、10個省直管縣(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資料顯示,中原銀行營業網點分佈更廣泛,數量總額達466家,比鄭州銀行多出300家,但鄭州地區網點數量僅佔總數8%不到。網點下沉明顯。

而網點下沉帶來的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中原銀行的淨利差和淨息差高於鄭州銀行,這也可以被解釋為中原銀行營業網點更多、更加下沉,擁有更低的成本獲取存款,這是中原銀行相比鄭州銀行的最大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